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风投”抚育“鲨鱼苗”

    时间:2020-10-08 08:01: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企业纷繁复杂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交易过程中,具有国际资本合作成功经验、并且顺利把企业带入融资高速公路的专业服务总是不能或缺,他们也因此被企业家尊称为成长的“智囊”。而在企业融资的专业服务中,宋学成稳健、积极与资深的形象早已在北京深入人心。

    过去的二十二年,宋学成一直深耕于经济、商事事务,特别是成长型民企的私募、收购、兼并与公开上市,以及海内外投融资等相关法律服务领域,在复杂的私募股权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银行、跨国公司以及成长型企业商事法律事务中,积累了丰厚的成功经验。

    仅2007年,宋学成与团队共完成70多个投资项目的引资孵化企业服务,其中61个是与民企“鲨鱼苗”直接相关。并且,无论是宋学成和投资基金的关系、业界的口碑,还是其从直接为民企融资项目的数目、项目资金额的大小等方面看,他都是在北京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活跃的人士之一。

    因此宋学成被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评选为“北京公司兼并与收购以及私募方面的杰出人士”等众多荣誉称号。

    目前高科技企业,有哪些融资新亮点或经营中需要规避的地方?为此,记者在近日独家专访了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与合伙人宋学成。

    资金“绣球”,抛向“鲨鱼苗”企业

    宋学成开宗明义介绍,目前我国99%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今后新经济增长点还将是民营企业。但与此同时,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民企却难以得到资金的青睐,融资就像一个“解不开的死结”,紧紧地系在民企的脖子上。

    从融资方式上来说,目前企业可以获得资金的途径主要为四种:银行贷款、国家财政专项补助、IPO融资、创投私募。银行贷款因银行对民营企业有根本性的抵押限制,所以办理起来很困难;虽然企业可以接受国家信用进行融资,但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偏好单向国企提供流动资金和挖潜改造资金补助,其中挖潜改造资金一年达到近1000亿元,但民企无缘利用国家信用融资;IPO融资上虽有国内和海外六大市场(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香港主板与创业板、新加坡主板与创业板),但成长中的民企一下子还没有这样结实的“块头”。

    宋学成同时用数据说,据《中国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民企在向银行借款时,有63.3%的企业感到困难和很困难;时难时易的占22.1%;比较容易贷到款的只占14.6%;民企自我融资比例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他渠道为2.9%。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民营企业其兴亦勃、其衰亦忽。

    宋学成认为,资本如果总是保守地向拥有多种资源的大型企业聚拢,那么民企就很难成长为大企业。由此,民企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极为迫切和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进最后一项创投私募、风险资本、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是有国际视野、成熟“风投人”所应做的。

    宋学成接着介绍,风投是产业投资的一种,又称创业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有失败危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例如,重庆“华邦”制药,接受重庆“高创中心”的孵化与渝高公司的风险投资,在短短几年内由一个4名员工、注册资本3万元的民营科研机构,发展成为利润千万元的高科技企业。由此可见,这种投资方式的应用已成为我国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一种重要方式。

    宋学成今年在融资渠道的风投事务中依然十分活跃。其中有很多知名的境外IPO项目,比如加拿大国际新技术发展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等。

    境外私募项目中,也有很多涉及资金在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的颇具规模的项目,比如广东云浮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的境外私募、香港中国沿海物业有限公司的境外私募等,仅2008年上半年,“我们为民营企业境外私募项目加起来有1亿多美元。”成功的管理者宋学成在提到手头的工作时,流露出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更多的客户是宋学成“常年关注,主动呵护”的结果。海南一个疏浚企业,世界同业排名第五,聘请宋学成等人为其常年法律顾问。所谓疏浚即为疏通、扩宽、挖深河湖或其他水域,用人力或机械进行的水下土石方开挖。海南疏浚企业主要负责清除潮起潮落后航道、港口的水下障碍物等,让巨轮在航道、港口畅通无阻,其公司设备都是耗巨资从荷兰引进的业内最先进的“硬件”。

    为此,宋学成积极运作,先为海南疏浚企业筹措1.5亿元人民币小私募,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随后,宋学成携带助手频频飞赴海南,对符合上市条件的海南疏浚企业进行上市辅导,尽心提供法律尽职报告书,又向“平安”、“美林”、“渤海”等近15家战略合作证券公司鼎力推荐,之后,海南疏浚企业在资本市场成果募集10余亿元人民币。

    乐眯了眼的海南疏浚企业老总,出于内心真挚的感谢,把他所有“特磁”的企业界董事长、总经理朋友都介绍给宋学成,并逐一交代:“企业投资上的事,找宋学成,我一万个放心!”宋学成这样主动呵护企业的故事,在工商界是不胜枚举。

    宋学成坦言,民企要生存、发展、壮大,须以内源融资为基础,再充分利用外源融资。民营企业没有外源资金的注入,企业是很难发展、壮大的。

    事实上,宋学成的业务涵盖了民营企业从创立、初期融资、上市、收购和兼并等各个发展阶段,这也是民企发展过程中对外源资本需求的全部历程。据宋学成介绍,他还特别关注早期(Early Stage)投资项目、成长阶段(Growth Capital)的投资项目和并购项目(Buyout)三者的外源资本。

    “在投资早期公司的项目上,不仅风险投资基金在做投资,我们也是在做投资。”在接受专访时,宋学成介绍道:“早期公司的投资项目涉及的投资数目一般都比较少,而且公司处于初创阶段都需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所以很难拿出很多资金付给专业的中间服务机构。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希望是在他们还没有起飞的时候就建立联系,希望这些公司成为未来的微软、思科或戴尔。潜在优质资源公司发展壮大以后我们就能更好地一起成长。”

