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生态移民区回族聚居地酿酒葡萄种植问题研究

    时间:2020-10-28 08:04: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回族群众为迁移主体的生态移民安置地。2008年,开发区管委会在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开始调整生产结构,并决定利用红寺堡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先发展酿酒葡萄种植。规划中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内回汉群众均有分布,回族群众出于宗教上的考虑,对酿酒葡萄的种植在认识上存在分歧,管委会要充分尊重回族群众的意愿,合理调配土地,协调解决酿酒葡萄种植与回族群众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促进红寺堡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生态移民开发区;回族聚居地;酿酒葡萄

    一、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区的开发规模及进程

    生态移民是环境致贫或人类活动致环境恶化情况下,由政府主导的规模化人口迁移,它融扶贫工程和区域开发于一体,集经济移民与环境移民于一身。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区(以下简称红寺堡)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移居地,开发区行政总面积为19.99万公顷(1999.12平方千米)。红寺堡水利骨干工程于1994年9月18日开始筹建,1996年5月11日奠基,主体工程于1998年3月20日开工,1998年9月搬迁安置了第一批移民,至2009年9月搬迁工作暂时告一段落;11年间共开发耕地40万亩,从宁夏南部山区8县市搬迁过来移民

    20万人,其中回族移民近12万人。

    红寺堡建有完整的引黄灌溉渠系,移民迁入后发展粮食作物生产基本上能做到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2001年,第一批搬迁到红寺堡的移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 500元,人均有粮439千克①,而2001年宁夏川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2839.90元,山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1078.03元②。尽管红寺堡的水浇地经过3~5年的耕作,其产量可接近宁夏北部银川平原耕地的水准,可是在没有种植经济作物,也未发展二、三产业时,红寺堡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川区。这也说明红寺堡移民收入要赶上全区人均收入水平,还必须突破单一的粮食种植局面,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适度发展与红寺堡区情相适应的二、三产业。

    2008年,红寺堡管委会决定,在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土地使用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以此增加移民收入。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農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结构调整新机制③。红寺堡的农业产业化就是发动移民种植葡萄、经果林,发展设施农业,以及养殖黄牛,同时培育区内经营大户,或从区外引进有势力的公司,围绕上述产业,建设一些成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分别建立葡萄、高酸苹果、枸杞、黄牛及蔬果生产基地。

    为了产业化之路能实实在在的走下去,红寺堡管委会提出了“321”工程,即发展30万亩葡萄,20万亩以红枣为主的经果林,10万亩设施农业。之所以大力发展葡萄、高酸苹果、枸杞、甘草等蔬果种植,也是基于红寺堡独特的自然条件而作出的决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通过扬黄灌溉解决了水的问题后,人工种植的葡萄、高酸苹果、枸杞、甘草、蔬果品质非常好。

    二、红寺堡优先发展酿酒葡萄种植的决策依据

    一是单位面积土地种植葡萄的投入产出比高,节水效果明显。成熟的葡萄园,亩产通常有1 200千克;亩均产值可达3 500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以上,是种植马铃薯的两倍,小麦、玉米的

    4至6倍。二是酿酒葡萄种植条件独特,葡萄质量佳。在评价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必须考量的气温、降水、光照、土壤这4个条件的各项指标上,红寺堡的指标数与已经获得国家葡萄酒原产地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贺兰山东麓地区基本相同,红寺堡已经是新的优质葡萄产区;红寺堡至今没有建一家污染企业,葡萄品质优良,纯天然糖度达22%~24%,300种营养元素达到国家标准,抗癌单宁成分排在全国葡萄种植区前列。用红寺堡酿酒葡萄生产的葡萄酒品质优良,属于葡萄酒市场上高端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三是市场广阔。近些年来,国内红酒的消费量节节攀升,红寺堡管委会也有意将本区打造成宁夏第二个酿酒葡萄产业园区,力争在我国葡萄产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宁夏KM实业有限公司是红寺堡葡萄种植、加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其根据自身的葡萄酒生产能力,签约葡萄基地是7万亩。据悉国内张裕、王朝、中粮等多家葡萄加工企业表示面向红寺堡敞开收购,酿酒葡萄销路前景看好。近期,在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开发区与美国民生有限公司签订了3.8亿元酿酒葡萄种植加工项目,为葡萄产业发展又增添了新的动力⑤。四是吸纳本地劳动力能力强。以2009年葡萄种植用工量来计算,当年开发区农民工在葡萄产业上实现劳务收入超千万元,其中:新栽植葡萄3万亩,全部在本地育苗,由公司化运作,用

