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舌尖上的妙笔

    时间:2020-03-19 07:58: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为语文教师,寻寻觅觅教作文,失之得之,道不尽千方百计、苦辣酸甜。在多方求索的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小学生作文杂志,如《新作文》《创新作文》《第二课堂》《小学生作文》等。这些小学生作文是孩子笔端流出的七彩童年,是孩子眼睛里的神秘世界,是孩子生活的五味体验,是孩子心灵润泽的滴滴雨露。在大量阅读优秀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教作文的启迪。我提炼,由多而精,在广泛阅读中归纳“精准巧妙”的写作方法;我迁移,由此及彼,让阅读和写作手牵手,把别人的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我搜索,由书到“我”,“触点”激活“灵感”,到自己的生活中搜寻教学素材;我拓展,由一反三,牵一发而动一串,画相关的“阅读地图”,呈现更丰富的精彩。

    前不久读到一篇写美食的作文,从而对所搜集的写美食的系列作文进行了一番对比,甄选,归纳,提炼,总结出一些写味密码,指导学生作文,受益匪浅。

    写味密码(一)—— 拟人法

    那篇引起我兴趣的作文是《重庆火锅》,看第一自然段:

    红红的汤料上漂浮着如火一般的红油,火红的辣椒、数不清的花椒、大块大块的姜片,都静静地“睡”在火床上,打着“扑哧扑哧”的“呼噜”。不一会儿,随着火苗旺起来,红油上冒着小小的气泡,一朵朵盛开的“红莲花”把配料追得东躲西藏,顿时,辣椒像一个个小娃娃在红汤中尽情嬉戏。一个“巨浪”打来,把辣椒娃娃们打回了岸边。伴着轰隆隆的“锣鼓声”,一场大杂烩之歌开始上演了。(《重庆火锅》)

    全国各地,大街小巷,火锅店多如牛毛,爱吃火锅的成千上万,可是能把美味的火锅写得如此让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的却是凤毛麟角。小作者只用了两个自然段却把重庆火锅的色香味表达得淋漓尽致,立刻把我们带入了分分钟“消灭”的节奏。再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小作者把火锅的材料擬人化表达,配料是“睡”在火床上的,还打着“呼噜”呢。开锅时“红莲花”把配料追得东躲西藏,辣椒在红汤中嬉戏。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啊!我把这种方法归纳为写味密码——拟人法。用它来写色、写形,是不是生动有趣?

    写味密码(二)—— 细品法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大杂烩”交响乐爆发了,一股麻辣味早已钻入我的鼻孔里,流进我的心田,慢慢地化开、流淌、释放。其中那阵阵麻辣香以及那股淡淡的甜味交织在一起,渗入我的五脏六腑,在心中不停舞动,撩拨得我“馋意”蠢蠢欲动,忍不住夹上一块涮好的鸭肠,蘸上一点儿香油降降温,放入嘴中,多种味道一起在舌尖上“跳舞”,继而四处跳窜,溢满了身体的各个角落,慢慢地咀嚼,脆脆的鸭肠顿时调皮起来,在口中嬉戏起来,渐渐地,麻辣与鸭肠的鲜脆融合在一起,在我口中徘徊,令我沉醉其中。轻轻地咽下去,口中鲜里透麻,麻里透辣,让人回味无穷,既想喝水又想憨吃,一夹又一夹,直到撑得不行才罢休。

    哈哈,读的时候,你的口水有没有紧急集合?读着文字,仿佛就在品着火锅美食呢。特别注意一下画横线的词句,写香味儿入鼻、入心、入五脏六腑,让人馋涎欲滴;写味道入口、入胃、入全身血脉,让人欲罢不能。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的,慢慢闻,深深嗅,轻轻夹,细细品,那美味就随着文字流入了读者的心、读者的胃。归纳一下吧,就叫它——细品法。

    写味密码(三)—— 一字一句法

    索性找来原来搜集的所有写美食的作文,拓展“深扒”。读下面的一段:

