•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虚拟资本与“资本三要素”的哲学思辨

    时间:2020-08-22 07:55: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虚拟资本;实体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

    不管主流经济学家们承认与否,当代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资本构成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在知识型企业中,物质资本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人力资本、智力资 本正在起主导作用。笔者认为: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本质上是从微观视角提出 了“虚拟资本”问题。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不具备传统资本的实物形态,而事实上却可 以 决定未来收入流的具有资本特性的东西。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提出就是对人力、智力这些 过去被看作是费用或成本的、不具备传统资本实物形态的东西进行“资本化定价”,①以 决定其未来收入流的预期。笔者认为在当代企业的资本范畴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实体资本 为一方的“硬资本”和以虚拟资本为另一方的“软资本”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是建立在 “资本三要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基础上的:“硬资本”即物质资本;“ 软资本” 即人力资本、智力资本。

    一、当代企业资本构成:基于经济哲学的思考

    (一)“资本三要素”的提出及其哲学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学正在开创新纪元,从各种迹象来看, 经济学的研究正在引 发一次新的“资本理论革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制 度资本等新的资本概念纷纷涌现,但随着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及其一系列新概念的提出,我 们感觉似乎有点手足无措,似乎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惑。

    从科学方法论来看,笔者认为当代杰出的哲学家卡尔•波普(Popper,K.R.)在20世纪60 年代中期提出的“世界3”的哲学观点,为我们理解当代企业的资本构成,特别是理解物质 资 本、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分界及其由此衍生的其他资本的内涵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物 质资本、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概念的出现可以说就是波普的“世界3”在经济学中的映射 , 尽管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概念在学界的使用仍很混乱,②我们若追溯波普的“世界3” 的思路我们就有可能理清这些问题。

    波普在“世界3”的理论中将世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 第 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关于活动的行为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 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1](106)

    简单地说波普把世界分为了:第一,物质世界;第二,心灵或心理世界;第三,心灵产物 的世界这样三个基本部分,他认为宇宙和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归类于这三个基本部分中。 这是对传统哲学中一元论、二元论的挑战和突破,波普在《论三个世界》的演讲中直言不 讳地指出:“我打算向那些赞同一元论甚至二元论宇宙观的人们提出挑战,并提出多元论的 观点。我将提出至少三个不同的但相互作用的亚宇宙的宇宙观”。[2]

    “世界3”的哲学理论,是波普科学哲学的基本论题,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在我国引起过 热 烈反响。“世界3”的哲学理论是科学哲学一种新颖的科学理论模式,这已是国内哲学界的共 识 ,但其思想性质如何,则看法不一。这里,我不想评判波普“世界3”的哲学意义上的是 与 非,但我认为波普的多元论作为当代经济学,特别是当代虚拟资本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具有重要价值的。

    传统的经典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上的,而这三个最基 本的生产要素所隐含的是一种二元论的思维方法。劳动(隐含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属于人( 意识)的世界(尽管劳动表现为人的体力或脑力的活动,但人的意识是起支配作用的);而 资本(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与土地这些则属于物质世界。所以,传统的经典经济学本质上 是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简单地说传统的经济学只有两元:一元是人(意识),另一元是 物,这是传统二元论哲学的反映。

    这种二元论对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周其仁提出“企业是一个物质 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特别市场契约”后,[3]许多学者争相呼应。张维迎也认为:“ 企业是由 许多个独立的要素所有者组成的。所有这些要素所有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人力资 本的所有者,另一类是提供物质资本(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些参与人既提供人力资本又 提供非人力资本)”。[4]这明显是把另一类重要的虚拟资本——智力资本排除在企 业生 产要素之外。若把智力资本排除在企业生产要素之外,就难以解释当代经济的许多现象。

    这种二元论的方法显然不可能完整反映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 以知识为核心的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智力资本”的创造、流 通、消费在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着重大影响,并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因此,笔者认为用 多元论的思维来重新审视当代企业资本范畴是有益的,而波普“世界3”的哲学理论为我 们研究当代资本范畴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从经济学的 意义来看,当代资本范畴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正恰如其分地对应着波普的 “世界1”、“世界2”、“世界3”。因而从经济哲学视角来看,我们可以试把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分别定性为“世界1”、“世界2”、“世界3”的属物。为此,笔者 最初于2004年在《论人力资本的哲学基础及其与智力资本的科学分界》一文中试提出了一个 企业市场价值模型:[5]由此本文在下面提出一个企业“资本三要素”模型(见图示 1)和企业市场价值计算公式:C=C1+C2+C3

