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时间:2021-01-30 08:02: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货币区域化有利于节省兑换费用,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消除货币风险和清算风险,对于区域内各国进一步加强经济协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货币区域化的涵义和货币区域化的理论与实践,接下来结合现实分析人民币区域化现在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从而得出结论: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条件正在日益成熟,国外环境机遇难求。人民币区域化已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关键词:货币区域化;人民币区域化;环境分析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要求,保持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国务院于2009年4月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2009年7月1日,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后,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人民币区域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货币区域化的涵义、理论和实践出发,讨论人民币区域化现在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一、货币区域化的涵义

    货币区域化,从国际货币所体现的职能角度来理解,通常是指某国通过制度安排的某区域货币,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居民和非居民所接受,并在该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的过程。

    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在目前阶段,人民币的区域化并非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货币一体化,而是通过与区域内货币的长期合作和竞争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人民币区域化有利于我国用货币换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际资源;降低我国对外交易的成本,为我国与区域内居民的经济交往提供便利;促进我国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货币区域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货币竞争与货币替代理论

    如果本外币之间的货币兑换与对外经济交往相关性很低,甚至无关,而且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空间上具有普遍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替代(董寿昆,1997)。影响货币替代的因素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使用成本。货币的价值从长期来看由一国的经济实力决定,而在短期则由一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定。政府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尤其是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和效果,可以对本国货币价值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货币使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竞争本质上就是一国经济实力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竞争。

    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参与货币竞争,并试图在区域内替代其他货币的过程。根据货币替代理论,最终实现人民区域化,就要提高人民币价值,即加强我国经济实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人民币币值稳定等。

    (二)欧盟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货币区域化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欧盟货币一体化,即欧元的产生。欧盟货币一体化其实质是为了货币金融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在这个联盟内部,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外则逐步实行统一的汇率,最终要实现货币统一,即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同时,建立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负责保存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发行共同货币,并决定货币联盟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

    欧盟货币一体化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大致过程可以归纳为:欧洲支付同盟(1950)→欧共体(1958)→欧共体内欧洲货币体系(1979)→《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三步走战略(1991-1999)→欧元正式启动(1999)→欧元国原来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盟货币一体化最终完成(2002)。欧盟货币统一,使得资源在整个欧盟实现有效配置,为西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和汇率投机。实践证明,欧盟货币一体化在增强欧盟整体经济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到2008年6月,欧盟拥有3.75亿人口、GDP为7.88万亿欧元、占世界GDP的25.4%。

    三、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经过几年的推动和发展,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缓慢而实质性地向前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人民币的贸易地位已从计价货币部分提升至结算货币,而在国际货币选择上,无论从私人部门看还是从官方角度看,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媒介货币是国际货币选择的基础和核心。这说明人民币区域化由此迈出重要一步。下面就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外环境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环境

    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要积极大胆地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一般来说,一种货币要成为区域性货币甚至成为世界货币,货币发行国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具备吸纳他国资本、产品出口的巨大市场;二是拥有稳定的币值;三是提供开放的、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国内金融市场。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贸易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人民币区域化条件正在不断成熟,人民币必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货币。

    1.中国具备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区域关键货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市场选择的基础是货币发行国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英镑和美元称霸世界时,英国和美国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枢纽。德国马克和日元在成为全球主要国际货币时,德国和日本的经济都在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7年更是保持了GDP年均10.6%的增长速度。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中国具备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由直接手段变为间接手段,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随着财政、金融、外汇、投资和流通等领域中的改革正在深化,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这一切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稳步发展的同时,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物价水平总体上来说变动幅度不大,这保证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3.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所做的“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使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公信力大大提高,同时政府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的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并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新汇率体制的实施,人民币进入了缓步升值期,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为2 43%、3.13%、6.9%和6 9%。

    4.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首先,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08年底,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银行在华设立237家代表处。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基本面健康,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拨备充足,盈利情况较好,流动性充足,主要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截至2008年底,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万亿元(见表一).同比增长7.37%;各项贷款余额7,305亿元,同比增长5.09%;各项存款余额5,974亿元,同比增长34.82%。另外,外资银行经营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再次,中国银行业也逐步走向世界。截至2008年底,5家大型商业银行共有78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共收购(或参股)5家境外机构,涉及收购金额约合71.3亿美元。2008年10月,招商银行纽约分行正式开业,这是美国1991年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一家中资银行分行。

    (二)人民币区域化的国际环境

    1.人民币结算方式在我国边境贸易中使用规模加大,这扩大r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加深了区域化程度

    周边国家的地区的居民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交换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在中蒙、中朝、中越、中缅、中老和中俄等边界地区,人民币在边贸和旅游消费中充当交易媒介。王雅范等(2002)认为蒙古境内大约有50%的流通货币是人民币,在与中国-接壤的蒙古西北五省地区这一比例达到80-90%,人民币已普遍在蒙古用于交易结算和商品计价。李婧等(2004)估算2002年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达1236.1亿元,而且这一规模自1994年以来的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李扬等(2004)认为由于存在地下金融“汇兑”通道,人民币——港元基本上可以说是实现了“自由兑换”,并认为人民币在香港存量不大,但流量较大,2003年估计为500-700亿元之间。韦剑(2008)认为一直以来,中越边贸成交额中以人民币结算的达90%以上,部分口岸甚至高达95%以上。据估算,人民币在越南存量应在35亿元以上。我国政府先后与越南、蒙古、俄罗斯、尼泊尔、朝鲜等国签订了边境贸易结算合作协议本币结算在边境贸易中被广泛使用。

    2.次级债危机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变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世界各国为美国金融危机背负了巨大的风险与损失,各国因此蒸发掉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而美国自己却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保护。

    仍在蔓延和持续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很大范围内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为资本流入亚洲新兴市场地区提供了机遇,也为人民币扩大国际影响、增强国际间的信用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有效说服外商接受采用人民币计价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并且,由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及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关系迅速发展,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外部经济体的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币扩大国际空间、促进区域一体化创造了一定条件,提供了战略机遇。

    3.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区域货币联盟或区域单一货币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而单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区域单一货币提供了有利的实施条件。中国与东盟十国已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在此背景下,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的人民币经济区呼之欲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大好契机,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内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再继续使用不断贬值的美元进行国际结算了。中国应当利用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人民币经济区的形成,尽快使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从而进一步成为重要的世界货币。

    四、结论

    根据货币替代理论,货币竞争引起货币替代。在货币使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竞争本质上就是一国经济实力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竞争。通过对我国国内环境的分析,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宏观经济稳定、人民币对外币值稳定和内部金融环境不断改善,使得人民币区域化具有了一定的国内环境。2009年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中国政府实时地将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提上了日程。从国际货币职能上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区域内发挥支付结算货币职能,而这一职能正式人民币区域化的关键一步。

    另外,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由单一的主权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已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储备货币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多元化;加之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立已进入倒计时,并且周边国家的地区的居民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交换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使得建立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诉求。

    但是人民币在区域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首先,人民币在成为区域货币的过程中,面临着与日元的竞争,人民币要成为主导性的区域强势货币,日元会成为一个阻力。再者,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也未实现完全可兑换,不可能实现货币的国际化职能。所以说循序渐进地将区域化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必要途径是符合现实的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 国内外 人民币 区域 环境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