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堂中的“味精”

    时间:2020-06-03 08:01: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等。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堂中的“味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可以给语文课堂带来无限乐趣,让语文课堂“香气四溢”。下面,就教育教学中“实战”的情况谈点肤浅认识。

    关键词:引入古诗词;引入成语;引入对联;中华传统文化

    一、引入古诗词

    古诗词,是历朝历代中华文化的精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让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悟人生,感受自然,体会诗词的声韵美、结构美。或者将古诗词教学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甫《春望》时,我给同学们讲了杜甫身处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背景以及“石壕吏”的故事。让同学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同学们就兴趣倍增了。或者将古诗词教学与唱歌结合起来(唱古诗)。在讲完诗歌内涵,赏析诗歌后,结合孩子们熟悉的歌曲《离家的孩子》,让学生跟上节奏,将诗歌唱起来……课堂上回响着同学们青纯、烂漫的天籁之音。同学们浸润在古诗与音乐营造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再如,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更容易使古诗词教学与唱歌结合来。学生既学习了诗词,又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

    二、引入成语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既然是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那么就不可以随便更改。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讲一讲经典的成语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讲完后,适当点评,顺势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语文课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例如:讲作文课《如何点题》时,我就让学生讲讲“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课堂效果还不错。还可以引入数学公式归纳成语,学习成语。首先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大量学过的成语,课堂上以备用。

    万紫千红÷百发百中=百花争艳

    百步穿杨-九九归一=一帆风顺

    让学生按这种模式仿填成语。学生很高兴,很愿意做这种很快乐的学习活动。成语接龙很简单,也很有实效。

    课外继续摘录成语。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看电视的时候,去图书馆的时候,听长辈拉家常时,听领导讲话的时候,如果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必要时还要查一下成语词典,加强理解。这样学生积累了成语,为其口语表达以及作文夯实了基础。

    三、引入对联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语言材料更是五彩缤纷。对联是中华文化中的独特的耀眼“明珠”。这颗耀眼“明珠”,不但让中华文化熠熠生辉,而且以对联为载体的书法艺术更是翰墨凝香,源远流长。在对联的写作中,既可以培养书写能力,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又可以积累语文写作素材,提高口语和交往能力。我所教的学生,寒假作业之一是要求学生搜集春联五十副。开学时,许多同学都认真做了,有的横着写,有的竖着写,甚至有的干脆拿起了毛笔,挥毫泼墨。开学第一课,我上成了“对联交流会”,讲了对联知识千古明联,励志对联,趣味对联等等。对联有其独特的对称美,对仗美,音韵美。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发现问题。可以称为“反弹琵琶”吧,我在教學中出示一副我们珙县家乡很具有特色的图片——娃娃鱼农家乐。进门处就是一副精美的对联,横批是田园生活。

    上联:山间野菜香薰东西南北人,

    下联:溪中鱼鲜乐迎春夏秋冬客。

    让学生欣赏画面,纠错,对联是否工整?因为画面很漂亮,有古色古香的门框,有工整漂亮的书法字。初看,学生认为没错,但是仔细看看,词性相对,就有问题了。这样一提示,学生一下子就发现处理了。下联的“鱼”字对上联什么?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老师提议,鼓励这位语文功底非常了得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了语言、记忆了语言、积累了语言。有成功的体验。说不定,文学家、书法家,从此就要产生了!除了搜集、整理春联这项活动外,我还让学生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用毛笔写一写对联。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课堂中还可以插入幽默搞笑的灯谜、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材料,也可以让语文课异彩纷呈,生机盎然。相信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成功的语文课。

    总之,语文课堂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华传统文化需要语文课堂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堂中的“味精”。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华传统文化,会让语文课堂掌声不断,异彩纷呈。既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又提高了语文教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玉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亚太教育,2015(21).

    [2]刘显存.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编辑 李博宁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课 味精 中华 传统文化 堂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