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小学择校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时间:2020-03-25 07:52: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国民的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由于我国的受教育人数基数大,而优质教育资源少;“择校”之风已由中学下移到小学。小学择校管理不善将会阻碍基础教育的公平,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小学生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小学择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生择校;基础教育;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 叶青,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50-02

    一、小学择校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择校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虽然,我国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是,在配置教育资源时,政府也会根据经济情况等各种原因而有所倾斜。如学校之间教学条件和质量是不平等的。从校舍危房率来说,全国平均率是6%,但是落后地区小学达到21%,这也是家长要尽其所有也要为其子女选择一所教学条件好的学校了。经济较发达省份的人均教育经费要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择校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学择校现象影响教育公平

    1. 择校现象影响学校均衡发展

    (1)学校之间的生源差距将会拉大。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学校无疑会更吸引学生家长的眼球。但是,每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择校的名额就有限。学校在获得一部分较好的生源时,又会来考虑其经济利益。因此在重点小学,其原有的招生人数与其报到的学生人数又是有所差别的。根据对某所乡镇小学的调查显示,择校达到了33%。

    (2)择校导致办学条件的差距扩大。由于家长热衷于择校,这将会进一步巩固原有的那些所谓的“实验”学校、重点学校的地位。那些学校的升学率也会一如既往地高升,其较高的升学率在吸引家长的同时,也吸引着那些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也会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

    2. 小学择校使教师压力增大

    择校不仅对学生、学校产生影响,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不惜一切也要在教育发达的地区定居。那么,教育条件较差地区的学生人数必将减少。但是,原地区的教师人数却没有减少。教师面对着日益下降的生源人数,压力是逐日增加。另一方面,对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压力也是随之增大的。他们会批改更多的作业,在管理学生时会消耗更多的精力等。

    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心理学术研究团体对中小学教师做过的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压力。2004年6月,江苏东台市教育工作会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考试压力过大对教师情绪有很大影响。考试前,有53%的人感到“烦躁”,58%的人生活作息受到影响,81%的人认为没有正常发挥。调查发现,60%以上教师直接将学生考试成绩和自己的岗位竞争有直接联系,59%的人“十分担心学生考不好而自己会待岗下岗”,而接近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十分关心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和同级班的名次排列。

    3. 小学择校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择校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心理负担。对孩子而言,自己进入这所学校学习是家长付出了高昂的择校费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上获得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而很少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中来。他们的学习是高度紧张的,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家长而言,把孩子送入好的学校之后,进而希望自家孩子不论在哪些方面都可以赶上班上同学,他们为了满足孩子的更多愿望而拼命地赚钱,孩子长期的高水平消费,会对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家长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4. 小学择校滋生不良社会风气

    小学生择校问题,会带来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现象,将会滋生腐败,影响社会的公平竞争。小学不像初中有一份最后的成绩作为参考。因此,以往的小學是没有择校现象的,更多的是就近入学。但随着重点大学,重点中学的出现,人们(更多的是家长)也就越来越重视小学的教育质量了。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小学不得不花钱四处拜访,有权的家长就直接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小孩谋得那个有限的名额。随着的金钱权力的融入,学校的一方净土已不复存在。

    三、有效解决小学生择校问题的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教育公平意识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领导的教育,使其真正树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虽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上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大部分党员干部对教育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度还不够,而是仅仅把这个号召停留于形式上,因此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不那么重视。另一方面,还要使领导树立教育公平意识,强化领导的教育公平理念,加快完善教育公平的政策,实现教育公平法制化的进程。

    2. 各级政府要要加大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经费也在不断增长。但是教育投入在各级教育之间的分配却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的情况。根据国际上的平均标准,当人均GDP达到六百美元到两千美元之间时,初、中、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为40∶29∶18。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高等教育的高投入,我国初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偏小。因此,我们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

    3.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要实现均衡

    在均衡基础教育资源时,我们政府要做好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在地区上,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我们可以采取补偿原则,在资源和经费等方面对其进行倾斜,还可以组织“一对一”活动,由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个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对其教育进行帮助。这个活动可以通过“结对子”帮助薄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在城乡之间,政府可以在资金、师资力量、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农村薄弱小学以支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在校际之间,取消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政府要鼓励并加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合作,进行师资交流等。

    4. 对教师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要想解决好择校问题,那么就必须解决好教师的质量问题,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政府可以从相关方面制定监控政策。如在把好教师关方面,一是要严把教师进人关,实行教师岗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通过笔试和面试不要让不符合的人进来,而让符合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做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教师在职期间,可以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或校外培训。在提升校长管理水平方面,我们不仅在选拔校长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其的选择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还要选拔有水平的教职工代表,以期提高学校的决策水平。

    5. 完善整治择校的相关政策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解日益严峻的择校问题。这些政策有:(1)整治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的政策。(2)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这两个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途径。前者只达到“治标”的效果,而后者主要是要做到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实现均等,可以起到“治本”的效果。在第一条措施上,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3)我国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均很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求缩小并遏制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趋势的政策,最早出现在教育部2005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除此之外还严格要求地方以区域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市、区)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

    除此之外,政府也可制定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为了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解决择校问题,可以制定教师轮岗制度(师资较好地区的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去师资较薄弱的地区执教)等政策。

    6. 政府要严格管理并规范择校行为

    首先政府保障就近入学学生的权益;其次是政府要严格管理择校学校,并要求其不能影响其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應享受到的权利;再次政府要严格区分择校费和借读费,而这在全国各地还没有相关规定。但是借读费是一直在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内,是被允许的,而“择校费”则不在其中。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快收集相关各方的意见,对两者进行划分,以更好的规范择校行为。

    小学生择校现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择校现象对教育公平带来的影响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我们要全面地进行分析。但是,如果任由“择校之风”盛行,择校无疑会严重阻碍教育公平的发展,因此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择校现象,以期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 乔元正.基础教育阶段中美两国择校行为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鲁锦虹.教师心理健康,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关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江苏教工,2006,(3).

    责任编辑:吴雁玲

    相关热词搜索: 择校 公平 小学 研究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