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理论研究综述

    时间:2020-04-25 07:55: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本的非自愿性扩散,是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外资质量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系统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综述

    一、引言

    国际生产资本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政策制定者常常借助于种类繁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本国。技术外溢是指FDI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通过各种渠道的非自愿性扩散。技术外溢是一种既可以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而外国投资者又无法收回全部收益的经济现象,是跨国公司影响东道国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FDI技术外溢是支持东道国政府制定优惠外资政策的理论根据之一,因此FDI技术外溢理论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有关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逐渐成熟21世纪有新的发展。本文通过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脉络进行疏理,回顾总结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关键研究成果,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国外对FDI技术溢出理论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

    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MacDougall(1960)在分析FDI

    的一般福利效应时,第一次把技术的溢出效应视为FDI的一个重要现象,从此引起各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关注。随后,Corden(1967)、Caves(1971)分别考察FDI对最佳关税、产业模式和福利的影响,其中多次提及溢出效应。

    Koizumi和Kopecky(1977)首次建立关于FDI和技术转移的研究模型。但上述研究主要在于跨国公司理论或FDI的技术扩散及技术转移,并未把FDI技术溢出效应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Fiandlay(1978)认为,FDI输出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扩散率就越高, MNCs投资规模越大,技术扩散的速度就越快,技术差距或外资份额是当地厂商决策行为的外生变量。但模型没有解释决定由“先进地区”向“后进地区”技术溢出的动力有哪些。

    上述理论研究均以各种形式的溢出存在为前提,旨在用局部均衡理论模型分析与东道国有关的溢出决定因素和效应。

    20世纪80年代重点研究竞争型的溢出效应。Das(1987)用价格领先模型来分析在存在竞争的情形下从母公司到国外子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结论认为尽管在东道国存在知识泄漏,但跨国公司只要进口先进技术,仍是有利可图的。创新之处在于跨国公司子公司认识到溢出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技术转移行为,但不足在于忽略当地企业的决策和行为。

    20世纪90年代博弈论、策略论等方法引入FDI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中。以Klibanoff等人为代表的以溢出为前提的厂商理论;Boisot (1995)以文化空间为分析工具,分别探讨新古典学习和熊彼特学习对厂商技术水平的影响; Kapur (1995)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考察信息不确定条件下溢出对厂商学习行为的影响。Findlay(1978)等考虑到跨国公司子公司承认存在技术溢出的事实,但他们都没有研究当地企业的行为对溢出的影响。此外,以Mckendrick等人为代表,对以银行业为代表的组织技术溢出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有关FDI技术外溢的主要研究观点可概括如下:东道国企业的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促使FDI技术外溢;当地厂商和MNCs子公司的决策行为对溢出产生影响;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与企业的技术差距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单调的关系,国内企业吸收跨国公司带来的新技术可能存在“发展门槛”。

    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突破以MNCs为分析核心的旧框架,将技术策略联盟融入理论探讨;考察制造业生产技术外溢的相关内容,还探讨服务业组织技术的溢出效应;扩展原有的厂商理论,将策略论和博弈论引入对技术溢出的分析,有效地解决理论分析的技术性问题。

    (二)实证研究

    FDI积极参与东道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很多学者以东道国FDI技术外溢为研究对象,以FDI溢出类型、股权比例、行业竞争对技术外溢的影響为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

    1.溢出类型对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有关FDI在发展中国家水平溢出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Harrison(1999)与Bulgaria (2001)分别在对捷克、波兰的研究中,质疑在上述国家FDI水平溢出存在的可能性。但Damijan等(2003)却发现,FDI在罗马尼亚存在明显的水平外溢,但包括捷克在内的其他六个转型国家并不存在。而Kinoshita(2001)却指出,捷克的研发密集型部门受益于FDI的水平技术外溢。

    与水平溢出相比,跨国公司与发展中东道国供应商之间存在垂直溢出的证据相对充分。因此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本土供应商之间的接触是技术外溢最有效的路径。Schoors (2001)对匈牙利的研究、Blalock (2004)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都提供了有关转型国家FDI存在垂直溢出的证据。

