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观《云南映象》——也谈原生态

    时间:2020-11-21 07:53: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它已成为云南省标志性的艺术精品,并已进入中国国粹精品之列。从2003年首演到今天,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但在今天来看,从《云南映象》到“云南现象”,其利弊成败依然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作为中国舞蹈史上第一个自己营销、包装、推广的“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上演之后,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弄潮儿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宠,成功地带动了整个原生态舞蹈的复苏,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入了原生态舞蹈的发展中。《云南映象》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民族艺术走向世界的一张“中国名片”,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艺之路,为打造云南特色、云南品牌,突出资源优势的文化体制改革作出成功典范,大量涌现出的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也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除了它自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云南映象》无疑具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提到《云南映象》人们都会想到“原生态”这个词。关于原生态的界定,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原生形态。原生态一旦离开了孕育他生长的土壤,就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不能被定义为原生态了。而《云南映象》算不算真正的原生态歌舞集呢?它只能说是艺术家以原生态为材料,经过艺术加工、舞台包装之后,呈现给观众的一台用现代手法表现原生态歌舞艺术形式的文艺展演。它的表现内容虽然是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但最多只是抽取生活的片断并加以组装,无论多么接近,都不可能复制真实。所以它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原生态”作品,多少有做一种迎合市场的“民族秀”的嫌疑。而这张城市名片会不会使观众对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定义造成一种误解?

    真正的原生态舞蹈是在没被现代化打扰过的穷乡僻壤的田间地头,那些“土得掉渣”的舞蹈形式。而它所属的自然、生命、情感相互交融的艺术表现形式却是最接近天性、 最贴合人性的艺术表现行为, 富涵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而经过舞台包装后的“原生态”舞蹈必定没有真实复制田野原生态的生命情调表现力,那它又能对原生形态的艺术生命继承多少呢?

    在文化多元的现代化进程中,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格外严重。那么《云南映像》是最合理的保护模式吗?《云南映象》带来的弊端是什么?舞台包装之后带来的产业化利益使得人们在面临原生态传承保护与发展时,显得渺小和脆弱。

    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说“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省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始终坚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生态舞蹈实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云南映象》在发掘、传承、弘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事业上开创出一条发展产业型的道路,但是一旦牵扯到利益问题,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就会变形走样。目前很多地区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盲目寻求商机和利益,导致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带有明显的商业化特点,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文化意义。这必然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保护起到错误的引导。许多地方农村和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设施脆弱,村民本身对文化价值持续发展没有准确的辨别能力,他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原生态艺术形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于是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原生态艺术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这就需要地方和部门加强文化自觉,给原生态艺术的传承者们一个正确的价值引导和保护。正如文代会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说:“以前搞文化,一度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要建设文化强国,不能仅仅盯着GDP目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艺工作者是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一方面,文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加强对文艺从业部门的监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提供坚强的保障。另一方面,文艺工作者应该居安思危,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下,我们首先要自己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明确中国文化应有的目标和前景,明确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不能被利益牵着鼻子走路,让文艺工作在物欲的漩涡中迷失方向。

    既然要打出“中国名片”,既然要建立文化强国,那么文艺工作者身负的责任不仅是把中国民间艺术形式推广出去,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与精神。当然,如果把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担也强加在“杨丽萍模式”身上也不公平。政府作为文化建设的决策者,他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学者、文艺工作者的我们则对政府的决策起着引导的作用。

    舞台与原生态的矛盾与对立,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融合与冲突,是目前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对立中统一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它是和谐的。时代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矛盾冲突中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时代的改变无人能阻止,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应其发展。在这个顺应的过程中,一些人去迎求现实利益以发展民生,一些人为捍卫民族传统文化以坚持民族精神。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护并不矛盾,但是想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现代文化冲击下,即便没有《云南映象》这般文化保护模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也将面临着走样甚至失传,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王 蕙(1986-)女,汉族,现系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史论。)

    相关热词搜索: 映象 云南 也谈 原生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