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呼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时间:2020-09-08 07:54: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是广西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由我国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编,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学科的教育理论著作。顾之川、张奠宙、刘道义、郭玉英、刘知新分别作为这五个学科的主编或顾问,阐述了各学科系列的研究背景、编撰思路、作品特色、未来展望等内容。

    【关键词】《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学科教育;新时代教育

    顾之川(《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语文》主编。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特聘专家,教育部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副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主持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版及国家课标版中学语文教材):

    中国教育正在加速推进现代化,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改革总目标,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共识,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我国语文教育改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语文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总结梳理中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直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剖析原因,为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推进语文教育现代化,成为新一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3年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新一届理事会宣告成立。我们研究制定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8)》,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策划一套图书”。具体设想是:这套图书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前者意在全面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的经验教训,目的是为今后的借鉴;后者意在归纳梳理我国当代语文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推出一批当代语文名师,为新生代名师擂鼓助威。我们这一设想,与广西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黄力平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他邀我们组织编撰《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语文》,纳入他们正在组织实施的学科教育研究书系的出版计划。

    编辑《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语文》的基本思路是:

    把握时代脉搏,聚焦立德树人。本丛书着眼于推进语文教育现代化,把握时代脉搏,聚焦立德树人。围绕语文教育改革创新,推出一批反映、代表乃至引领语文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时间上说,以改革开放到新世纪的发展历程为主,尤其注重反映我国实行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育研究;从内容上说,则应努力反映我国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树立整体观念,开展综合研究。本丛书力求树立整体观念,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的综合研究,全面深入系统研究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既有语文教育语用观、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工具论、语文教育民族化等理论层面的深入剖析,又有语文教材编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语文教学创新设计、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等实践层面的研究。

    拓展研究视野,实现互联互通。本丛书树立语文教育整体观念,整体观照中国语文教育各领域。纵向上,打通小学、中学与大学,努力挖掘语文教育的共同价值,避免过去那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横向上,涵盖中小学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及华文教育。并以宽广的国际视野,从中华文化圈的角度,审视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注重实效。本丛书注重沟通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与语文教育教学各组成要素的实践,包括教材编写实践、教学实践、考试命题实践及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努力克服过去学科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两张皮”、教育理论研究“不接地气”等缺陷,既注意反映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也注重将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进行理论上的梳理与提升。研究尤重建设性,以建设性思维为统领,着眼于解决我国语文教学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

    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原创研究。本丛书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权威性与代表性,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借鉴国外先进的母语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吸收各种语文教育理论和各个教学流派的研究成果,反映作者最新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弘扬改革创新主旋律,传递语文教育教学正能量,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注意可读性。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数据齐全,为以后的语文教育研究留下可资参考借鉴的理论成果。

    我们这一设想,得到了我国语文教育界同人专家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他们同意将其最新研究成果惠赐给我们,列入本丛书。

    广西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颇具影响的教育出版社之一,在教育理论、教材教辅及文化艺术等方面,均出版了不少影响深远的系列图书。其中,该社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教育改革,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进入新时期以来,该社审时度势,又策划出版学科教育研究书系,立足于中国本土,以中国自己的眼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教育理论体系,这不仅是教育创新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呼唤。目前,该《书系》中已有数种图书被列为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这就更提高了該《书系》的学术品位,扩大了社会影响。目前,《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语文》已陆续进入编辑出版阶段。作为该丛书主编,我既有欣喜,也有不安,深恐由于自己的浅陋和粗疏而使各位作者的佳构留下缺憾,更期待着广大读者尤其是语文教育界同人的批评、指教。

    学术总是薪火相传,研究贵在创新发展。牛顿说他站在巨人肩膀上,杜甫说“转益多师是汝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成为当今中国时代主题。语文百年,众多语文人默默耕耘,浇灌出语文学科生态园的参天大树;百年语文,无数语文人直面问题,探寻语文教育改革创新之路。我们策划、组织这套丛书,无非是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略尽语文人的绵薄之力。

    张奠宙(《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数学》主编。当代教育名家。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1995~1998年),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国家标准》研制组组长之一,教育部师范司高师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一百多年前,中国处于清朝末年,积贫积弱,文盲充斥。拖着辫子的臣民,没有接受现代数学教育的机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科学、民主的口号催生了中国的现代数学教育。