    那种麻、辣、甜、咸、鲜、酥混合而成的味道,从我嘴里通过血液和神经,使全身都沉浸在享受之中。麻,舌尖先感觉到了,随着口水又充满整个口腔;辣,舌头辣,喉咙也辣,一会儿就被其他味道盖过了;甜,是那种淡淡的甘甜,似有若无;咸,只在舌尖上让你感觉到,就一下消失了;鲜,那感觉一点一点地涌了上来,让你直喊“爽”;酥,别看怪豆长得貌似坚硬无比,可一口咬下去,脆脆的、酥酥的,再咬几口就可以咽下,一点也不粘口。(《重庆怪豆》)

    这个片段写味道特别鲜明的方法是“一字一句”法,先用一个字概括,再具体描述那味道的感觉。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流口水啦。特别要留意,“一句”的写法可以灵活多样,例文用的是直接描写,我们还可以间接写“味”的感觉。如打比方的方法,“就像有一条清清的小溪从口腔轻轻缓缓流入嗓子”“就像有个一刻也停不下来的调皮小精灵在口腔里不停地跳踢踏舞”。如比较的方法,“比平时吃的大白兔奶糖淡一些,比蛋糕的甜浓一些,正正好哟”。

    写味密码(四)—— 吃相法

    如果说前面的三种方法都是直接写味,我们再来一个侧面写味的读读:

    让我们把镜头来个360度旋转:你看,邻座的一位正版吃货,正一手鸡腿、一手排骨吃得津津有味,左一口鸡肉,右一口排骨,然后一番大嚼特嚼之后,还意犹未尽地咂咂嘴,舔了舔嘴唇,旁若无人地打了个响嗝……再看那位小朋友面前,骨头堆得已经快挡住他的小脸了……还有远处那位,在已经空了的盆子里捞啊捞啊,似乎还能捞出块排骨来。(《排骨炖鸡》)

    这个片段列出了几个人的“吃相”,一位正版吃货的“豪迈”、一位小朋友的“功绩”、一位欲停难休的食客的“不甘”,抓住动作、神态、情景来描写,从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可以表现出“味道”美极了。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与正面描写相互配合运用,就更能表达到位啦。

    写味密码(五)—— 重叠词法

    前奏响不响,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品味”兴趣,美食外观的形色描写非常重要。读下面这一段:

    仔细打量那碗色泽鲜艳的老友粉,你会看到那鲜红的辣椒汤里漂浮着一条条细细的黄色姜丝、长长的酸笋丝、白白的蒜末、黑黑的豆豉茸、绿油油的时令蔬菜、鲜鲜的肉片等,它们好像在对你说:“快来把我们吃了吧,我们可是天下最美味的老友粉啊!”(《老友粉》)

    这个片段运用的方法可以叫 “重叠词”法。对于美味的形、色、香、味,用一系列重叠词来形容,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描绘的美味更加诱人,而且音律和谐、朗朗上口,读着读着都忍不住要爱上那美食啦。重叠词的表达效果不可小视,《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有没有感觉到叠词的魅力?

    写味密码(六)——套改法

    深厚的语言积淀如何在写味中发挥作用呢?请看下面的两段:

    “炒米茶”是用“炒米”加水熬制而成的,临喝之前加上几匙白糖,味道香甜可口,沁人心脾。套用一句古人的话说:“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炒米茶”不但润肺解渴,增强食欲,更象征着人们来年的生活甜甜美美!(《又闻“炒米”香》)

    瞧瞧,一个个饱满诱人,透明的皮里黄色的鸡蛋、油绿的韭菜、淡淡的粉条都清晰可见,看一眼就转不动眼珠啊。真是“日照香锅生轻烟,一看‘龙宫’放眼前。口水直下三千尺,只恨嘴小吃得慢”。我“啊呜”一口吞下一个,说不出的爽滑香软,美味!(《龙宫水晶饺》)

    引用、套用、活用诗词、歌词、流行语统统叫“套改”法吧。“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中只把原句改了一个字,就特别有诗意韵味地表达了当时吃美食的心情和赞叹。吃个饺子,小作者也能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套改成这样,“也是没谁了”。如果我们把平时积累的诗词等用这样的方法引入作文,既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提升表达效果,又给人以积累丰富、底蕴深厚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写味密码(七)—— 解说法

