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时间:2020-11-14 08:57: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开发程度、产业基础、科技水平等因素,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皖北、皖西、皖江经济区、皖南四大差异极大的经济发展板块。笔者认为持续提升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效性、制定符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规划、不断完善安徽省的区域发展保障制度是解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安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状与原因;解决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4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9.9 文献标志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安徽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层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安徽省形成了皖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皖西(六安)、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滁州)、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四大发展差异极大的板块。本文以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研究对象,概述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形成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最终结合安徽省的省情、企情及民情,提出对策建议,促使安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

    1.1 安徽省區域经济总量不平衡

    在经济总量方面,安徽省区域经济总量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以2016年各市的GDP数据来分析,皖北地区(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没有一个市GDP总额超过1 500亿,最低的淮北、淮南GDP总额不到

    1 000亿,皖北地区6市的GDP总额仅仅与合肥的GDP总额相当;皖西(六安)为1 108.1亿,刚刚超过

    1 000亿大关;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除铜陵GDP在960亿外,其他均在1 400亿以上;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地区三地的GDP总合还不及芜湖一市,由此可见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之大。

    1.2 安徽省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平衡

    2016年,在人均GDP方面,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仍然包揽了安徽省人均GDP的前4名,仅滁州与安庆分别为第10名与第11名,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地区紧随其后,在前9名以内,皖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除蚌埠市排第5名,其余省市与皖西(六安)一起排名垫底,除开皖江经济区,安徽其他地区人均GDP低于5万元;在人均收入方面,安徽省仅皖江经济区的马鞍山、合肥、芜湖的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的平均线(23821元),居民人均收入上2万的也仅有宣城、铜陵、淮南、蚌埠及淮北,其余地级市的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全省的平均线(19998元)。

    1.3 安徽省区域经济结构不平衡

    毫无疑义,安徽省区域经济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平衡,皖江经济区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及新型材料等产业为主,产业层次相对较高,技术水平也普遍高于其他区域,产业的附加值高无疑提升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皖南地区的黄山依靠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皖北地区的淮南淮北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矿经济,其他的皖南地区工业层次不高,经济结果欠优化;皖北与皖西的大部分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2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2.1 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环境差异是造成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性原因。众所周知,地理位置与历史人文环境差异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历史人文环境因素的差异会使得区域间的差异慢慢积累,并且难以扭转。从地理位置来看,皖北及皖西地区交通条件欠佳,海、陆、空三类运输都不具备优势,加之缺乏大型港口,对外交流难度较大。更为重要的是,皖北地区及皖西地区普遍重官而轻商,人们的思维相对而言比较体制化。皖江经济区凭借铁路及长江、淮河航运的优势,经济发展的环境好,社会竞争风气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后劲较足。

    2.2 资源禀赋及开发层次存在差异

    资源禀赋及开发层次存在差异是造成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性原因。安徽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且各市对于自身禀赋的开发程度不一样,皖南地区主要以黄山为典型案例,凭借自然风光多开发旅游产业,但事实上安徽皖南与皖北地区均存在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只有黄山颇具规模;淮南与淮北在煤炭资源上占据优势,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淮南淮北发展水平偏中上游,但是由于过度依赖矿产,加之不注重产业优化升级,现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皖北地区与皖西地区主要是地势平坦,主要在种植业方面发展比较突出。

    2.3 产业结构与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存在差异

    产业结构与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存在差异是造成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性原因。在安徽省汽车工业、家用电器、装备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工业、信息电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和煤化工业、生物技术工业这9大支柱产业中,皖江经济区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皖西及皖北地区多是发展种植业,虽然也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但是层次普遍偏低,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皖南地区虽然在旅游业方面有所尝试,但也仅黄山真正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从科学技术应用水平来看,排序依次是皖江经济区、皖南地区、皖北地区、皖西地区。

    3 解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研究

    3.1 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效性,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协调集聚发展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是解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与前提。众所周知,区域经济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积累下的结果,若无政府宏观调控的调整,故有的经济格局很难被打破,因此政府必须提升自身宏观调控的实效性,最终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协调集聚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举措:第一,调集资源加强皖北、皖西、皖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皖北与皖西的投资环境,并在具体的招商引资方面给予皖西与皖北特殊的政策扶持;第二,安徽省应该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科学、合理、适度的实施地区倾斜差别税收制度,可以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制定特殊的金融政策,设立皖西、皖北、皖南发展研究机构及金融机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消除省内区域保护主义,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激活安徽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各省市经济运行的效率。

    3.2 制定符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规划,促使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制定符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规划,促使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与核心。毫无疑义,合理的产业规划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省要真正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单靠政府的资源调控外力是不足的,必须要培育地區自身发展的内功,而这个内功指的就是产业发展引导。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皖南、皖西及部分具有旅游资源的皖北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如黄山(黄山、皖南古村落、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池州(九华山)、六安(天堂寨、万佛湖景区)、宣城(龙川风景名胜区)都要充分利用其资源进行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第二,皖北具有自然矿产资源地区要发展能源与化工产业,如淮北与淮南,要摆脱过去的粗放型采矿经济,通过技术的引进提升煤炭产业的层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力争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第三,对于宿州、亳州、阜阳、蚌埠等地区要注重发展农产品深层次加工业与扶持加工贸易的发展,模仿合肥(海尔、美菱家电)、长沙(蓝思科技、中联重科)的做法,通过引进大企业来带动地区产业发展;第四,对于皖江经济区的部分产业转移,要优先考虑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与此同时皖江经济区还要积极的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3.3 不断完善安徽省的区域发展保障制度,强化欠发达地区优质人力资源储备

    人才是地区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真正振兴欠发达地区,培育、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实现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培育人才易、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安徽省在欠发达地区,必须不断完善安徽省的区域发展保障制度,强化欠发达地区优质人力资源培育。第一,安徽要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户籍管理等制度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强各地级市中各类制度之间的衔接性,并拓宽各类制度的覆盖面积,从而缩小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的居民基本生活质量的差异,为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才;第二,在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第三,鼓励各地级市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吸引政策,并结合自身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于特殊人才,安徽省政府也可以给予物质及精神的双重性奖励,帮助地级市政府留住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4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安徽省“十三五”期间的首要议题,是真正实现安徽省经济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目前安徽省形成的皖北、皖西、皖江经济区及皖南的四大发展模块,形成这种经济发展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安徽省应该从政策调控、产业引导、人才储备三个层面入手,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协调集聚发展、促使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欠发达地区优质人力资源培育,最终实现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志培,刘志迎.经济升级版背景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与对策——以安徽为例[J].江淮论坛.2014(04).

    [2]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3]郏建,倪建华,杨再贵,王金茵,王结臣.2005—2014年安徽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3).

    [4]潘锦云,范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基于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7(10).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