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如何应对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

    时间:2021-01-14 07:53: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使汉语在我国沦为次要语言并最终导致汉语的消亡。为了抵御英语的知识性入侵,我们应该实行对汉语有意识地保护,并且增加汉语本身包含的知识量和加快汉语知识更新的速度。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知识性入侵 语言消亡

    一、前言

    在论文《警惕英语的知识性入侵》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吴娜老师提到,知识性入侵是英语入侵其他语言“最有效也最难以抵挡的方式”[1]。文中,吴娜老师给“知识性入侵”下了定义,分析了英语入侵其他语言的途径和原因,剖析了英语对汉语知识性入侵的现状和表现形式,并在结语中指出:“无论是日常语言中英文词汇对汉语词汇的替代,还是科研领域对英语的依赖,抑或英语这种强者愈强的态势,知识性入侵都到了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1]对她作出的结论,我深表赞同。然而,吴娜老师并没有指出另外两个在笔者看来或许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其一,这种“知识性入侵”,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到底会给汉语带来怎样的冲击,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其二,如果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两点,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写作本文的目的。

    二、应对知识性入侵的必要性

    1.知识性入侵的严重后果。

    英语对其他语言入侵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通过殖民扩张实现的,有通过经济扩张实现的,也有通过文化输出实现的。为什么说知识性入侵是“最有效也最难以抵挡的”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武力入侵一般是会受到抵制的,可是知识性入侵却是受到语言被入侵国的欢迎的。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一种语言知识性的入侵满足了被入侵国吸收新知识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而英语,恰恰是包含知识最多的语言,也是知识更新速度最快的语言。“入侵”还能满足被入侵国的需要,从而受到欢迎,这种“入侵”自然是最有效的。同时,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在这一过程中转化为了对科学技术方面最强势的语言的依赖,于是,这种入侵也是最难以抵挡的。

    这种“最有效也最难以抵挡”的入侵到底会给被入侵语言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首先,在科技领域,由于以英语为载体所储存的知识在量上的绝对优势,再加上英语产生新知识的速度也远远快于汉语,汉语会慢慢地失去话语权。学术界可能会慢慢接受英语作为通行的语言,并可能逐渐使之正式化或者官方化。这一点,在我国目前的学术界其实已经初见端倪: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为必考科目,且难度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科研领域对英语依赖的严重程度。简而言之,英语可能凭借其在知识存储和知识更新方面的巨大优势将汉语挤出科研领域。接下来,另一个更让人忧心的情况也可能出现,那就是这种英语对汉语的“挤出”现象可能从科研领域扩散到其他领域,最后达到英语对汉语全方位的替代。关于这一点,我并非杞人忧天。这种状况,倒退100年,或许不可想象,可是,随着人类对科技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科学技术的知识也越来越普及,科技方面的术语也变得越来越日常化,现在还很高深的科技知识,不远的将来或许就会变为常识,“学术性”词汇会慢慢变为“大众性”词汇,于是,英语在科研领域的影响也慢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可能逐渐完成对汉语的替代。

    总结一下,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可能会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英语将汉语挤出科研领域,成为科研方面的“官方语言”。其次,这种影响向日常用语渗透,使得英语在整个语言使用范围内和汉语并驾齐驱。最后,英语可能逐渐完成对汉语的替代。使得这个过程成为可能的正是英语在知识存储和知识更新方面的巨大优势,名副其实的“知识性入侵”。

    2.语言消亡的危害。

    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一种独特的理解世界的视角,都包含一种独特的哲学,每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意味着一个思想体系的消失。这种损失无论是对语言研究还是对人类思想史的研究都是巨大的,因为每一个样本的失去,都会使得归纳一类事物的本质变得更加困难。对使用某一种语言的民族来说,这种语言的消亡就意味着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消亡。这个民族的历史已经不能再被准确理解,因为它是用一种已经没有人认识的语言写作的。这个民族的根已经无法追寻,虽然这个民族的人还将继续存在,但是这个民族,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已经消亡了。

    那么,英语对汉语的逐渐替代会引起汉语的消亡吗?这要先回答一种语言要生存下去需要什么必要条件。我认为,至少需要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足够多的使用该语言的人。第二,该语言使用的领域足够宽广。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英语对汉语的逐渐替代都可能引起汉语的消亡。首先,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用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的人会越来越多,原因如前所述。此消彼长,使用汉语的人数比例会逐渐降低。虽然由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数量上非常巨大,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是只要人类还对科技存在依赖,只要英语继续在知识储存和知识更新上占据统治地位,这种替代就几乎不可避免。而正如吴娜老师所论述的,英语现在正处于“良性循环”中,这种“良性循环”至少使得英语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有知识存储和知识更新的强势地位。英语的“良性循环”恰好对应了其它语言(包括汉语)的“恶性循环”:由于英语成为科研领域的官方语言,汉语知识储存量的增加和产生新知识的速度都受到抑制,相对于英语在这两个方面的劣势会越来越明显。这种劣势使得更多的人们不愿意使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这种影响扩散到其他领域,使得汉语能够被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少。当然,使用人数越来越少和使用领域越来越少只是语言消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是,这已经足够使汉语沦为“次要语言”了。

