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方寸记载照相机的演进

    时间:2020-04-10 07:55: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照相机是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的产物。顾名思义它是专门用于拍摄照片的器械,更是一种忠实纪录现实的工具。最早的相机起源于一种名为“暗箱”的装置(图①上)。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已经早于西方有了光学方面的著作,战国时期墨子的《墨经》在涉及光的条目中就有关于“针孔成像”的论述。而后直到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才知道利用墙壁或窗户上的小孔可以把室外的景象倒映在一间不透光暗室的墙面上。大约在17世纪初叶,有人试着把小孔的部位挖大,装上两块凸面的镜片,可形成更为明晰的影像。而到17世纪末,已有一些小型的便于携带并装有镜头及反光镜的暗箱(Cameraobscura)被画师们当作勾划轮廓的辅助工具,雏型的照相机由此形成。

    18世纪以后,雕版术的发展和暗箱的普遍化,促使人们探索使用化学的方法,寻求可感光材料,以期能使暗箱中的影像固定下来。法国发明家、石版印刷研究者N·尼浦埃斯(图②左)是其中的佼佼者。1822年,他研制出一种“阳光摄影法”(Heliogrphy),通过蚀刻,可在半透明纸上印制相片。1826年,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经过近8小时的曝光,将窗外的景物如实地纪录下来。这幅起名为《谷仓和鸽窝》的照片是摄影史上第一张可以永久保存的照片。

    法国巴黎的风景画家兼舞台美术师M·达盖尔(图②右)继续尼浦埃斯的研究并加以改进。他用蒸汽熏镀一块镀银的铜板,产生具有感光性能的化银,然后借助水银蒸发而显影;再经海波溶液定影,终于产生固定不变的影像。这种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照相方法被定名为“达盖尔摄影法”(Dagnerreotypeprocess),又称“银版摄影法”。1839年1月7日,法国天文、物理学家和国会议员F·阿拉戈(图③)在科学院介绍达盖尔的发明(图②中);同年6月,法国议会决定买下这项新发明的专利,并于8月19日正式对外公布。这样,1839年便被公认为摄影诞生之年。

    那时候,每拍一张照片需费时十几分钟以上,所以只能拍静止不动的物体。而若要拍一张人像照片,实在勉为其难。为防止身体移位而产生影像松动,有时不得不在太阳光下把被摄者绑在座椅上。其后,摄影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并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感光材料的改进增强了光化反应的灵敏度,二是镜头口径的扩大增强了光线进入暗箱的光亮度,结果使拍照的曝光时间大为缩短,人像摄影和动体摄影作为摄影活动中的一门专项逐步成为可能。早期在拍摄较高运动速度物体的尝试中,美国风光摄影家E·慕布里奇(图④)功不可没。在旧金山有两位出入赛马场的富豪,他们以猜一匹飞速奔跑的赛马是否存在四腿同时不着地的某一瞬间作为筹码打赌,慕布里奇认为他可以用摄影来加以证明。1878年,他设计将12架照相机连成一排,安装在一段特建的跑道旁边,每架相机的快门拴上一根绳子,横拉至跑道另一侧;赛马通过时将绳子碰断,恰好掀动照相机上1/1000秒的快门。拍出的照片显示,只有当马蹄都收缩在腹下的时候,才全部离开地面(图④背景)。慕布里奇拍摄的这些连续动作的照片,为日后活动电影的诞生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着摄影功能不断地开拓,这种“时髦玩艺”的参与者与日俱增。1888年,一种供业余摄影用的新产品——“柯达”方盒照相机(Boxcamera)在美国问世(图⑤中为经改进的可携式方盒相机),它的设计和制造者是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创始人G·伊斯曼(图⑥)。那时柯达(Kodak)的前身伊斯曼干板公司已经开始生产英国人发明的由卤化银明胶乳剂合成的卷筒式感光材料——胶卷。一年以后又推出世界上第一架使用胶卷的照相机。这种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相机,可拿在手中随意使用,把摄影爱好者从繁杂的技术操作中解脱出来。伊斯曼的功绩在于简化了摄影方法,普及了摄影事业。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的柯达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摄影和感光器材“托拉斯”,它在摄影领域的科研水平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法国发明家E·贝林(图⑦)一生颇有建树,他曾在1894年专为新闻记者设计了一种照相机,当时他只有18岁。

    在本世纪初,专业摄影者普遍使用一种带皮腔的背景取景照相机(Viewcamera)。用这类相机拍摄的步骤大致如下:先将相机稳定安装在三角架或带轮座架上,机身周围盖上一块黑布遮挡光线,供摄影师聚调焦点之用(图⑧);在机身后面的磨砂玻璃上,把倒立而模糊的影像逐渐调转清晰;在机身和镜头间装有控制曝光时间的帘幕快门,外连一根缨头绳与橡皮球,按捏球体以压缩空气推动关闭快门;再把装有散页感光底片的木制暗盒插入磨砂玻璃的位置并拉开盒盖。至此,一切准备就绪。为获取被摄对象的完满形象,高明的摄影师有必要加以游说引导(图⑨{10}{11}),待被摄者的情绪被调教至最佳状态,迅即按压橡皮球,“喀嚓”一声,快门开启又关闭,曝光结束;抽回盒盖退下暗盒,底片就可拿去冲洗了。这种“老祖父年代”的旧式相机“超期服役”,一直沿用至今,现在不时仍可在某些照相馆里见其尊容。用它拍人像证件照及翻拍照片,仍不失其便捷可靠的长处。