    250座日光温室育葡萄苗近3 000万株,在温棚管护、育苗、起苗、运输等环节中先后投入劳动力近3万人次,动用农用车辆4 000辆次,农民劳务创收450万元;KM公司2.5万亩葡萄基地土地平整、田间管护、栽植等工作投入劳动力达13万人次,农民劳务创收近600万元。葡萄产业为开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发挥了突出的作用⑥。

    三、回族群众关于酿酒葡萄种植认识上的分歧

    宁夏南部区县的回族群众分布规律是大分散,小聚居。红寺堡安置移民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1998-2005年以扶贫为主要搬迁目的安置阶段。这一阶段移民多是从南部区县中抽移出来的,不分民族,只移贫困人口,安置后的村落多是回汉群众混合在一起;二是2006-2009年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搬迁目的的安置阶段。这一阶段移民多是从南部区县区位偏远、交通闭塞地方整村迁移过来的,安置后以回族群众集中安置的村落居多。但红寺堡回族群众的分布总体上比较分散的。而发展酿酒葡萄种植时,为了便于集约化生产管理,需要连片大面积种植葡萄,因此红寺堡管委会规划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内,也是回汉群众均有分布。对于酿酒葡萄种植规划,汉族群众在认识基本能与管委分达成一致,而回族群众对此的认识则有分歧。

    一些回族群众认为《古兰经》中有多处禁酒真言:第一处“他们问你饮酒和赌博(的律例),你说:这两件事都包含着大罪,对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而其罪过比利益还大。”⑦这是安拉告诫人们酒的危害大于益处。第二处:“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⑧這是安拉经对人们的行为有了具体的要求,明确地要求人们饮酒后不能做礼拜。第三处“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纪念真主,和谨守拜功。你们将戒除(饮酒和赌博)吗?”⑨这是安拉将饮酒与赌博、拜像、求签相提并论,并把它们列为秽行,称之为“恶魔的行为”,是罪恶的丑事。既然伊斯兰教严厉禁酒的,就不宜在回族聚居区推广种植酿酒葡萄。

    另一些回族群众则认为《古兰经》禁的是容易使人丧失理智的饮酒行为,而不是酒本身。这部分回族群众还认为伊斯兰教是既坚守宗教原则性,又注重实践的灵活性的宗教。穆罕默德在世时,曾将宗教的原则性和实践的灵活性相结合,他允许穆斯林吃自死之鱼就是一例,因为鱼多是自死的,特别是小鱼,不可能一条一条地宰,也不可能宰一条念一句“台斯密”。另据《圣训》记载,有一次,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去了一条羊腿,那人不知送者在宰杀时是否念了“台斯密”,便去请示穆圣。穆圣说,即使他没念,你念一遍也就行了⑩。赞同在红寺堡种植酿酒葡萄的回族群众还认为,葡萄酒是一种低度酒饮品,人们饮用葡萄酒更多是因为它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而生活中极少见到人们因过量饮用葡萄而酩酊大醉的,所以利用红寺堡独特的自然条件,种植酿酒葡萄,然后加工成优质葡萄酒供其他民族人们饮用,促进饮用者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此,在红寺堡大规模种植酿酒葡萄并不与《古兰经》中的禁酒真言相违背,而红寺堡的回族群众也不必为此背上信仰上的精神包袱。