    即:企业市场价值(企业资本总价值)=“资本1”+ “资本2”+ “资本3”=物质资本+人 力资本+智力资本

    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物质资本的价值一般反映为帐面价值,而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价值 一般是以公允价值来反映。

    (二)“资本三要素”的基本内涵

    1.“资本1 (物质资本) ”它属于波普“世界l”。如前所述,这在经济学界已基本达成 共识 :“资本1 (物质资本) ”即通常所说的投入生产流通过程的那些人类劳动的产品,它指土 地 、机器与建筑物等被称为资本物品的东西,也指用来买卖资本物品或买卖厂商的资金。从资 本稀缺性来看,“资本1 (物质资本)”的稀缺性体现为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关于物质资本我 们 无须赘述。

    2.“资本2 (人力资本) ”,其可按波普“世界2”的哲学观点来界定。“资本2 (人力 资本)”包括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所具有的创造灵感、观察决策、主动性及其知识、技能、经 验、 健 康和其他潜在的精神存量,这样界定是为了与舒尔茨等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的经典定义达成一 致(这与波普的“世界2”是有出入的)。笔者认为瑞典的斯堪的亚公司的智力资本主管 埃德 文森的所说的:“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与知识,是创造智力资本的来源 ,它以潜在的、非编码的方式存在,且归员工个人所有”,更接近波普“世界2”的哲学观 点; 特别是埃德文森的所说的人力资本是以潜在的、非编码的方式存在于员工个人身上的,更为 深刻地反映了“资本2 (人力资本) ” 的真正内涵。[6](47)所以,笔者认为,从 某种意义上来 说,我们可以认为人力资本本质上是一类能使时间更有效率并能带来利润的“意识流”。

    从稀缺性来看,“资本2 (人力资本) ”的稀缺性最终体现为时间的稀缺性。由于人力资本 的 载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于生命来说最稀缺的是时间。无论是从内生人力资本还是从 外生人力资本来分析,如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体力健康是有时间性的,随着时间的推 移与生命的消失而终结。所以,舒尔茨认为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的能力属于人力资本的 重要组成部分。贝克尔在分析人们的经济行为时也强调了时间价值的重要性,专门阐述了时 间配置问题。[7]

    3.“资本3(智力资本)”属于波普的“世界3”。它是“资本2 (人力资本) ”的产 物,是 指由人力资本创造的可以转化为利润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知识产权、组织结构、业务流 程、信息技术系统、客户库、客户关系、客户潜力等等。

    “资本3(智力资本)”的创造常常被描述为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资料和数据到信息 到 知识、智慧再到智力资本。该演变过程表明首先用资料和数据建立信息,然后通过员工的“ 资本2 (人力资本) ” 消化的这些信息,被消化的信息变成员工大脑里的默示知识,知识的 累积再变成员工新的“资本2 (人力资本) ”——智慧,智慧的输出再变成“资本3(智力资 本 )”,这由员工输出的“资本3(智力资本)”,将转变为企业的资源禀赋留在企业中,并 不会因员工的离开而消失。

    所以,从稀缺性来看,“资本3(智力资本)”的稀缺性主要体现为价值信息的稀缺性。“ 资本 3(智力资本)”由已经编码的信息所构成。对于我们来说,每天要面对浪潮般汹涌而来的 各 种信息,但大量的是垃圾信息,有价值的信息是稀缺的,而有价值信息的稀缺性与信息的不 可供应性有关。马克斯•H•布瓦索(1995)在《信息空间》中指出:“早在1962年阿罗(Ar row)就指出,不可供应用性和不确定性是造成对信息产品投资不足倾向的罪魁祸首。涉及一 件信息产品的效用的不确定性使公开成为问题,从而使可供应用性也成为问题。然而,即使 不确定性问题完全不存在,那就是说,信息产品的效用属性完全清楚,可供应用性这一点依 然是一个问题。原因是信息和物质产品不一样,在复制时事实上不用花什么代价,可以很快 地被每一个人所拥有,即使在严格的法律意义上人们对有关信息也并无产权。减少信息的不 确定性实际上促进了它的扩散,因而严重地加剧了它的可供应用性问题”。[8](6) 有价值的信 息的不可供应性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因此,价值信息的稀缺是必然的。搜寻或创造价值信息 的成本高低,往往是影响国家、企业或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 