    中国的数学教育,早年学日本,然后学英美,艰难行进。1949年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基础上,羸弱的中国数学教育渐渐强大起来。注重数学“双基”,发展三大能力,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讲解,学习唯物辩证法,加强数学与实践的结合。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数学教育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数学教育一方面大量吸收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一方面不断展现自己的数学教育特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重要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数学教育已经走向世界,在国际上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中国的优秀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佳绩,大范围国际数学测试中,中国内地学生成绩位居前列。以很低的教育投入,获得了如此优良的成绩,令人惊叹。事实上,数学教育的成果,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支撑。千百万农民工走进现代化的企业,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没有必需的数学计算和思维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怎样评价中国的数学教育?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传统有三种态度:

    一种态度是基本否定,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观念落后,内容陈旧,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没有创新,没有探究,单打独斗,不讲合作,应试当头,摧残学生。一句话,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中国教育传统的继承,止于《学记》经典、孔子教育思想及书院模式。对于中国当代的数学教育,则没有任何肯定。他们认为,如果说中国学生的基础好,输在后面没有创新,那么更应该说,没有创新的基础,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另一种态度是认为中国的教育有积极的因素,应该挖掘。这种观点常常以“中国教育悖论”的形式出现,例如“中国学生何以比西方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好许多,但是他们的教和学看上去是如此的死记硬背?”他们肯定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西方的许多正确教育理论不能解释,于是产生困惑,需要研究。这是国外一部分客观公正的教育家的观点,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种态度,就是本丛书所采取的态度:基本肯定,需要改革。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具有灿烂的中华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积淀着许多文化的因子。例如鼓励教学相长,重视坚实基础,提倡启发诱导,相信熟能生巧,主张精讲多练,采用变式演练,等等。对这些深藏于中华文化中的教育因子,我们应该采取基本肯定的态度,继承和发扬它的积极因素,使之熠熠发光。与此同时,防止它的异化,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文化是不能废除和选择的。费孝通先生说过,各个国家对文化的态度应当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教育上的观念,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数学教育,是许多前辈学者、几代教师苦心孤诣建设起来的,他们为国家的兴旺发达、经济起飞、教育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岂可一笔抹杀?数学教育中的“双基”教学、启发式讲解、三大能力的培养、师生讨论的模式、数学解题的教学等,都是能够闪光的金子。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数学教育有着明显的弊病。对于前面提到的中国数学教育的种种缺陷,我们同样痛心疾首,主张坚决革除。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在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改革。我们只不过根据历史经验,主张避免“矫枉过正”而已。

    晚近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国外的优秀经验,特别是初步把握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调查实证,开始运用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进行分析。这就是说,已经有初步的条件把我国已有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应该集中大家的力量,开始营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体系了。于是,《中國学科教育研究书系·数学》的编写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丛书的出版,得到了数学教育同行的积极响应。我们欢迎一切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参与丛书的出版。除研究质量的普遍要求外,附加的条件只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

    丛书出版在即,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一个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的标志。

    刘道义(《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外语》主编。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英语组组长,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编审。主持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多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当我接到广西教育出版社的约稿,让我主编《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外语》时,我欣然接受了。我这份担此重任的自信并非源于自己的学术水平,而是出自我对外语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未尽的情结。

    我这一辈子从事外语教育,无非是跟书打交道:读书、教书、编书、写书。虽然教书认真,自己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但成绩平平,因为没有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然而,17年的大、中、小学教学为我后来的编书和写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后,我有幸参加了国家英语课程和教材的研制工作,零距离地与前辈教育专家共事,耳濡目染,有了长进;又有幸出国进修、考察,与海外同行交流切磋,合作编写教材、研究教法、培训师资,拓宽了视野。由于工作需要,我撰写了不少有关英语教育、教学的文章。文章虽多,好的却不多。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我对语言教学理论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退休后有了“闲空”了,反倒读了许多书,而这些书很给力,帮助我不断写文章、写书。2015年,我实现了一个心愿,就是利用我的亲身经历为我国英语教育做些总结性的工作。我与同行好友合作,用英文发表了《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与现状》一书,我又用中文写了《百年沧桑与辉煌——简述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史》和《启智性英语教学之研究》等文章。

    我已近耄耋之年,能够头脑清楚,继续笔耕,实感欣慰。当我正想动笔写书总结有关英语教材建设的经验时,收到了广西教育出版社的约稿信,這正中下怀,这不仅使我出书有门,还能乘此机会同外语界的学者们一起,较全面地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外语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我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胡春洞和王才仁先生主编的外语教育理论丛书的基础上更新和补缺。发出征稿信后,迅速得到反馈,征得10所大学及教育研究机构的20多位学者的响应,确定了16个选题,包括外语教学论、教与学的心理过程研究、课程核心素养、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策略、教学艺术、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测试与评价、信息化技术运用、教材的国际比较等。