    “企业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本土化,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和国际接轨,特别是资本市场将来会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这就为有着国际资本合作战略经验的风投人发展机遇所在。”宋学成微笑着说。

    依法治企,平安幸福“常青树”

    逻辑严谨的宋学成用数据来分析,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企业用于支付法律服务方面的费用占公司总收入0.25%-0.5%,亚洲公司占0.1%,中国的大型企业也才占0.01%,民营企业更是微乎其微。从法律顾问的人数上看,每10亿元的营业收入所对应的法律顾问人数美国是9.2人,世界平均数是5.3人,而我们国家只有2.21人,民营企业就更是捉襟见肘了,以上数据还是我国各类型企业的平均值。

    这组统计对比表明:除需要融资以外,大多数企业对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很弱,故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就更高。

    也许有的企业家认为,这么多年来,我也没有聘请法律顾问,自己也不懂什么法律,不照样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企业照样做得红红火火。宋学成指出,这种侥幸的得意是很危险的。比如“一个建筑工人,带了一辈子安全帽,可能也没有遭到砸项之遇,但倘若哪天不带安全帽作业,却也未必不遇灭项之灾”。

    毋庸置疑,凡是企业,都或多或少、自然、客观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法律风险。企业存在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家不去注意它,防范它,任其蔓延滋长,一旦遭受外因触发,就有可能导致法律危机的爆发。到那时企业再去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去处理和解决,往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巨大的代价。

    因此曾参与全国人大法律制订的宋学成建议,企业要定期聘请有关法律机构,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的安全检查,把隐藏在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及时发掘出来,事先采取措施去防范或去除法律风险,并且可以发现企业运行的问题所在,切断法律危机发生的根源。随着我国法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也应随之进一步转变观念,法律意识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即从“救火”意识到“防火”意识;从法律救济意识到法律防范意识;从依法维权意识到依法治企意识。总之,要使我们的法律意识完成一个从被动意识到主动意识的提升。作为—个致力于长期发展的企业,应当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企业内部确定一个运转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财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墙”,将法律风险挡在企业发展之外,从依法治企上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执业经验的律师,宋学成认为,以前不少企业是事前不读法律.不研究法律,出了事之后,才来找律师,请律师帮助找“关系”,“摆平”官司。而目前这种操作行为的风险正在加大。而且,试图请律师找“关系”,“搞定”官司的成本,高于事前防范的成本,使这种操作方式成为一笔既不合算也不合法的买卖。企业家正确认识自身行为的法律风险和法律边界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同时,重视专业律师的法律服务并为此付费也十分必要。

    并且,欧美企业总法律顾问直接对公司高管、董事会负责。有些法律顾问本人就是公司董事会成员。民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但有些法律问题自己解决,效果可能不好,或者作出错误的应对,以致产生更多的问题。聘请专业的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出了问题帮企业打官司,而是使民营企业少打官司甚至不打官司。最好是和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法律顾问关系,让律师帮助处理日常法律事务。因为,事前的规范比事后弥补更奏效。

    “中国十佳”,口碑境内外传颂

    谈到共和这家律所,就不能不谈其前身——北京市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83年,作为北京最大的一家国办所之一,北京市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一直是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政府机关发布文件的受文单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一直被境外权威刊物称为中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

    共和所成立之初,宋学成及其同伴对律师事务所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共和律师事务所是以专业化的律师组织起来的综合型、规模化的具有全面业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共和所的每一位律师必须专业精湛,以适应现代法律的专业化要求;但律师事务所作为整体又必须综合、全能,以满足法律市场的多方面的需求。

    为此,宋学成和同伴们还一起制定出了“专业分工、资源共享、集体协作、主办律师直接负责”的管理模式。专业分工,确定了“共和所”律师工作的专业化;“资源共享、集体协作”保证了专业分工与综合、全能互不冲突;“主办律师直接负责”保证了从立案管理、质量监督、案件追踪各个环节均符合规程。

    共和所以自己熟悉的传统业务(诉讼和仲裁)为基点,适时适度地开拓、发展律师业务的新领地,在群雄并起、竞争激烈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生存基础。

    1998年4月,共和律师事务所考评总分名列前茅,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十佳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宋学成和他的同仁们实现了共和所制定的初期战略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宋学成和他的同仁们正确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脚踏实地的行动。

    为肯定宋学成在北京律师事务所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北京市司法局表彰他为“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现在,共和所的十六个业务部门,涵盖了现代法律市场的几乎所有领域。其中的客户单位中包含了“微软公司”、“西门子公司”、“花旗银行”、“壳牌公司”在内的众多跨国企业,这也是共和所创新能力释放的结果。

    2005年5月,共和律师事务所成立十周年庆典在上海举行。宋学成动情地说:“北京是共和所的发祥之地,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重埠,它的特殊性是北京和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渐突出。作为一家志存高远的律师事务所,我们不能不对上海市场的开拓予以充分重视。这也是我们将十年庆典的主会场放在上海、而不是放在北京的原因所在。”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上海分所已拥有了包括若干家外国银行机构在内的众多客户。上海分所已跻身上海浦东区前十名。深圳分所在其成立之后的短短几年内,也有长足发展。

    近几年,共和所加速了国际商务领域的开拓步伐,并在国际商界和法务界的知名度也得以提高。2004年迄今,共和所连续数年被权威的《亚洲法律杂志》评定为亚太地区法律百强之一,并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商会联合会推举为“中国十佳律师事务所”之一。

    这意味着,宋学成所领导的共和律师事务所,在稳健地、一步一步地走向境内外成长型企业的心中。

    相关热词搜索: 抚育 鲨鱼 风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