    埃恩(Charles Ehin,2000)在《开发智力资本》一书中指出:“世界顶尖的理论家和企业家 共同意识到,知识时代的企业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知识资产——即智力资本——的多少 ,以及将创新迅速传送给全球客户的能力,可惜大多数人仍未意识到,只有通过企业内部成 员或合作伙伴间广泛的自愿合作,企业才能获得高水平的智力资本,这种自愿合作行为也称 为社会资本”。[9](11)因而,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实际上是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 的派生的虚拟资本(见图1)。

    二、当代企业虚拟资 本的分界及其特征

    (一)当代企业虚拟资本的分界

    笔者在企业“资本三要素”模型的基础上,试进一步界定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边界与关系 ,提出了一个当代企业资本构成模型(见图2,当代企业资本构成模型)。由此我们可以看 到:由物质资本(资本1)、人力资本(资本2)、智力资本(资本3)等“资本三要素”可以 推解出一系列新的资本概念和形态:如社会资本、制度资本、顾客资本、文化资本、创新资 本等。从中我们可以较清晰地辨别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构架与层次,并可直观地厘清它们 的边界与关系。

    笔者认为: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边界可分,但它们中的一些要素可以在实体资本与虚拟资 本中相互转换。如货币资本属于实体资本,但它转化为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资本后就形 成了虚拟资本;又如智力资本中的创新资本属于虚拟资本, 它转化为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 后,又转化为实体资本。

    (二)企业虚拟资本的特征

    虚拟资本是建立在实体资本基础之上的“软资本”,但其本质特征学界鲜有阐述。笔者认为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必须打破传统的资本概念,才能真正认清虚拟资本 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为此笔者对虚拟资本的本质特征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虚拟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看到,虚拟资本是由金融资产、风险投资、人力资本、顾客资本、制度资本、文化 资本、业务流程资本及其它无形资产构成,这些“软资本”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想象 力、期望或激励,蕴涵着极强的心理因素,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世界里,意外不可 避免,预期对于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从“智力资本”来看,资本化定价使“智力资本” 价格 往往会产生“蝴蝶效应”,而它们的成本却经常是微乎其微,但若遇风险也许可能会一落千 丈。从“人力资本”来看,周其仁所说的“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 贬 值或荡然无存”,[3]这就是“人力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从金融资本及其衍生 物来看,其价值的不确定性就更为明显。

    2.虚拟资本不具有完整的抵押功能。 虚拟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们不具有完整的抵押功能。如张维迎就从人力资本 的“不可分离性”论证了“人力资本”的不可抵押性。[4]某些“智力资本”尽 管在经过技术 处理后,也能具有抵押功能,如某些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所以我把它们列为实体 资本),但其大多数是不具有完整抵押功能的,特别是专用性“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 是会随着企业的消亡,而在瞬间销声匿迹的。这是虚拟资本的一大特性。

    3.虚拟资本迂回的剩余价值索取权。作为资本必然拥有剩余价值的索取权,但虚拟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是采取迂回的方式 来实现的。从金融资本来看,如期权合约的持有人,如果将其兑现为股票或债券等资本性金 融产品,参与股票或债券分红派息,他们就拥有了对公司利润的索取权。从“人力资本”与 “智力资本”来看,它们也必须经过多重的迂回转换,最终以股票、期权或债券的形式来体 现自己的产权,从而拥有剩余价值索取权。

    4.虚拟资本报酬递增的趋势。 从长期来看,虚拟资本具有报酬递增的趋势。无论从“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来看,还 是从 “社会资本”或金融资本来看,它们与实物资本的不同还在于:对它们的使用不但不会消耗 它们,而且会带来报酬递增,相反,若不使用它们,则它们消耗得更快。

    笔者认为最早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就指出了“虚拟资本”报酬递增的倾向,尽管他本 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自然起作用的生产表现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起作用的生产显示 出报酬递增的倾向”。[10](19)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起作用的生产”实质是指以 “实体资本”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而“人起作用的生产”实质上是指以“人力资本”、“智 力资本”、“社会资本”或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当代的“新经济”充 分反映了这类虚 拟资本起主导作用的生产,从而社会经济正呈现一种报酬递增的趋势。

    另外,虚拟资本的运动只能存在于非均衡市场中。正如舒尔茨指出的:“报酬递增活动在一 般均衡理论的公理性核心分析中不存在。因为无论哪种报酬递增都意味着某种失衡的存在。 而这种失衡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存在从资源的重新配置中获利的机会”。[10](16) 刘骏民教授在谈到虚拟经济的定义时指出:“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的,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 价格系统它的运行特征是具有内在的波动性”。[11]笔者认为“具有内在的波动性 ”也就是说虚拟 经济主要是从非均衡的角度来考察的,虚拟资本的运动自始至终存在于非均衡市场中。

