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爱生理念让千丘之国走出种族屠杀的阴霾

    时间:2020-03-26 07:53: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卢旺达共和国政府出台的《爱生学校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围绕儿童的基本权利、安全保障、性别的敏感度、教学的有效性、健康的提升和社会的参与性六个维度,从校园环境、校园卫生、无障碍设施和资源整合四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标准。该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第18届英联邦教育部长会议上为卢旺达赢得了“教育良好实践奖”。

    关键词:卢旺达;爱生学校;建设标准;指导方针;学校建设

    建设爱生学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与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开展的实验项目“创建友好的爱生学习环境”(Towards Child-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s,TCFLE)的内容之一。该项目在卢旺达相关教育政策的规范下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建立爱生学校(Child-Friendly School),创建一个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学生友好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教育环境,是卢旺达以教育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卢旺达教育部于2009年8月审核通过了《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Child-Friendly School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该文件所涉及的统一标准适用于卢旺达所有基础学校的建设[1]。卢旺达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爱生学校项目基本上按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公布的建设标准实施,《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则对基础学校建设的标准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一、出台背景

    卢旺达被誉为“千丘之国”,主要民族有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1962年,卢旺达宣布政治独立,从此摆脱了继德国之后比利时长达43年的殖民统治。尽管卢旺达获得了政治独立,但受到先前殖民者长期“分而治之”的统治方式的影响,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冲突不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卢旺达鼓吹多党制,并通过经济援助迫使当时的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勉强实施多党制与西方民主模式,更加激化了国家内部矛盾。1994年4月,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被导弹击落,导致总统与大批高级官员遇难。尖锐的种族矛盾和西方霸权国家的胁迫在卢旺达引发了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灾难给卢旺达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战乱摧毁了公共基础设施,使卢旺达的公共社会文化系统遭到整体性破坏;学校教育生态平衡被打破,校舍和相关文档被毁,教师成为屠杀的参与者与被害者,学生身心遭受重创。战乱平息后,教育的重建与发展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卢旺达政府清楚地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教育实现民族团结。在国际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下,卢旺达政府开始重建教育系统,进行教育改革,创建爱生学校[2]。爱生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同出身、种族、性别的学生均享有生存权、被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以及能够改善生活条件使自身得以充分发展的各项权利。同时,爱生学校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维护他们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能够掌握生存和生活的技能。

    二、维度与标准

    (一)建设维度

    卢旺达政府教育部门依据《儿童权利公约》的具体要求和本国的教育实际,将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分为六个维度(见图1)。第一,基于一切权利:尊重儿童发展的多样性,保证儿童享有均等的机会,满足儿童基本的需要。第二,安全的保障:保护儿童不受侵犯,促进师生双方幸福感的提升。第三,性别的敏感:从始至终提倡性别平等,尤其是保证女童拥有与男童同等的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公平地对待,确保对儿童的尊严与权利的尊重。第四,学术的影响:为保证优质的“教”与“学”的双向进行,学校应当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能力的提升,保障教师收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五,健康的提升:学校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包括拥有洁净的水资源和干净整洁的环境,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向学生灌输健康的生活观念。第六,社会的参与:紧密地连接与孩子相关的每一个家庭,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协作关系,更好地维护儿童的权利,让儿童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活泼地发展。

    (二)建设标准

    根据以上六个关键维度,卢旺达制定了爱生学校建设的四个标准。

    1.学校必须拥有合适、充足、安全的校舍建筑

    (1)环境考察:建校之前要根据人口密度、可供使用的土地数量、水源和电力的供给条件以及卫生状况,对校舍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

    (2)新址选择:新建的学校选址应当避免陡坡、湿地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理环境,并且要考虑到周围的植被覆盖情况;在人文环境方面,应当顾及学校周边的治安问题,将不安定因素降到最小。

    (3)潜在的灾难风险:要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小学校所在地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4)能源供应:出于学校的日常运作对能源需求的考虑,学校周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受到特别的重视。

    (5)空间数量安排:基本的教学区域的设计必须充足且舒适,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空间。此外,学校必须设置一间视野开阔的校长办公室,让校长在办公室内就能看到主校园的大致情况;教学人员办公区要临近校长办公室,便于教学人员在课余休息时与学校管理者沟通学校日常事务;学校还应当设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机房、活动室、户外休息区、图书馆、多功能厅、医疗室、餐厅和储藏室。

    (6)空间品质标准:教学区域的设计要注意教学区室温的控制,通风的保证,光照的采纳,噪音的处理,建筑质量的考量,渗水性、抗灾害性和空气尘埃的检测等。

    对于爱生学校的建设而言,不仅要求“量”的满足,而且要求“质”的达标。以上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校应当是一个健康、干净、安全的保护学习者的环境

    污浊的饮用水、脏乱的环境等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规定,学校必须提供洁净的饮用水、配套的清洁设施,并在教育实践中向学生灌输健康的生活理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鉴于此,卢旺达政府对学校的食堂运作、水处理和检测、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垃圾的管理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安排专人负责。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学校应当是最安全的生活环境。有了安全的保障,家长才会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孩子才能安心地在学校学习生活。为了保证儿童在学校的人身安全,《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规定,学校应当在所有的活动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并安排专门的人员不间断地走动查看,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动态,确保他们在校内不受侵害。除此之外,学校周边的栅栏和围墙都应当按照标准建设。

    3.学校必须有友好且无障碍的环境,包容性地接纳每一位儿童并保障他们拥有平等的权利

    (1)尊重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建议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并针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安排恰当的教育教学活动。

