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不要被陈凯歌的“哲理唠叨”所迷惑

    时间:2020-09-09 07:53: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光明网刊发署名文章说,近年来,作为“电影产业”,很多新老导演不遗余力地耕耘,收获颇丰。在种种“禁区”之外,努力挖掘聪明才智,真的是“蛮拼的”。之所以大家伙都直奔“好看”一途,说到底是为了“保险”之故。资金的体量太大,一旦打了水漂,谁都吃罪不起。所以我就格外理解像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也直扑商业电影。如今对他的《道士下山》差评很多,我倒是不以为然。你拿“正剧”说事,它当然破绽百出;可是你把它视为武侠片,就会觉得那些精彩打斗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要被他不着边际的“哲理唠叨”所迷惑,他就好这一口,明明是商业片,却要微言大义地弄点情怀。你循着这条道走,就会觉得不着调,甚至觉得那些游离于戏外的说教性抒怀好生可恶。但是,你若视之为武侠片之外的“画外音包装”,就不会在乎其“朗诵”得得体不得体,画面漂亮打斗漂亮就OK啦!

    如果“大导演”能放下身段,承认电影产业某种被戏称为“娼”的本质,或曰“取悦”的本质,就不会犯下“又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错误。很多时候端着的身段会让自己陷于被动,比如陈凯歌面对记者“你觉得在这个时代,什么是‘下贱’?”的套子,他就钻套了,说出“只拿电影换钱,就是下贱”的“名句”,引发网上一片哗然。你一边自编自导、老婆当着总制片人“拿电影换钱”,一边又说“只拿”是“下贱”——那么,“拿”和“只拿”怎么区别?你说得清楚么?难道因为你在影片里咕哝了几句貌似哲理的抒怀,你就成“艺术片”了?观众又不是傻子,打动的是哪个层面,大伙都心里一本账。说实在的,撇开这些口水官司,《道士下山》还是蛮“好看”的啦!如果不苛求它的“意义”,不苛求它的情节合理性,只是作为武侠片欣赏,它是值得看看的——你给它“合理定位”,那就没啥可气的了。

    有人分析陈凯歌身上的矛盾——“他一直想和时代妥协,却又不愿意和过去的自己对立。遵循内心,内心又无可循。这种精神世界的老无所依,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或许是致命的。灵魂会在分裂的左右互博中渐渐耗尽,或是重生?我们只有静观其变。”这个分析是一言中的的。即便是大导演,往往对自己的局限无法看清,极度的自尊和自大,会让自己循着惯性去任性。但过于道貌岸然,有时又会导致自陷窘境。明明是娱乐商业片,你又在那儿义正词严地斥责“只拿电影换钱”为“下贱”,这下好了,有人就用“正剧”跟你掰扯了——比如就“激怒了道教界权威人士”,此权威人士指责其妖魔娱乐消费道教,还对《道士下山》发出了七大质问,其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的中国,今天文艺作品都有其要表达的思想,在娱乐性同时要有思想性,请问陈导和主管部门,此作品符合习总去年的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吗?是宣传正能量吗?是表现什么旋律?”你仿佛感觉那不是逍遥游的道士在责问,而是某些文化官员在责问,那种语言和口气,似乎想把一部武侠片当做当年的《武训传》,非得置之死地而后快。唉,那一半还不是你自己惹的?你就说是调侃之作多好,人家可以调侃少林和尚,我为何不能调侃道士?一句话就可息讼。而你一“认真”,人家也就跟你认真起来了。电影里“比剑”,现实中令人无语地“比贱”,呜呼哀哉!

    相关热词搜索: 哲理 唠叨 迷惑 陈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