    5.虚拟资本具有“外部效应”。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工人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总裁时,他的劳动由具体劳动转 为了抽象的复杂劳动,他的人力资本体现为在空间上的续存:即他的人力资本在一个单位的 时间内可以同时指导企业的员工完成许多的生产经营运作,他的时间变得更为有效率了,并 产生了“外部效应”,他的时间将来可能为个人、企业、社会带来的额外财富和具有不确定 性的收入流。当然,这是由他的人力资本与企业结构资本相结合来推动的,但他的人力资本 是唯一可以使时间变得更为有效率的生产要素。此时他个人把某段时间用于工作劳动和经济 行为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他能为个人、企业、社会带来的额外的财富收入和社会效益,并 以此确定他的报酬与收入。当他的人力资本所创造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若被外企业或个人学 习模仿,他的人力资本就产生了“外部效应”。舒尔茨就曾直接指出 :“卢卡斯对人力资 本的‘外部效应’这一概念赋予了核心作用。这种外部效应从一个人那里外溢到另一个人那 里:各不同技能层次的人们在较高人力资本的环境下,生产力会更高,因为人力资本增强了 劳动者和物质资本的生产力”。[10](25)

    又如,从金融资本来看,当企业的股票从一级市场进入二级市场时,股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一级市场它的价值是确定的,不能为个人、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富收入;而进入二级市场 后它处于上下波动状态,它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它就可能为个人、企业带来的额外财富和不 确定的收入流,甚至在它成为龙头股后,它会带动整个股市向上攀升,从而产生“外部效应 ”。

    三、结 论

    在当代企业的资本范畴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实体资本为一方的“硬资本”和以虚拟资本为 另一方的“软资本”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是建立在“资本三要素”——物质资本(资本 1)、人力资本(资本2)、智力资本(资本3)基础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放弃传 统经济学的二元论的思维方法,让“智力资本”这个重要的虚拟资本,作为当代经济学基本 生产要素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这是解决当前经济学危机及经济改革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 。由物质资本(资本1)、人力资本(资本2)、智力资本(资本3)“资本三要素”的基础概 念,我们可以推解出一系列新的资本概念和形态,从中我们可以较清晰地辨别虚拟资本与实 体资本的构架与层次,并可直观地厘清它们的边界与关系,从而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虚拟 资本与实体资本特性和功能。☆

    注 释:

    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提出了“虚拟资本”和“资本化定价”问题。成思危先生与南开 大学刘骏民教授近年对这个问题作了开拓性研究,并推动这类研究向纵深发展。

    ②当前西方主流管理理论的“智力资本”的概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人力资本” 包含 于“智力资本”概念之中,“智力资本”被作为比“人力资本”更高层次的概念来看待,国 内学者 也遵循了这种定义。但笔者认为从逻辑上来说,智力资本应与企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 列而成为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不能作为比人力资本更高的概念来定义,这会造成诸 多经济学问题不能理顺。在本文后面我将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来阐述这个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卡尔•波普. 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2001.

    [2] [英]波普.论三个世界.素心学苑:http://www.chread.

    [3]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 6(6).

    [4]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一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9).

    [5] 徐鸣. 论人力资本的哲学基础及其与智力资本的科学分界[J].当代财经,2004(11 ).

    [6] 袁庆宏.企业智力资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 [美]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英]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组织、机构和文化中的学习框架[M ].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9](美)埃恩(Charles Ehin).开发智力资本:企业内部智力资本的奥秘.郭延航 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 [美]西奥多•W•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J].东南学术,2004(1).

    

    On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n virtual capital and “three elements of capi tal” philosophy speculation——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Carl Popper"s “World 3” in e conomics Xu MingAbstract: In the capital category of contemporary corporation,

    it has actually f ormed two parts of capital: entity capital as “hard capital” and virtual capit al as “soft capital”. The two parts are based on “three elements of capital” —material capital (capital 1), human capital (capital 2) and intellectual capit al (capital 3). From 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 believe that, the philosophic al perspective of Carl. Popper"s “World 3” provides a unique view for understa nding the boundary of the mater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capi tal, and the connotations of virtual capital. From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ree e lements of capital, we can deduce a series of new concepts and forms of capital,

    and can more clearly distinguish their formation and tiers between fictitious c apital and entity capital. We can also directly clarify the borders and relation s among them,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vir tual capital and entity capital.Key words: Virtual capital; Entity capital; Material capital; H uman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责任编辑:陈健生 ][中图分类号]F014.39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08)08-0042-09

    相关热词搜索: 资本 思辨 哲学 三要素 虚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