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拨开云雾见青天

    时间:2020-08-16 07:56: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情节的变化上,而不是放在人物形象上、放在情节的变化是怎样通过具体鲜活的语言表现人物的、人物在情节的推动和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上。因此推进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人物、建立人物形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五种帮助学生建立人物形象的方法,分别是:1.抓描写人物的

    关键词,2.巧用课文插图,3.扣住题目突破,4.从细节描写入手,5岫文本向课外延伸。

    关键词:有效阅读;人物形象;感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继续,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怎么教,而忽略了教什么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效将永远得不到提高。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不管学这篇课文时用的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如果学完只是知道一个故事,那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只是关注了文本的情节,却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忽略了通过这样语言文字的表达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文章却依旧不会写文章的原因。不会写文章的原因我们分析一下,无非是脑子里没文字,没有凸显各种人物形象的语言。那为什么没有语言呢?语言不是从阅读来的吗?关键孩子的阅读不是有效的阅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情节的变化上,而不是放在关注人物形象上,放在关注情节的变化是怎样通过具体鲜活的语言表现人物的,人物在情节的推动和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上。让孩子形成透过情节关注人物、关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正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做的事。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类文章比重最大。即使是写事的文章,也有人物形象出现。人物形象是作者表现主题思想的代言人。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学生领悟文本内涵,正确体验文本情境,提高阅读能力,掌握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引导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这篇文章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人物,建立人物形象。

    帮助学生建立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

    《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文本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一种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现人物的主要的、关键的词理解,以点带面,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建立鲜明人物形象的目的。

    《将相和》这篇课文,人物形象是在人物的矛盾冲突中呈现的。教学时,我就以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作为讨论专题,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自读感悟。很快,学生找到了课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下被抓住了。人物形象初步形成了。学生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个学生说:“从‘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也可以看出廉颇知错就改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廉颇的爱国心”。文中的这一句话是一个过渡,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这位学生关注到了,事实上这句话中的“想了想”,确实是廉颇自我反思的表现。教师进而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因为廉颇静下心来想,他会想到蔺相如在前两件事上的大智大勇,想到这些他会很惭愧,由于惭愧,所以才会负荆请罪。他反思的行为能表现出他的知错就改。”“好,你还会联系前文,思前想后,这一点想得非常好!”我一边表扬这位学生,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想”的字样,然后期待地望着大家:“你还能透过这句话,站在廉颇的立场上,为他再想一想吗?”此时学生又继续进行思考,教师的激励和期待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廉颇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也立体了起来,“我认为廉颇会想:我怎么这么糊涂,心胸这么狭窄,差点误了大事。”“我若与蔺相如不和,给秦国有机可乘,岂不误了国家。”“我们赵国的强盛,不正是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吗?我为一己私利,差点断送了一个国家呀……”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二想、三想……”等字样,此时学生思如泉涌,联系上下文,从正反两方面,把廉颇的性格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廉颇自我反思,顾全大局,忠于国家,忠心爱国的人物形象被逐渐建立,逐渐完善。文本中的人物也和他们融成了一體。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了对话,文本的语言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人物形象通过这样的语言触摸和交流真正鲜活起来。

    像这样能表现人物的关键词在文本中很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抓住学生阅读时发现关键词句的契机,还可以在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不到位时,提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交流,去把握人物形象。如《最后的姿势》一文,要建立的是主人公谭千秋舍己救人、勇于献身的形象,要传扬的是在灾害面前赫然挺立、勇敢无私、忠于职守的精神。其中一处这样描写的: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老师可以抓住这段话中的“震撼”这个关键词突破,让孩子去深入感悟。从“震撼”这个词的词义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在场的人震撼什么?为什么震撼?被当时惨烈的情景震撼,惊呆了!被谭千秋这样拼死护卫的姿势震撼了!被谭千秋这样舍己救人的精神震撼、感动了……随着思考的不断扩展,感悟也在不断深入。这样把握住关键词的感悟,逐渐地把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向了深入,谭千秋的形象自然也就随着语言震撼了大家的心。

    二、巧用课文插图

    小学阶段的记叙文,尤其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文本总会配有一到两幅插图,插图往往画的是主要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由图拓展,根据文本文字进行适当想象,这也是指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