    2.股权比例对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影响

    东道国政府限制外资股权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合资项目有利于FDI技术外溢。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股权比例与FDI技术外溢程度之间确存在关联性。来自日本投资者( Fukao,2001)和在东欧、中欧投资的瑞典企业的经验证据支持上述观点。

    但Caves(1974)选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1966年制造业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发现加拿大制造业中当地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正相关,而澳大利亚制造业中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也呈现正相关。

    Globerman(1979)采用加拿大制造业1972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Javorik (2004)对立陶宛的研究表明,FDI垂直技术溢出与合资项目有关,与外国独资项目无关。

    3.行业竞争对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影响

    Blomstrm(1986)选用墨西哥1970-1975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发现竞争加剧是导致溢出效应发生的主要因素。Kokko(1996)对乌拉圭也进行类似的研究,结论支持竞争是导致技术溢出效应发生的重要途径的观点。Sjoholm(1999)在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中发现,行业中企业竞争越激烈,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

    可以看到,采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非常不同的。显然,采用的理论模型、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及数据的时间跨度不同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且东道国企业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收FDI的技术溢出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技术溢出的效果,这也是一些学者研究的模型中曾经提到并且值得深入一步研究的课题。

    三、国内对FDI技术溢出理论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迟,基本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对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外国学者研究结果的学习和总结,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理论。所以这里不对国内学者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

    (二)实证研究

    我国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上主要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学习,实证研究成为目前主要方向。近年来国内学者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统计指标和数据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所得出的计量结果却不尽相同。下文对我国学者近年来的实证研究成果做一个分类梳理:

    1.使用行业数据

    研究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从行业的层面考察是一个常见的切入点。利用行业数据可以计量得出该行业内的外资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溢出效应。

    秦晓钟、胡志宝(1998)利用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中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等39个行业的数据,利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发现FDI产生正面溢出效应,且这种外溢效应对内资企业工业总产出的贡献甚至超过内资企业员工数量对内资企业总产出的贡献。

    汤勇(2005)借鉴Feder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具有正溢出效应,但我国企业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水平较低。

    2.使用企业数据

    外商企业根据引资来源划分,可分为美资、日资、欧盟资本和我国港澳台资等。这些不同来源的资本,其技术的核心性、先进性和适用性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我国企业溢出效应必然会有所不同。

    许罗丹等(2004)通过对广东省华资、欧盟、日资和美资四组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数据,根据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不同途径,对比分析这些外商直接投资在产品水平、R&D投入、上游产品来源、员工素质和培训方面对广东省企业的技术溢出。

    孟亮、宣国良(2005)分析不同来源的FDI在我国工业部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港澳台外资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其它外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

    总体来看,我国学者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仍然是沿用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所使用的模型及方法,在结论方面也有共识也有分歧。且我国学者虽然针对不同区域进行FDI的技术外溢研究,但大多集中于东部,针对中西部地區的专门研究较少。

    四、总结

    FDI技术外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外溢程度和外溢路径具有明显的国别差异性。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有关FDI溢出效应的研究,以外溢存在为前提,以局部均衡理论模型,分析MNCs对东道国垄断产业的矫正效应;提出FDI溢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技术差距和外资规模的观点;探讨当地厂商和MNCs子公司的决策行为对溢出产生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研究制造业技术外溢问题,还探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组织技术外溢问题。不仅应用博弈论、策略论考察各种寡头模型下技术外溢、厂商学习行为的规律,还研究技术扩散、边干边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证明厂商技术吸收的决策和产出增长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21世纪以来,针对转型发展中国家的FDI技术外溢问题受到关注,一大批学者证明了FDI溢出类型、股权比例、行业竞争等是影响FDI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

    同时,近年来一些经济学者也对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从行业、地区、总体、企业等方面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参考文献:

    [1]MacDougall.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a theoretical approach [J]. Economic Record,1960.

    [2]Caves.R.E.Multinational Firms,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Host Country Market [J]. Economics,1974,41.

    [3]Das.Externalitie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MNC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7,22.

    [4]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1(5).

    [5]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

    [6]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

    [7]周研.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2(6).

    [8]包群,赖明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2(6).

    [9]许罗丹,谭卫红,刘民权.四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6).

    [10]郑云.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效应—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

    相关热词搜索: 外溢 理论研究 直接投资 综述 外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