    位于德国萨勒河左岸的小城耶拿,曾是著名的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中心。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的蔡司工厂就坐落在这里(图{12})。该厂以其创始人C·蔡司(图{13})的名字命名,并以拥有像E·阿贝(图{14})这样的光学设计大师而自豪。由于光学玻璃在德国的发展,蔡司公司于1889年制造出较以前镜头成像更为清晰、更少变形的消像散透镜。在后来的50年中,德国生产的镜头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德国品牌的相机一直以有所创新而风靡全球。1914年,莱兹光学仪器公司设计师O·巴纳克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使用35毫米胶卷的135型相机“莱卡”(Leicacamera)(图{15}右,图案为套上遮光罩的“莱卡”型相机和装有35毫米胶卷的暗盒)。1928年,一种采用蔡司公司“天塞”(Tessar)优质镜头的120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罗莱”(Rolleiflex)在德国问世。1937年,第一架135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爱克赛泰”(Exacta)(图{16})也出自德国。以后又有经改进的“普莱蒂克”(Praktica)和“普莱蒂克-6型”(图{17}前与后),以及“蔡司依康”(Zeisslkon)等多样品种进入世界相机市场。

    1948年秋,瑞典哥德堡的鸟类生态摄影家和企业家V·哈苏推出世界上第一架120(6×6厘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Hasselblad)。它原是为瑞典空军侦察机使用而设计,由于以专业摄影作为产品的定位,以其可更换镜头、取景器和片盒的功能,以及精良的设计制造而广受青睐,所以在投入市场以后,足可与德国“罗莱”展开有力的竞争。哈苏相机体系在日后的发展中,功能日臻齐全完备,进入60年代以后成为美国载人太空飞行的标准配备。1969年乘坐阿波罗12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阿兰·比恩就是身挂“哈苏”漫游月球,并摄下月面上所见到的景物(图{18})。

    进入50年代后期,日本的照相机工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各大专业厂商纷纷把力量集中在135单反相机的开发和研制方面,其中尤以“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一系列全新高质的镜头和相机最具有代表性(图{19}为汤加王国1979年发行的异形粘贴邮票《镜头里的岛屿风光》,兼为“尼康”品牌作商业广告;整版票背面印有一架完整的尼康相机)。在镜头方面,由多层镜面镀膜和多块镜片组合,产生一系列的“新款”,从“鱼眼”式的广角镜到长焦距的远摄镜,以及可对所取景物任意裁格的变焦镜,应有尽有。在相机方面,集多种电子和自动化功能于一身,从自动卷片、自控曝光、自动聚焦、自动连拍多张画面,到视觉意念定焦,现代高科技在照相机上已得到充分的发挥。

    尽管相机朝小型化的趋向演进,但大中型相机在专业摄影领域仍不可取代。前面提到的那种“老字号”相机,后来发展成为现代式的后背取景照相机。它大部分用金属材料造就,安装在一条活动轨道上,从事建筑、静物等题材的专业摄影。这种相机具有可扭转皮腔位置和调节皮腔角度的特殊功能(图{15}左),尤其适用于需要进行透视控制或视角校正的摄影图片。

    海洋及江河湖泊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水下世界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摄影天地。海底的科学研究,水下的奇妙景色,无一不激发摄影家的拍摄欲望。但水下的特殊环境和光线条件,要求具有水下摄影特殊的技巧和必要的装备。1892年,法国水生物学家L·布坦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下照相机。现代的水下相机均带有潜水防护罩的外型结构,而在罩壳内配制着全套设备(图{20})。

    立体照片的魅力在于真实逼真,仿佛身临其境。人们在用双眼观看物体时,由于两眼之间隔有一定的距离,每只眼睛观察的视点不一致,反馈到大脑皮层就感觉到了立体的存在。各种立体相机系统的设计就是适合了人的这一视觉生理特点。现代的立体摄影,大多采用柱镜光栅蒙片的方式,用以分开两眼的视线通道而产生立体感。60年代激光技术的问世,为立体图像的再现开辟了新的途径,全息摄影(Holography)就是利用光波的干涉纪录影像和重现影像(图{21}),把经激光照射某物体所散射的光线与另一束参考光线所形成的干涉花纹纪录在高分辨率的感光片上,从而产生一张全息片;再用激光照射,透过全息片可观赏该物体三维空间的立体影像。另有科学家发明了“白光全息摄影”,可使全息片在日光或普通白炽灯下也能再现立体的全貌。

    1991年,柯达公司向世界推出可与电脑联网的数码照相机(Numeralcamera),首次采用磁盘或内置程序作为影像的数字信息储存,摈弃100多年来作为影像基本载体的胶片,实现了相机演进过程的又一次革命,让人们初步领略了进入信息时代的摄影新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的进步将使相机的演进永无止境!

    相关热词搜索: 演进 方寸 照相机 记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