    三、如何应对英语的知识性入侵

    1.加强有意识的保护。

    在面对强势语言的入侵时,弱势语言应该加强有意识的保护。这种保护既应该有由政府自上而下的,又应该有由民间自下而上的,其中,政府自上而下的保护更加有效、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在由政府机构主导的本族语言保护方面,世界上其他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法国成立了法语学会和术语委员会,用以监管和规定法语的使用并传播法语的科技术语,还有一个专门的政府委员会,其职责是对表达新概念的词汇进行草拟并编纂成字典出版;意大利早在1582年就成立了意大利语协会,1874年就出台了语言纯洁的政策;挪威人在1990到1995年间发起了语言环境保护运动;以色列于1890年成立了语言委员会,其在1953年改名为“希伯来语言协会”并成为官方机构;德国在1997年建立了德语保护协会,一年后联合奥地利和瑞士发起了官方的德语改革运动,把那些带有外来语书写特征的词汇本土化,使之符合德语的书写规范;俄罗斯也同样重视对俄语的保护,2000年2月,俄联邦政府组建“俄语委员会”,给政府提供国家语言政策咨询。

    这些国家的政府机构都为保护本民族语言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在强势的英语面前,有些努力的收效甚微,但他们在维护民族的认同感,保护文化的传承性方面作出的贡献不可忽视。这些努力和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对本族语言产生的新词进行编撰,比如法国;二是注意外来词汇的本土化,比如德国。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同样在发展和变化,一种活跃的语言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词汇产生。当一个词汇的社会认可度达到一定程度,其在事实上就已经成为可以推广使用的新词汇了。及时地对这些新产生的词汇进行收集整理,并编纂进字典,可以避免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群内部出现“外语感”,而这正好是语言消亡的其中一种途径。在对外来词汇尤其是英语词汇进行本土化的时候,汉语还面临与欧洲各族语言所面临的很不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太过巨大,这使得我们无法像德国处理外来语那样使之在发音和拼写上符合德语的习惯。很多时候,在本土化英语词汇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生造一些词汇,甚至新造一个词来代替,化学元素名称的翻译即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努力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做可以保持汉语本身的语法特性,并且丰富汉语的词汇。正如吴娜老师在论文《警惕英语的知识性入侵》里所说,开放性也是英语能够成为强势语言的原因之一。汉语这一点上可以向英语学习,保持开放性,接纳新鲜的词汇甚至是外来的词汇。但是,这种接纳要建立在保持汉语特有的语法特性的基础上,对英语缩略语的处理最能体现这一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英语缩略语进入了中国人的日常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经济方面的。WTO,PPI,CPI等层出不穷。很多情况下,在使用这些缩略语时,我们直接就借用了英文的写法和读法。久而久之,这些缩略语就成为了鸠占鹊巢的入侵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提倡大家使用这些英文缩略语的中文翻译。中央电视台要求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不得使用英文缩略语,而应使用中文全称或者中文缩略语,这也算作出了一个表率。

    2.增加汉语的知识量,加快汉语知识更新的速度。

    要想从本质上抵御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增加汉语本身所包含的知识量,加快汉语知识更新的速度。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想从根本上抵御他人的欺侮,最根本的是要强健自己的体魄。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从国家层面上,政府应当以实质性的行动来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增加研究经费的划拨。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提高高校教师的收入,给予高校教师宽松的研究环境。因为高校教师是基础研究的主体,而基础研究要出成果往往时间跨度较大。只有高校教师不为衣食发愁了,才可能潜心下来进行基础研究。

    四、结语

    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使汉语在我国沦为次要语言并最终导致汉语的消亡。为了抵御英语的知识性入侵,我们应该实行对汉语的有意识的保护,并且增加汉语本身包含的知识量和加快汉语知识更新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吴娜.警惕英语的知识性入侵[J].现代企业教育,2009(5月下):174-175.

    [2]郑际根.“语言帝国主义”对现代汉语的“入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0,29,(10):192-194.

    [3]李宜强.霸权英语与世界语言多样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0-121转124.

    [4]邢加新.刍议英语霸权现象[J].语文学刊,2009,(4):21-22.

    [5]宋银秋,穆婉姝.对西方自由主义视角下“语言消亡”不同诠释的批判[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77-180.

    [6]余富林.英语缩略语“入侵”汉语的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2,(3):41-43.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语 知识性 英语 如何应对 入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