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60余载荆楚“文艺轻骑兵”缘何历久弥新

    时间:2020-09-26 08:01: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成立于1953年的武汉说唱团,是湖北省唯一的国有专业曲艺艺术表演团体,也是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三项国家级和湖北道情、湖北渔鼓、武汉相声等三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单位。

    六十多年来,武汉说唱团坚持扎根人民,与时俱进,涌现了诸多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家,以其雄厚的创作、表演实力活跃在国内舞台上。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王树田、康立本、杨松林,七八十年代的夏雨田、胡必达、何祚欢、张明智;九十年代至今的田克兢、陆鸣、赵卫国、许勇、李道南等,他们以精湛的艺术,为武汉观众送去了笑声与快乐,也赢得了武汉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剧团演员多次在全国性调演、比赛中获得“金狮”、“牡丹”等国家级大奖,一批演员频频亮相于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曲苑杂坛” 、“综艺大观” 等晚会及栏目。

    近年来武汉说唱团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后创排了十一部方言贺岁喜剧,在武汉演出市场受到极大欢迎,并成功在全国巡演。同时,武汉说唱团还发挥曲艺演出形式灵活、节目短小精湛的艺术特点,常年参与“送戏下乡”、“人文武汉 艺术生活”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将节目送进社区、学校、新城区和田间地头,成为基层百姓最欢迎的文艺“轻骑兵”。经过多年的努力,武汉说唱团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节目,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多个奖项。

    逆势求“突围”,十一年打造十一部贺岁剧

    2000年左右,受到电视、网络等多种文化消费形式的冲击,曲艺综艺晚会的演出市场急剧萎缩,全国众多地方曲艺团体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機,武汉说唱团也不例外。如何寻求突破,让曲艺能更贴近观众,赢得演出市场?2005年开始,武汉说唱团大胆创新,采用强强联合的模式,聘请编剧、导演联合制作武汉方言贺岁喜剧。首部亮相的《活着就要活快活》,以武汉老弄堂“快活里”为背景,塑造了“岔巴子、嘎巴子、栽麦子、闷陀子”等一群具有浓郁武汉本土地域特色的普通人物形象,通过他们之间的邻里友情,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折射出武汉的城市文化和中国的发展变化。该剧一经上演,便凭借“接地气”的故事和人物,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到武汉市民的喜爱,在贺岁档期间连演26场,很多武汉观众都直接称呼田克兢、陆鸣、李道南等主要演员为岔巴子、嘎巴子、栽麦子。“快活里”的演出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武汉说唱团的信心。随后,武汉说唱团连续十年每年打造一部武汉方言贺岁喜剧,先后推出了《杠上开花》《一碗都是我的》《信了你的邪》《一枪拍案惊奇》《海底捞月》《非诚勿扰》《鬼子进了城》《杠上开花PLUS》《财神来敲门》《一碗哈是我的》十部作品,不仅备受武汉观众喜爱,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武汉演出市场上形成了每年岁末必看武汉方言喜剧的贺岁档,培养了大批忠实观众。这十一部作品,从题材到剧情、人物,都洋溢着浓郁的武汉本土地域文化的特色。如2011年推出的《一枪拍案惊奇》,是以辛亥首义百年纪念为背景,将一个推动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武汉说唱团擅长演出的小人物、小故事结合,独辟蹊径地用喜剧手法呈现了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该剧当年连演120余场,还应中国文联邀请在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并到海南、广西进行了普通话版的巡演,所到之处好评如潮。2012年推出的《海底捞月》,通过“快活里”几个老街坊的人生经历,折射出大武汉60年的发展变化,成为众多作品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剧作之一。该剧在推广中还尝试与武汉市演出公司、武汉晚报合作的新模式,共演出154场,且场场爆满,创下武汉舞台原创剧票房奇迹并在当年的“中国演艺票房排行榜”上荣登话剧类第10名,《海底捞月》剧本同年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2013年5月至7月,普通话版的《海底捞月》还前往上海、宁波、南京、郑州、深圳、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西等地巡回演出28场,同样备受观众肯定。2018年贺岁档正值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武汉说唱团再次推出《海底捞月》复排版本,让这部剧作和武汉观众再度见面。