    (2)确保无障碍:学校必须确保所有设施被公平、合理地分配使用,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所有的学生在无差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3)重视全纳教育:学校必须排除宗教、性别、年龄、文化、家庭、残疾等一切歧视因素,使所有的儿童获得平等的机会、接受平等的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所有儿童的全部权利的平等。

    4.学校必须能够整合各种资源来支持教育教学

    《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强调,有效的教与学是爱生学校建设的核心,而教学问题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等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领者,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应仅仅获得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获得必要的生活技能。此外,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团体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规划发展。

    三、实施效果

    2012年8月30日,在毛里求斯举办的第18届英联邦教育部长会议的开幕式上,卢旺达凭借其“九年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在非洲享有声望的“教育良好实践奖”。该奖项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非洲国家的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项目的实施。这些教育项目涉及普及初等教育、消除性别差异、降低艾滋病在教育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这些行动领域结合了所有非洲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旨,即“全民教育”(EFA)和“千年发展目标”(MDGs)。在涵盖27个国家的123个奖项的申请中,卢旺达凭借其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富有成效的方法给评审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旺达一直将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作为发展初等教育的一般模式,并且普及了初等教育。2009年,卢旺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中等教育的需求而发起的“快速跟进策略”就是该国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取得巨大成效的集中体现。卢旺达政府在实现初等教育普及的同时还不断扩大初等教育的规模。2009-2011年,卢旺达建造了8600多间教室,小学净入学率从2003年的91%增加到了2011年的96%,初等教育的普及率从2008年的52%增加到了2011年的79%。[4]

    目前,卢旺达所有的学校建设均依据爱生学校的理念与方法进行,这使其在众多非洲国家中拥有最高的小学入学率。例如,接近首都基加利的爱生学校——鲁宾戈(Rubingo)小学的发展便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赞同。“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始提供援助以前,这所学校拥有的仅是阴暗的教室和为数不多的椅子”,一位班主任说,“而今天,我们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男孩和女孩各自拥有干净卫生的厕所,学校拥有独立的操场,其中最具建设意义的是在学校里成立了教师资源中心”[5]。 教师资源中心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这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与有效教学的开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卢旺达政府始终致力于确保学校拥有包容性的学习环境”[6]。不仅有更多的女童受到了社会、家庭的重视而进入学校,残疾儿童同样可以在爱生学校中拥有被容纳的情感体会。2004年,鲁宾戈小学两名优秀的女学生被卢旺达第一夫人授予了成就奖[7]。卢旺达南部的布加塞诺(Bugasera)区的爱生学校——穆拉马(Murama)小学则安排了专门的特殊需要教育协调员来解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听力和口语上的困难。该学校所在的社区也通过提供午餐和补助金的方式来保障残疾儿童的生活,并鼓励他们继续上学。当然,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这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四、启示

    (一)建立无障碍校园,实践全纳教育理念

    《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力图通过建设爱生学校,让教育惠及每一位儿童,公平对待每一位儿童。例如,“学校必须有一个友好且无障碍的环境,包容性地接纳每一位儿童并保障他们拥有平等的权利”的规定,使得全纳教育和民主公平的现代教育理念得以充分体现。首先,在教育起点上,学校应当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位适龄儿童,不能因为儿童自身的缺陷而剥夺其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应当包容所有的儿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别需求。对于家长而言,必须始终维护自己孩子的一切权利,呵护其成长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各种社会力量也要关注儿童的成长,监督学校和家长对儿童权利的保障是否到位,保证所有的儿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二)从物理和心理方面营造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只有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卢旺达政府制定的《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要求建成的爱生学校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包括校园物理环境建设(校园内外环境、教室设备和布置等)和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师生、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气氛等)。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兼顾以上两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标准,并联合各方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校成为学生们的理想乐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关注学生,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无论是营造学校周边环境还是校内环境,卢旺达爱生学校建设的所有标准都体现了对于促进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关注。建设爱生学校,不仅需要友好的思想和环境,更需要友好的能力和行动。 因此,学校建设的重点应该具体落实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去,需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关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教学活动是有目性的活动,教师需要将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目的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落实在学生身上;第三,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学校要制定完备的教学计划,并且争取与学术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第四,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师的教授方法上,需要教师的灵活变通;第五,环境条件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第六,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以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第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端正教学态度是教师发展的出路。[8]

    (四)全面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发展

    《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鼓励师生、家长、社区和其他社会团体广泛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即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管理建设工作中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多方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建设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信息,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9]

    卢旺达《爱生学校的建设标准与指导方针》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友好。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还是社会,都能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突发事件不断,灾难过后的卢旺达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对世界上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设和管理,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3]Rwanda: Child Friendly School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EB/OL].http://www.unicef.org/education/files/Rwanda_CFS_guidelines.pdf,2013-03-11.

    [2]林斌.种族屠杀后卢旺达教育重建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4]Rwanda Wins Prestigious Commonwealth Education Award[EB/OL]. http://www.unicef.org/infobycountry/media_65676.html.2013-04-28.

    [5]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ive in Child-Friendly Schools in Rwanda[EB/OL]. http://www.unicef.org/infobycountry/rwanda_58024.html.2013-04-28.

    [6]The Challenges Faci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Rwanda[EB/OL]. http://www.unicef.org/rwanda/protection_10304.html.2013-04-28.

    [7]UNICEF and Local Partners Promote Child-Friendly Schools in Rwanda[EB/OL]. http://www.ungei.org/infobycountry/rwanda_1436.html.2013-04-28.

    [8]朱益明.有效的教与学:爱生学校的核心[J].中小学校长,2009(01):20-21.

    [9]董奇,齐国贤.开展参与性教育实现共同成长[J].中小学管理,1999(04):6.

    编辑 李广平 朱婷婷

    相关热词搜索: 阴霾 屠杀 种族 之国 走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