    《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以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告诉大家霍金尽管身体高度残疾,但他是生活的强者和物理天才,有着令人折服的人格力量。为了深入感受霍金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好课文的插图,把课文插图和文字描写互相对照。插图上呈现的是霍金禁锢在轮椅上那身体扭曲的形象,让学生先看图,再找到与课文插图对应的直接描写他外在形象的句子。这样的对照,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霍金残疾之严重,生活之不便,生存之不易。并让学生想象:这样的形象,这样的禁锢,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你看到这样的形象是怎么想的呢?在这样的想象交流基础上,让同学们再看插图上霍金的神态——他带着恬静的微笑。他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还会微笑呢?让我们走近霍金,去进一步了解霍金。充分借助了插图的直观性、形象性,建立人物的初步形象。经过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语句,丰满了人物形象,再补充学习霍金是生活的强者,是物理天才,及他在物理上杰出的贡献的有关内容,高大了人物形象。学生被身残志坚内心强大的霍金深深折服了。

    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课文中的司马迁忍辱发愤图与文本内容也是和谐统一的,生动形象的插图有极强的感染力,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把画面中观察到的细节与课文的文字结合起来学习,使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把感悟融入朗读之中,相信学生不仅会看到他的痛苦和绝望,更能感悟到他的勇气、毅力与恒心,以及坚强不屈、忍辱负重的精神。这样,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就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三、扣住题目突破

    记叙文读懂文章题目,能促进读者更好地领悟文本内涵,题目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与文章中心有关,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等作用。要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关注题目,阅读的时候联系题目进行思考。

    如学习《暖流》一课,让学生理解“暖流”的含义,思考文中的“暖流”是否就是指的温暖的气流,如果不是,又是指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江泽民与青年人共谈诗词其乐融融的画面逐渐映现,温暖的画面,江泽民平易近人、关爱青年这一令人温暖的形象出现在孩子的心中也就自然而然的了,无需教师再问:你可以看出江泽民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从题目开始,多想想题目的含义,是帮助学生有效把握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

    四、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能窥探人物的心灵世界,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这样的细节描写加以细读,并将细节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去理解妙处,将静态的描写还原于生动的画面,在品味言语中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发灵魂对话,这样人物形象的把握自然也就到位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这些细节描写,在细节中探寻人物的密码。

    如《爱之链》这篇小说很短,但读之,暖人心房。文章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关爱的关系。教学时除了关注直接描写乔依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外,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也非常值得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尤其是乔依和妻子的笑,值得引导孩子去品读、体味。第一次是乔依的笑,“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第三次是乔依妻子的笑“她发现这位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这两次笑都是老妇人看到的,带着笑容的乔依和他的妻子是怎样的境遇呢?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了解当时乔依和他妻子的境遇,知道乔依和他妻子此时都是身心俱疲,可他们却通过“笑”温暖了原本寒冷、害怕的老妇人的心。面对困境却保持微笑,这是乐观豁达;自己困窘却依然微笑着帮助别人,这是美德。夫妇二人的崇高境界盡在这微笑之中。抓住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感悟,学生走近了人物,去把握人物,感受人物。

    这样的细节把握,引导学生真正走近人物,走近人物的心里。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物描摹扣住其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

    五、由文本向课外延伸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例子去感悟和把握人物形象,了解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更要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课外阅读。如学了《负荆请罪》,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对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会更全面地了解,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廉颇不顾将军的威仪,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得到进一步凸显,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也在学生心中高大了起来。

    学《鞋匠的儿子》之前,为了更深刻地了解人物形象,了解作者为什么以这样的一次演讲内容来表现林肯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先去略读了解当时美国南北分裂的背景,以及上流社会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有了这样的预读,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领悟林肯就任总统的第一次演讲,学生对林肯演讲的这层层深入的三次语言描写就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林肯平等待人、仁爱正义的品格就能了解了。在学了课文后,再去扩读《幽默的林肯》一文,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会更深一步认识美国这位伟大的总统立体的个性。人物性格的表现方法也就在这种人物形象的研读中领会到了。

    帮助学生建立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能沉下心来钻研教材,明确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明确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联系,相信帮助学生拨开云雾终究会见到一片青天。

    相关热词搜索: 拨开 青天 云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