    送戏下基层,“只要群众有需要,田头地脚咱都到”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多年来,武汉说唱团一直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城市剧场“周周演”“送欢乐下基层”“曲艺进校园”“曲艺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将演出送进社区、学校,和市民零距离接触。只有25名演员的武汉说唱团每年完成演出210余场。“都市茶座”是武汉说唱团和武汉电视台合作的一档电视栏目,在武汉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2014年5月1日,武汉说唱团将荧屏中的“茶座”搬到剧场,建立了“都市茶座曲艺剧场”,在每个周六、周日推出两场“周周演”。4年来,都市茶座曲艺剧场陆续推出“ 张明智湖北大鼓师徒专场”“评书大师何祚欢专场”“相声专场”“小品专场”“曲艺非遗项目专场”等富有特色的曲艺演出,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地方曲艺传承基地”。

    除了完成贺岁剧和都市茶座曲艺剧场的演出,武汉说唱团始终坚持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演出。在武汉江夏、黄陂、蔡甸、新洲等远新城区,很多村湾里没有像样的舞台和音响,演员们就站在稻场上、站在观看演出的群众中间表演,真正做到了“只要群众有需要,田头地脚咱都到”。武汉夏天酷热难当,乡村里演出免不了蚊虫叮咬,扇子和万金油成了每个演员必备的演出“神器”,冬天里露天表演寒风刺骨,很多演员为了演出服的挺括不敢穿太多,在台下冷得发抖,上了台却精神抖擞,始终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因为曲艺节目深受观众欢迎,武汉说唱团经常是连轴转,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完成三四场演出。几年来,女演员尹娜、樊友红、杨望丹在哺乳期时,只能让家人把孩子抱到后台,喂完奶再上台演出。方言贺岁剧《鬼子进了城》在蔡甸演出时,主演田克兢在上台前接母亲去世的消息,红着眼睛调整好情绪,一直坚持到演出完才赶回家奔丧。演员们用自己辛勤的付出,为观众带来了欢笑,也收获了观众的肯定和温情。2018年11月在新洲区苍埠街,因为一天有三场演出,演员们辗转赶路错过了饭点,到达演出地点后为了准备演出也忙得顾不上吃饭。村民们知道后,主动端来了热腾腾的鸡蛋面,让演员们十分感动。

    聚力抓创新,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曲艺艺术,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短、平、快”是其特色,因此,说唱团每年都召开创作会,结合时事、热门话题、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创作,近几年,分别创作演出了“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反腐倡廉宣传月”“精准扶贫”“反金融诈骗”“反邪教”等专题晚会和节目。这些作品既得到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演员的创作热情,仅2018年,就创作了10余个此类主题的节目。目前,说唱团正策划一台反映武汉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主题晚会,力争讲好“武汉故事”,此项目已得到旅游部门的关注,准备联合推出这台具有武汉地方特色的曲艺晚会。此外,说唱团注重资金向创作倾斜,鼓励演员深入生活,为演员创作有时代感、有生活气息、有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创造条件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曲艺传承,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武汉说唱团同时承担着7个地方曲艺形式的保护工作,除了保护好,更重要的是传承好,发展好。因此,说唱团坚持在曲艺剧场每周两场曲艺晚会基础上,开展全省范围的“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比赛,通过比赛推广地方曲艺,同时发现人才。此外,对每个传承人都有“培训、展示、整理资料”的工作要求,通过培训+展示、比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推动湖北曲艺健康发展。

    曲艺发展人才是关键。多年来,武汉说唱团不仅坚守着曲艺阵地,也通过多种措施推新人、新作,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节目。依托都市茶座曲艺剧场,先后举办了“曲艺创作沙龙”,推出骨干尖子人才培训,并稳步推进“非遗”保护计划,先后邀请何祚欢、何忠华、李铁等艺术家前来授课,并为青年演员提供艺术观摩课程,让尖子演员迅速成长。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武汉说唱团将在2019年与武汉市艺术学校合办“曲艺班”,为培养有文化、有素质的曲艺后备人才创造良好的学習环境。通过办班,发现一批青年曲艺人才。人才培养促进曲艺创作,近几年来先后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湖北小曲《千古知音》获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武汉文艺“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湖北大鼓《讲孝心》参加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并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相声《我老了以后》入选为《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2012年青年演员李聪、李晶伦、朱桦蓉表演的小品《密码》获中国中部曲艺大赛小品一等奖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作品三等奖;青年湖北小曲演员姚俐玲参加中国曲艺大赛,获牡丹奖提名奖。湖北大鼓青年演员徐宁获得2018年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作为中国最具民族民间色彩的表演艺术,曲艺在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观众群体,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有着更“接地气”的优势。武汉说唱团将继续倾力打造贺岁剧品牌,走进百姓中间,用曲艺传递真善美,为人民构建精神家园,做好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

    (作者:长江日报主任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 历久弥新 轻骑兵 缘何 文艺 荆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