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首届海洋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0-03-26 07:56: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首届海洋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lO月24--25日在青岛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家1l所大学的17位专家和国内31所大学和教育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中外海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题展开研讨。大会特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并作主旨发言。围绕“海洋学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海洋教育的新进展和新趋势”、“大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议题,参会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专业领域展开了一天半的大会和分论坛研讨,在一系列跨学科或多学科的广泛学术交流中,分享了世界范围内海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依据会议研讨和所提交的论文情况,从六个方面择要述之。

    一、遵循海洋科学教育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海洋相关知识,通过著书修志、舆图建造,或刊行或师承传授,发挥了海洋教育的初步作用,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在大学开始海洋科学的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教授回顾了中国高校开展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1946年以前的无为期、1946-1981年的海洋科学专业教育时期以及1981年至今的完整学位教育体系时期三个阶段,海洋科学教育未来应在突出特色、分类教育和本硕衔接等方面深化改革。

    曹文清教授围绕着“研究性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回顾了厦门大学自1946年建立海洋学系以来的学科发展历程,以及目前根据国家需求而确定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地球科学系统下的大海洋科学为基础,跨越理科范畴,融合其他科学,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及创新型高素质管理人才。傅安洲教授以“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科学专业创办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在海洋科学专业培养方面的办学经验。

    海洋科学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因此,海洋科学教育具有跨学科特征,改革传统培养模式成为趋势。日本东京大学海洋联盟副机构长、大气海洋研究所木暮一啓教授,从历史缘起、组织和教育体系、实施意义等方面介绍了东京大学海洋联盟教育体系(AORI)的构建。其跨学科教育模式改革的宗旨是为实现东京大学服务国家,特别是在实现日本确立的作为海洋国要为世界海洋做贡献的目标上发挥作用。国内与会代表在发言中多次提到,2011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合作共建1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海洋人才队伍的举措。

    二、发挥大学的智力优势,探索海洋教育和研究的多元模式

    来自德克萨斯A&M大学的Piers Chapman教授介绍了自2006年开始,该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科学领域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并提出向本科生培养延伸,鼓励更多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并来中国大学学习,拓宽合作的专业领域、增进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等持续发展的思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Chris Frid教授强调海洋生物学与全球水、食品和能源供应大挑战的持续而密切的关系,提出基于培养全球公民,进行国际研究、国际贸易而进行研究合作、学生交换和使大学成为合作伙伴等国际化视野下的路径思考。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HungTao Shen教授介绍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2000-2009),来自美国41个州132名学生在中国海洋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中美海洋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国际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经验,同时指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提升、教师的国际化参与活动、海外大学的国际化合作项目、暑期国际项目特别是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课程项目的早期规划等是可借鉴的海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和路径。上述各科研及教育机构所产生的专门技术、知识和技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进一步推动这一前沿市场的发展。因此,大学及其合作伙伴被认为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了人力资本、各种知识以及创新思想,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

    三、特色立校,传承创新,深化涉海学科专业体系改革

    “港航并重、海河兼顾”是河海大学所秉承的特色,郑金海教授从理工交叉、构筑多学科支撑发展的海洋专业,培养国家急需的综合性海洋人才等方面介绍了该大学的探索和改革。特别是在国际化背景下,该校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大学的开放课程作为教参,加强海内外学生交流的实践,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苗振清教授介绍了浙江海洋学院坚持特色,本着服务海洋事业发展的使命感,对接海洋产业、行业及社会需求,从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上海海洋大学提出“立足水产,面向海洋”的办学思路,确定了新时期的办学目标:成为水产、食品、海洋等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对生物资源、地球环境等具有高度诠释能力,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科研型高水平特色大学。张国琛教授以“海洋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构想”为题,着重介绍大连海洋大学以水产养殖、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为主体学科,确立以“两面(面向国家海洋事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两线(海洋经济产业、海洋科学研究)为主体,多层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