    作者们都尽心尽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写作任务,我对所有的作者深表谢意。同时,我还要感谢胡壮麟教授对此套丛书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现在,通观全套丛书,不难发现丛书主要特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性。理论研究不仅基于语言学、教育学,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神经学等领域。语种不只限于英语,还有日语和俄语。因此,书中引用的理论文献既有西方国家的,也有东方国家的。

    实践性。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理论研究与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案例。

    创新性。不只是引进外国的研究成果,还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改历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还开创了国际比较的先例。

    研究性。提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案例展示了调查、实验、论证的过程,使科学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可读性。内容精练,篇幅控制,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适于高等院校和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人员阅读。

    丛书为展示我国近10多年的外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培养年轻的外语教育研究人才提供了平台,为广大外语教研人员共享中外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也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专家和一线教学人员之间建起了联通的桥梁。为此,我衷心感谢平台和桥梁的建造者——广西教育出版社!

    除了组稿,我还作为首个读者通读了每一本书,尽了一点儿主编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我从书中了解到了我国外语教育近期的发展动态,获取了大量信息,充实了自己,使自己又一次体验了“与时俱进”的感受。为此,我也很感谢广西教育出版社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

    1998年,我曾经在我的文章《试论我国基础外语教学现代化》中预言,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建国100周年时,我国的基础外语教学基本实现现代化。今天,这套丛书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坚信,到那时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一个外语教育的大国,而且会成为一个外语教育的强国,将会有中国的成功经验走出国门,贡献世界。我祝愿我的梦想会提前实现!

    郭玉英(《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物理》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前任理事长、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世纪90年代,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物理》,由我的导师阎金铎教授担任主编,在物理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里程碑。20多年过去了,随着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物理教育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当2014年该社提出要我主编《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物理》,汇集新时期的标志性成果时,我认为这是一个现实与历史意义兼具的重要选题,同时也感到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

    我国的物理教育有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许多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和教研员植根于教学实践开展研究,积累了大量本土化、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展示出物理教育的中国特色。近十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物理教育的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经验和方法,针对我国物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具体深入的实证研究,如围绕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和探究教学的研究,针对物理学科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展开的学习进阶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物理课程和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关于物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研究,物理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针对物理教师观念的研究等。研究内容涵盖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各个分支领域,研究对象从课程教材到课堂、学生、教师、试题,研究视角从哲学到物理、心理、技术,研究方法从思辨到定量、实证,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研究取向,拓宽了物理教育研究的视野和范围,为我国物理教育理论和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本丛书的选题力图涵盖上述诸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在来自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研究成果中,包含了从哲学层面到物理课堂教学操作层面的四本著作。《物理与哲学——中学物理教学的视角》呈现了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思考。作者从物理与哲学的关系入手,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论述了哲学的洞见与物理教学实践密不可分,将中学物理教学上升到哲学高度。在实验教学方面,毕生从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的专家撰写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从科学技术发展和教育理念进步的角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学科素养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培养的途径,重点探讨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策略方面的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凝聚了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从习题和试题的不同功能出发,以大量的题例阐述了习题和试题的编写要领,论述了优化习题教学的各种途径,提出了科学实施习题教学的策略,把习题教学的目标落实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上来。《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则来自基层教研工作者,从一线教学实际和物理教师的需求出发,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多方面的具体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丛书围绕新课程实施以来物理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科学探究和探究教学呈现的三个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科学探究能力模型与培养研究》系统介绍了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对科学探究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基于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结合案例论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认知发展的物理探究教学研究》聚焦目前中学物理探究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从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出发,构建了促进认知发展的探究教学模型,并对实施该探究教学模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中学物理教师的探究教学观研究》则聚焦教师观念和行为,基于对探究教学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教师探究教学观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从语言表达和教学行为两个层面研究了物理教师的探究教学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展开的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的研究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学习进阶是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课程、教材、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研究领域,丛书呈现了其中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高中物理概念学习进阶及其教学应用研究》针对我国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核心概念统领下的物理概念层次结构模型和概念学习进阶模型,以静电场核心概念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应用于教师培训。中学物理中的能量概念既是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又是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共通概念,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学物理能量学习进阶研究》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实证有效性的“能量”进阶框架,并以此对学生“能量”概念的认知状态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刻画和阐释,针对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能量”概念的认知水平给出了相关建议。《中学物理课程中科学解释学习进阶及其教学应用》结合科学哲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科学解释的“现象—理论—资料—推理”框架,确立了学习进阶的二维进阶模式及其进阶变量,通过跨年级测试建构了科学解释的学习进阶,并结合能量学习进阶进行了准教学实验研究。《基于学习进阶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将物理概念和能力学习进阶的研究成果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教学设计模型,结合大量中学物理教学案例,论述了如何基于学习进阶的研究成果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关于课程和教材的研究呈现了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体现了不同的研究范围和方法。《高中物理量子理论课程研究》聚焦中学物理中的量子内容,从课程角度开展研究,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物理课程中量子理论的地位与教育价值、课程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中学物理教材比较研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的初中物理主流教材为比较对象,对教材的难度、广度、平均深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别比较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例题和习题及拓展内容,分析了教材特点并提出了教材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测评一直是本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像高考、中考这样重要的考试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大学入学物理考试内容效度研究》对大学入学物理考试的内容效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定量研究。一方面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效标,研究比较和评估了我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大学入学考试物理试卷的内容效度;另一方面从比较我国的高考物理考試与美国AP物理考试、英国A-Level物理考试出发,研究评估了我国大学入学物理考试的内容效度,提出了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建议。