    纵观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伊斯兰教禁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大致可以划分为允许、限制、禁止三个阶段。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酷爱饮酒,关于酒的称谓就有100多个,他们在诗歌中,把饮酒、酒杯、酒令等吟诗得淋漓尽致。《古兰经》明确指出“你们用椰枣和葡萄酿制醇酒和佳美食品,对于能理解的民众,此中确有一种迹象。”{11}也就是说,饮用椰枣酒和葡萄酒在当时的阿拉伯社会里,对于广大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群众是合法的,因为果子酒是以新鲜水果为原料酿制而成,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在伊斯兰教初期,真主准许饮果子酒的奥秘也许就在此吧! 而真主所说的“对于能理解的民众,此中确有一种迹象”中的“迹象”,可能也是指饮用葡萄酒所产生的一些对人体有益的作用{12}。

    四、结语

    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红寺堡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酿酒葡萄产业的确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但是,红寺堡毕竟是一个以回族群众为迁移主体的生态移民开发区,在这里发展经济不应忽视民族或宗教问题。虽然《古兰经》中不曾明确禁止种植包括葡萄在内的可以用来酿酒的农作物,但当一些回族群众出于自己内心的感悟而拒绝种植酿酒葡萄时,红寺堡管委会就应当充分尊重这部回族群众的意愿,不宜强求他们种植酿酒葡萄,仅是在愿意种植酿酒葡萄的群众中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

    如前所述,红寺堡管委会规划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内,回汉群众均有分布。要做到既尊重回族群众的宗教信任问题,又大力推广酿酒葡萄的种植问题,就必须处理酿酒葡萄种植与回族群众宗教信任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由政府出面,在不损害拒绝种植酿酒葡萄的村民利益的前提下,在村民之间做好协调工作,进行土地置换,专门为不愿种植酿酒葡萄的村民置换出发展其他农作物生产的地块。红寺堡的土地均为国有土地,置换土地不存在变更土地权属的难题,因此关键是要处理村民之间利益问题。此外,还可以尝试采取土地流转的方法,在村民利益不受损害,且自觉自愿的前提,由发展葡萄酒产业的龙头企业出资,租赁村民土地,规模化地种植酿酒葡萄,从而挖掘红寺堡酿酒葡萄种植方面的资源禀赋潜力,为红寺堡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全面提高红寺堡群众的生活水平。

    已发表且与本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有:

    1.生态移民中政府权威与民间社会运作体系的互动——以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区为个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30千字,2012,6. 获得第十二届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3年。

    2.宁夏吊庄式移民可行性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1.

    3.刘学武. 刍议西部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之“封闭式”发展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4.刘学武.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模式研究.载齐岳,等,著. 2011年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M].银川:黄河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2011,12.

    5.刘学武.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移民文化调适研究.载何建国,等,著.宁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研究[M].银川:黄河出版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6.

    6.刘学武.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务工问题研究. 载齐岳,等,著

    . 2012年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M].银川:黄河出版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12.

    科研成果:

    1.刘学武.生态移民无土安置风险防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1261027,2013.1-2016.12,在研,项目承担人。

    2..刘学武. 宁夏生态移民中地方政府实践研究——以红寺堡为个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中心资金,2009,7—2010,12,结题,主持人。

    3.刘学武.宁夏生态移民的社会评价研究,宁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2011.8-2012.7,结题,主笔人。

    注释:

    ①数据提供者: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涛,2009年.

    ②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2002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P337.

    ③陆学艺,向洪编. 农业经营[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P131.

    ④红寺堡生态移民区自然环境与资源综述摘自 杜永发.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报告.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P1~P13. 孟志诚. 红寺堡移民开发史.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P5~P20.

    ⑤资料来源:中共红寺堡开发区工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108期,2009年7月6日.

    ⑥资料来源 红寺堡管委会办公室提供.2010.

    ⑦《古兰经》马坚译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章第219节.

    ⑧《古兰经》马坚译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章第43节.

    ⑨《古兰经》马坚译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章第90、91节.

    ⑩王瑞聚. 伊斯兰教关于饮食禁忌的思想认识根源. 阿拉伯世界,1989(2).

    {11}《古兰经》马坚译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章第67节.

    {12}孙俊山. 试谈伊斯兰教的禁酒[J]. 中国穆斯林,1992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 回族 聚居 酿酒 种植 移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