    四、注重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海洋学科专业创新人才

    海洋科学是属于地球科学,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多位与会专家围绕此问题进行了报告。首先,作为海洋科学新知识根本来源的野外观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南京大学的张永战副教授介绍了该校在江苏海岸建设的海岸海洋实习基地情况,他从该区域的基本地学特征和蕴含的科学问题出发,明确了教学内容,进而结合基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韩震教授介绍了该校海洋技术专业借助大学生创新活动这一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而中国海洋大学的刘春颖副教授则全面介绍了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一一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基地进行海洋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做法,她的报告显示,在合理安排理论及实验室教学的基础上,海上观测实践教学对于海洋化学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厦门大学的郑爱榕教授还将海洋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到海洋科学专业以外,将其纳入到跨学科素质教育中,在厦门大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海洋科学的特殊性,培养海洋科学的高级专门人才,还要考虑到除其地学属性之外的如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属性。中国海洋大学的江文胜教授则介绍了他们面向物理海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该实验教学体系紧密联系理论教学,以物理海洋人才所必需的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了野外观测、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型实验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五、持续开展海洋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拓展多种类海洋教育活动

    各个国家特别是沿海国家日益加大海洋开发的力

    度,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日益频繁。这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对海洋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等学者的努力下,海洋文化研究在国内发展起来。参会的多所高校近些年来纷纷成立海洋文化研究机构。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的成立以及开设的海洋社会学论坛颇引人注目。会上,中国海洋大学崔风教授论述了“海洋世纪”的社会学含义,呼吁建立海洋社会学学科专业并进行了构想。韩国国立木浦大学的申正浩教授介绍了有关韩国海洋人文社科的研究与教育进展状况。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初中等海洋教育极为关注,并形成了详细的教育体系和内容。在我国则刚刚开始重视,如中学海洋教育班的创设、海洋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课程的开设正处在探索阶段。中国海洋大学附中开始创办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成为青岛市教育局首批蓝色海洋教育特色实验先行先试学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王孝坤提出了海洋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等特征,应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多元协同管理体制等认识与观点。

    当今海洋权益教育与传媒海洋教育也是我国海洋教育亟待加强和横向拓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中国海洋大学干焱平教授提出了在我国同周边海洋邻国权益之争的背景下,我国同周边海洋邻国海洋权益争议的几个焦点问题,以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点,指出进行海洋权益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海洋大学傅根清教授从世界各地知名公益广告的视角为大家注解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国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新途径,进而说明了海洋教育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大众传媒进行海洋环境保护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海洋教育以及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思考

    一是海洋科学人才特别是海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我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本次会议所介绍的中外合作项目中,也反映出中国学生较美国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以及中国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需要加强等问题。宁波诺丁汉大学的Paramor博士则以其亲身教学经验对比了中英两国开展海洋生物教学的异同,她指出:在实践方面,中国学生明显缺乏基本的训练,从小缺乏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要想改变这一点不仅仅是各级学校的责任,而是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责任。

    二是我国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突出大学的办学特色。同质化问题是中国大学在学校发展目标和专业培养定位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海洋类大学和大学涉海学科专业的发展虽有共性,但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多样性需求的各类人才。

    三是中国海洋形势非常严峻,但国民的海洋意识却相对薄弱,亟须加强海洋教育。中国大学在实施海洋教育,辐射地方和中小学教育方面乏力。而美国有着成功的案例,其政府、地方和学校全面参与,推进国民海洋意识提升的实践有着很好的可借鉴之处。成立于200C年的卓越海洋教育中心(COSSE)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织美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海洋科学家、信息技术专家和高校教师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并有效促进和提升了美国全国性的海洋教育。

    四是海洋教育的“点”少“面”小,需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海洋教育体系。在海洋高等教育中,目前我国有5所海洋类大学和近60个涉海学科专业,相对于我国千所高校和众多的学科专业,也仅仅是“点”,需要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与集成的优势,开展面向海洋的研究与培养海洋类高级人才;在海洋中等教育中,虽有少量中小学海洋教育的改革试点和沿海部分区域的改革,但远远未推及数量广大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海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也仅仅处于倡议与起步阶段。因此,在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应不断推进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海洋教育体系,以培养各级各类海洋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的海洋素养。

    会上,组委会倡议并正式成立了“海洋教育国际联盟”,将以主题会议和国际会议的形式持续推动交流和研讨,两年一届的国际会议拟定2013年由浙江海洋学院承办第二届。此次会议通过分享世界范围内海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有助于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和海洋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国海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改革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责任编辑:周杨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国际研讨会 海洋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