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研习型教育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①

    时间:2020-08-18 07:57: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龄前儿童与其他学生群体在心理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幼儿教育中合理运用心理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介绍幼儿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以及教学意义,并从四个阶段对研习型教育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幼儿心理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研习型教育教学模式;幼儿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14-02

    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有学者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模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和探讨性的学习方式,教師在其中的作用仅仅只是指导,不会直接给出问题和答案,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和发现。这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在提倡这种学习模式。在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普遍都开设有幼儿心理学这一门课程,该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幼儿的基本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运用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一门比较注重实践和探讨的课程,对此,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讨能力,为今后幼儿教育中合理运用幼儿心理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研习型教育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一)研习型教育教学法的内涵

    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研习型学习比较特殊,因为它涉及很多其他的学科知识,但是并不是学科之间的简单叠加;研究性学习也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属于课题研究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深入研究某一课题内容;研究性学习并不等同于问题课程,问题只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而不是目标。

    (二)研习型教育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比较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研究性学习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和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获取必要的技能。首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虽然不少教学模式都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层面,而研究性学习则深入到选题、计划研制、撰写调查报告等层面。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以往的兴趣小组虽然也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围绕所研究的主题,通过调动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学生会主动学习某一领域的新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学习仍然是以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的研究性学习和高等教育学校以及专门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研究来深入了解某一个课题的知识或者解决问题,但是高职的研究性学习实质上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研究,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研习型教育教学法在幼儿心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很少会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吸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研究性学习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知识单向传递模式,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学生可以根据选题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在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知识背景准备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所在的初中或者高中实施的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他们的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大多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了解过探究性学习模式,不懂得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要使探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先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向他们灌输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要求以及意义等,让学生从宏观层面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储备是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2.研究课题的确定

    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学习内容的要求,由教师提出探究的课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应该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确定选题,以方便后期师生能够共同进行探讨。例如,在《幼儿心理学》教材的第十二章中,主要介绍的是与幼儿心理学相关的几种理论,而这些学说理论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靠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可以确定以心理学发展及相关学说为主题的研究,并且可以联系前期课程所学习的心理学发展史等知识,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3.课题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

    在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后,学生可以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建学习小组,选择与自己比较默契的或者与自己有优势互补的同学搭档,一般来说每个组的成员为3~5个最为合适。例如,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题这一课题中,不同的小组可以负责不同的研究内容,可以细化分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的起源、主要影响因素、发展历程以及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作用和意义等。各个小组分配好研究选题之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课题的研究,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步骤、方法和意义等。

    (二)实施研究阶段

    与传统的学习兴趣小组不同,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小组合作能力,而且更加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共同促进研究目标的实现。在制订好研究计划之后,成员要推选出一个有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小组长,负责协调和组织成员的分工合作,在小组长的分配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负责相应的工作内容。例如,在“幼儿记忆发展点及培养策略”这个课题中,要完成课题的研究,需要利用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和分析材料,最后通过观察法深入探讨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专门的成员负责搜集资料,另外的成员负责整理和分析资料,剩下的成员负责设计幼儿记忆力发展的观察记录表,在幼儿班中选择一个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观察和记录其在课堂、游戏以及其他活动方面的表现情况,并根据记录下来的结果,联系所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研究期间,教师始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观察每一个小组的研究进度和研究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则要及时纠正,或者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向老师求教,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三)成果交流与展示阶段

    在每一个小组都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之后,可以在课题内开展成果交流和展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交流活动,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或者一个代表成员来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分享内容可以包括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小组的研究选题、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通过这种研究成果的分享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学习,通过其他小组的分享来学习和借鉴其优点,并且可以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对整个研究课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

    (四)评价反思阶段

    很多人认为,成果交流已经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完成,实质上,完成之后还要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才意味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真正结束。值得注意的是,评价和反思活动应该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例如,在资料收集阶段,收集完之后要对这一环节进行反思,资料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等。在每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学生都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区分学生研究成果的优劣,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反思和成长。通过反思和评价,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另外,在反思的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成员自评、成员互评、小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在评价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基本的原则,即激励性原则,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研习型教育教学法在幼儿心理教学中的运用要求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意味着更高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环境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2)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实践,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很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学生随便出门。

    (3)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案设计工作,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研究学习环境和为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作量越来越大。

    (4)教师的介入时间和介入方式对研究性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前或者延后介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都会导致研究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5)尽管不少学者和专家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改善的建议和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难以发挥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幼儿心理学这一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难题,因此在运用当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正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确立研究选题;教师要始终明确自身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正确把握介入的时间和方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亚芸.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

    [2]杨文婷.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思考[J].新西部,2015(13).

    编辑 冯永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