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穆兰:追求德艺双馨的艺术境界

    时间:2020-11-21 07:51: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教育家,西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硕士生导师,艺术硕士国家教指委音乐学科评审专家,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荣获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国家民委、教育部授予“优秀指导教师”。主要成绩被收录在《百年中国音乐家》中。先后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国家体育馆、中央电视台、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菲尼克斯等地进行文化展演。受邀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开幕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作品荣获俄罗斯第28届欧亚文化创意国际展演特等奖,被中国驻奥地利大使授予“中华文化传播贡献奖”。并多次担任艺术类重要赛事评委及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

    主持和主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藏族音乐古籍、民间传谱资料整理研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藏羌彝多声部艺术作品创作实训》、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资助项目《羌山妙音》等重要课题20余项。出版独著《藏族音乐文化研究》《多声民族声乐作品》等。出版音乐专辑《羌山妙音》。

    “德艺双馨”是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待,也是文艺工作者应该自觉追求的崇高荣誉。2015年9月15日,北京晴空万里,穆兰老师身着藏族礼服,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穆老师是四川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文艺工作者。

    声乐之灵 空谷天籁大音和

    “在颁奖现场合影留念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感恩学校!”穆老师在接受采访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的深挚情怀,感恩西南民大给了自己锻炼和成长的平台。用对艺术的热爱和奉献,在教书育人中回馈学校,这是穆老师一直以来坚定的信念。穆老师带领的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历经十余载,风雨兼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院校艺术学科齐全,办学层次包括本、硕、博,在全国和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学院。

    长期以来,穆老师除了管理好艺术学院各项事务外,坚持担任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她教授的《声乐表演》《民族艺术与民族旅游规划》《声乐表演与重唱》《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等专业课程深受同学喜爱。其中,《声乐表演》课程获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

    在课堂上,穆老师对学生谆谆教导,悉心指导;课后,穆老师坚持通过微信等新兴媒介指导和帮助学生。课堂内外,学生的求知热情她都倍加呵护。10多年来,穆老师一直住在航空港校区附近,只为离学生们近一点,在学生最需要她的时候能及时赶到。学生参加比赛时,也会发来声乐语音请她点评指导;学生毕业了,还常常发微信向穆老师请教专业问题。穆老师将这种方式称为“微信教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微信成了她和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交流的好方式。无论再忙再晚,对于学生发来的每条求教信息,她都会认真回复,——解答。这种对学生负责和关爱的态度,也让她在学生中成为了可敬可爱的老师。

    对学校的感情,对学生的感情,让穆老师更加珍惜与学校的缘分。在教学时,穆老师常常教导学生:“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艺术。”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让她先后培养了汉族、蒙古族、藏族、彝族、满族、羌族等各民族优秀学生,她自己也多次荣获教育部及国家民委授予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她全拿来从事艺术了。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穆老师抓住仅有的休息时间,继续科研工作,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主持了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藏族音乐古籍、民间传谱资料整理研究》、主研并完成了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康巴地区民间表演系统文化整合功能研究》、2009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戏剧经验与震后四川羌族精神重建》和项目《四川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近20项课题研究。2017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藏羌彝多声部创作实训》等,得到国家文化部专家的认可与好评。担任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和声》艺术邀请展和“多彩西南”艺术展演季的总策划。

    澄明之境 桃李无言自成蹊

    “我想让更多的学生在舞台上绽放”,舞者或歌者的生命里,舞台就是全部,对在校的学生来说,上舞台的机会相对较少。穆老师考虑到这一点,萌生了组织合唱团的想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在穆兰院长精心组织下,建立了一支高规格、高水准的民族音乐表演和原创作品团队“西南民族大学KongGu合唱团”。团队的精神是“用声音在世界传递爱与善良”。

    在2001年至2016年的十多年峥嵘岁月中,合唱团全体成员牺牲了大量个人的休息时间,以一种为艺术而奉献的忘我精神投入到合唱团的训练和演出中,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像一个全情投入的指挥家,用宏观的导演思维将各个艺术学科门类相交融汇在一起,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获得13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参加海峡两岸重大演出活动20余次,曾先后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国家体育馆、中央电视台、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菲尼克斯、四川电视台、东南卫视等出色地演绎了少数民族多声部的大量优秀作品和中外经典作品,合唱团在2012年受文化部、国家民委邀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开幕式演出,荣幸地被国家领导亲切接见。2015年西南民族大学KongGu合唱团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合唱节金奖;2016年获得二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立项。

    这样的艺术之路,穆老师已经走过了二十余载。1996年,她荣获国家级合唱艺术节金奖;2000年指导的《快乐的骑手》在人民大会堂获一等奖,并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08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特别奖;2009年原创作品《羌山妙言》书目荣获专业组创作表演一等奖,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曾先后在国家体育馆、中央电视台等,出色地演绎了大量少数民族多声部的优秀作品和中外经典作品。“合唱需要无数次的磨合,需要无数次的排练”,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和舞台表现力,穆老师和合唱团的队员经常利用假期的时间排练。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寒暑假,自己在学校和家里两点之间奔忙。2008年冬,成都遇大雪,合唱团还要排练。穆老师每天开车往返于家和航空港校区,那时候学校附近的大件路在施工,又常有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但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拦她对艺术的热爱,风雨无阻的来回,让合唱团的孩子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一切话语都凝结成了美妙的歌声。

    公益之心 仁善和美蕙如兰

    多年来,穆老师全身心投入艺术工作,先后担任了西南民大承办的文化部“文华奖”开幕式《乐韵民风》艺术总监,西南民大承办的第四届国际牦牛大会文艺晚会总导演、艺术总监,“中国·加拿大文化艺术交流年”大型晚会总导演,“民族风·两岸情”艺术交流团副团长、艺术总监、总导演等。

    作为一名民族高校的音乐教育家,穆老师十分关心爱护学生,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优秀少数民族同学,她更是关怀备至,她希望更多优秀的同学从西南民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除了教书育人、潜心艺术之外,穆老师还心系公益。穆老师把公益看做平常的事情,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用声音在世界传递爱与善良”。多年来,她常态地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助梦启航。记得她和学生们到甘孜州巴塘县支教,“小孩们站在操场上,等着我们教他们唱歌”,穆老师说,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把原定30个人的合唱团扩大为60个人,美妙的音乐让小孩子们露出了更美的笑容。不仅仅如此,穆老师还致力于“童眼看世界”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我想让艺术在每个人的心中发芽”,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跳动的音符,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

    在采訪即将结束的时候,穆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这个孩子康复了,太好了!”原来,今年甘孜州一个牧民家庭的孩子不幸被熊咬伤,全身重创,家境贫寒没有能力医治,穆老师资助了这个孩子。孩子康复后他的亲人发来了照片,看着孩子脸上重现可爱的微笑,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雁西如是评价穆老师:“澄明之心,源自她心灵撒满阳光;音乐之灵,源自她民族之魂;美和青春是她歌声的翅膀,在时光之中凝结着她深深的师生之情和对世界深深的爱。”躬身艺术、崇尚美德。穆老师坚持将“德艺双馨”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以创作更多的艺术作品,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来回报祖国和人民。心有大美,向上向善,穆老师真情扶贫帮困助学的故事,映射在她善良的脸上,铭记在受助者的心中。她说,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空间是无限的,真情奉献,回报社会,才是人生价值和至甄快乐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德艺双馨 境界 追求 艺术 穆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