    哦,对了,这么多美食,看起来色美形丽,闻起来沁人心脾,吃起来满口生香,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如果能把烹制方法介绍出来,一定会让读者有兴趣照着做一做,那会更有趣了。

    首先将白花花的糯米浸透蒸熟,准备一张十六开纸一般大小的保鲜膜铺在桌上;其次制作者套上橡胶手套,将蒸熟的糯米均匀地铺排在上面,并把糯米压成长方形饼状;接着将香肠整条放在糯米饼的中心,撒上肉松、油条,嵌入咸蛋黄,再撒下些许辣椒粉;然后将保鲜膜连同糯米饼卷起来,把配料包裹住,再揉搓挤捏几下,呈一个长筒状;最后取一根擀面杖似的木棒,在长筒状糯米的两端压一压,把长筒糯米棒内的配料封得严严实实,把保鲜膜剥下,台湾糯米棒便诞生了。(《台湾糯米棒》)

    这个片段是另一种写美食的方法——制作过程。像不像“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按照这样的烹饪过程,读者可以“照本制作”啦。边读边想象,仿佛那美味出自自己的双手,单单从过程中就能体会用料的讲究,烹调的用心,想“不被馋到”都不可能啊。

    写味密码(八)——罗列法

    一一罗列,一一呈现,视觉的刺激也会引发味觉的反应啊。

    牛肉的浓香、汁的葱香、面的清香,在空气中旋转,飞舞,萦绕着你,包裹着你,使你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这阵阵的香味中。这香味不知不觉钻进你的鼻孔,滑进你的嗓子,流进你的心田,在你的心中化开、流淌、释放,垂涎三尺啊!

    做好的烩面盛在大海碗里,往碗里看,有牛奶般的羊肉汤,有醇香的羊肉臊子,有细白光滑的面片,有青翠碧绿的菠菜、芫荽,加上鲜红的辣椒油,再点点黄色的小磨香油,使人食欲大增,即使吃得满头大汗也浑然不觉,用“过瘾”这两个字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方城烩面》)

    这个片段运用的方法就是罗列法。用“———的———”连续写一组美食的色、香、味,是一种概括性的写法。如果这样的概括再加上“一字一句法”“细品法”写具体,那美食的味道一定会令人难忘啦。

    写味密码(九)—— “没词”法

    “没词”法,顾名思义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种味道,无以言表,只可意会。

    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有点咸、有点香、有点辣、有点筋道,无以言表啊。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头,“刺溜”一下吸进口中,又香又滑,香味像调皮的小精灵,在口齿间盘旋,不忍离去。(《红烧牛肉面》)

    好吃得没法形容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准确表达,就试着“旁敲侧击”。只好试着用多个词语来表达,但似乎又都不太准确,说是“没词”,其实是用多个词语来衬托表达。读一读划线的句子,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啊?有个典型的例子,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就是这种“没词”法的典范吗?

    写味密码(十)—— 化身法

    “化身”法,即化身为美味元素,用美味食材本身的视角直接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这里的每一粒米都是我的故交,你们那淡淡的香甜,使我沉醉,仿佛我也是一粒米,在稻田里随风摇曳,然后被脱去外衣,去蒸锅里体验蒸式“桑拿”。经过“贵妃出浴”,我变得的晶莹剔透、饱满圆润,在阵阵鞭炮声中走上了年夜饭的餐桌。(《年夜饭》)

    这个片段中小作者化身为美味中的一种元素——米,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巧妙表达自己的感受,反衬美味使人沉醉,妙哉。其实这种“化身法”我们并不陌生,还记得叶圣陶先生在《荷花》一文中不就“化身”为荷了吗:“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訴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有没有被这十大写味密码“美”到,分享给同行,分享给学生们,我们可千万不能只当个“打酱油”的“吃货”。读书破“十”卷,下笔应有“味”了吧。把我们喜欢的美食写出来与学生们PK一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口水”“逼”出来哦。

    相关热词搜索: 妙笔 舌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