    《中学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展示了跨领域的研究视角,突显了现代技术特色。在“数据探究”理论指导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概念、理论等问题。同时还根据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选取了几何画板软件、物理虚拟仿真实验软件、Camtasia视频制作软件、FrontPage网站制作等技术,用案例说明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是我国物理教育研究领域中正在发展的研究方向,关于心智模型和建模教学的研究也是新的研究热点。《基于学生心智模型进阶的物理建模教学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模型与学习进阶、建模与建模教学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整合心智模型、学习进阶和建模教学的研究,结合我国物理教学的实际,从教学要素和学生心智模型进阶两个维度建构了基于学生心智模型进阶的导引式建模教学模式,并以大学物理“静电学”为例展开实践研究。其研究内容和方法对中学物理教学与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十几位学者参与了本套丛书的编著工作。他们有的是长期从事物理教育研究和中学物理教学的专家,凝聚毕生研究之学术精华;有的是具备海外学习经历的年轻学者,用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我国的实际问题。其中多数作者为本领域的博士。作者们都为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本丛书得到不少同行的关心和帮助,其中参阅引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期望本丛书的出版有助于物理教育研究领域的繁荣与发展,也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刘知新(《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化学》顾问。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首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化学学科审查委员等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西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了国家级的图书奖。本人有幸担任《书系》的化学丛书主编,汇集了国内主要研究力量,着重梳理了当时国内化学教育界在化学教学论、化学学习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化学教育史等领域研究的成果。这套丛书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思维,展示了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动态,构筑了21世纪中国化学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广阔前景,为我国年轻一代学者的成长,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实用的观点和方法。今天,距《书系》的化学丛书出版整整过去了18个年头,中国的化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量”和“质”的飞跃,特别是随着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化学教育的研究课题更为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元,研究内容也更有深度。毫无疑问,现在又到了一个可以认真总结我国化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时代节点。广西教育出版社再度策划出版《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正当其时,承前启后,展望未来,意义深远!

    领衔编撰《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化学》的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王祖浩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最早指导的研究生,也是当年《书系》化学丛书的主要作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化学课程研制与实施、化学课程与教材的国际比较、化学学科教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由他领衔的团队十余年来主持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化学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方面均有出色的工作。我相信,他能将中国化学教育的“继承”和“转型”两项任务很好地体现在这套新丛书中。

    丛书立意高远,指向清晰,特点鲜明:(1)立足中国本土,以中国学者的眼光,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学科教育的热点问题,展开兼具原创性和实证性的工作,力求从新的视角梳理我国化学教育的历史脉络,提炼化学教育的“中国问题”;(2)继承中国化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科学教育研究的经验,深入探讨影响化学教育系统运行的微观因素,揭示化学教育的若干规律;(3)选取的课题广泛,涉及“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概念的认知研究”“化学课程教学”“科学过程技能”“实验研究方法”等一系列内容,研究的问题具体而深入,研究方法的操作性强,研究结论翔实并富于启迪性。因此,本丛书有望形成新时期中国化学教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将为中国化学教育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优化提供方法论指导。

    学科教育理论的形成是学科发展与建设不断完善、充实和长期积淀、提升的结果,需要几代学者为这一宏伟工程而不懈奋斗!《中国学科教育研究书系·化学》是一项为化学教育学科建设开拓并打牢坚实根基的工作,宜“精益求精”,用“攻关拔寨”的精神来完成,在不断的锤炼中形成精品!作为在中国化学教育园地中耕耘了60多年的一名老教师,看到这套研究丛书陆续出版,倍感欣慰,也衷心地感谢为这项重大工程做出巨大努力的全体作者和编者!期待更多有志于化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广大读者从书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和帮助。我们坚信,只要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勤于学习、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一定能将中国化学教育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相关热词搜索: 呼应 新时代 发展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