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故事中的故事》:一部诗意的动画电影

    时间:2021-02-25 07:56: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故事中的故事》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展示了导演诺因斯坦对俄罗斯文化、战争、童年生活等的一种片断记忆和感受,并对战争和人类社会做出了反思。影片故事内涵给人无限丰富、沉重的感觉,使得影片有一份沉甸甸的份量。

    [关键词] 诗意;记忆;战争;社会

    《故事中的故事》在俄罗斯被普遍认为是整个时代最具有创新性的动画艺术家之一的尤里•诺因斯坦(1941— )创作的第五部作品,是诺因斯坦与妻子雅布索瓦、摄影师曰考夫斯基继《苍鹭与鹤》《雾中刺猬》后第三次合作的结果,是诺因斯坦强烈的原创性和鲜明的个人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他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短片。尤里•诺因斯坦因导演《第25日:第一天》(1967年)、《克尔热茨河之战》(1971年参与导演)、《狐狸与野兔》(1972年)、《鹭与鹤》(1974年)、《雾中刺猬》(1975年)、《故事中的故事》(1979年)6部短片于1995年赢得了俄罗斯“艺术和文学最高成就”的独立成就奖,也因本片和《雾中刺猬》两部短片被批评家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画家”。

    一、诗之貌:战争记忆,班驳陆离

    影片讲述了一个“不在场”的战争故事。“战争片一般分为这么三种:其一,史诗性的,表现战争本身;其二,写战争英雄且主要指那些把握战争走向的决策者;其三,是表现战争中普通人的心灵创伤,这就带有很低沉的反战情绪和对面前的战争的深刻反思。”①《故事中的故事》显然在讲述一个战争给人造成的创伤和阴影的故事,影片没有刀光剑影、屠戮生灵的血腥感和暴力感,但无论声音还是影像,处处体现了战争给人造成的创伤和阴影。昔日温馨的家园,现在人去楼空,庭院深深、残叶飘零、野菜萋萋;桌布飘飞、列车狂啸、炮声轰鸣、消失的男人、乱飞的战书、凄婉的音乐、孤灯夜下的女人像幽灵一样去追寻亡魂;公园里男人们凄凉地走在雪地里、复员的父亲已经残疾了……一切迹象都表现了人们遭遇战争的生活情景。

    影片又是一部描写战争对于儿童影响后的成人记忆的影片。诺因斯坦曾说他的影片源于他孩提的生活、俄罗斯的文化、其他的艺术作品(诗歌和绘画)和审查制度的烦扰的关系。诺因斯坦于1941年生于俄罗斯,他一家人在二战中被迫撤离,于1943年他被带到了莫斯科。由此可见,二战对他的童年生活和情感的影响是具体而实在的。比如落叶飘飞中的院落和汽车就是以他在莫斯科成长时期邻居的房子和旧汽车的照片为基础,婴儿吸吮模拟于他朋友家哺乳小宝宝的情景,小灰狼的忧郁的眼睛则来自于杂志上一只被拯救的小动物的照片的灵感。

    然而,影片的独特性更在于诺因斯坦把孩提时代一切能够记忆的事物、自然现象(风、火、雪、雨、河水等)、植物世界(神秘的苹果、土豆、树和树叶等)、动物世界(小灰狼、毕加索公牛、鱼、猫、鸟等)、人类社会(母亲、父亲、婴儿、小女孩、诗人、旅人等)和艺术世界(童谣、绘画、诗歌)等信手拈来、贴切表现。这些事物大多都是运动的,如风吹雨淋、雪花飘飞、落叶缤纷、吹动的桌布、远去的火车、摇篮的摇晃、婴儿车的摆动、跳绳的晃动、小灰狼荡秋千、鱼儿游动、船在大海中飘摇、舞动的探戈、飘落的苹果……而且由于对于每个形象,诺因思坦使用剪纸法,逐格设计动画,而不是用传统两维赛璐珞动画中常用的主画格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极敏锐感觉来分配时间,但影片的时间掌握、运动规律把握非常到位、准确。这使得影片视觉流动,极具穿透力,真正体现了动画中动的本性。这些流动中的形象,为影片提供了磅礴而丰富的信息量,令人印象深刻地感受到了诺因斯坦对俄罗斯文化、战争、童年生活等的记忆下对俄罗斯民族那种凝重的历史反思。

    二、诗之律:时空交错,跌宕反复

    影片以小灰狼的视点去构建整个故事,它并不是如一般动画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述故事,而是按照现代主义影片的构成法则,以自由的非叙事风格,把不同人物、不同道具、不同场景、不同时空进行交错,反复剪辑,让我们穿越在现实和意识、梦和真、历史和现在之间,获得一种意犹未尽的丰富感觉。诺因斯坦20岁时就在前苏联最大的电影制片厂——索尤斯姆尔特电影制片厂担任全职。就在那里,对动画片不感兴趣的他发现了电影,尤其是谢尔盖•爱森斯坦的作品时,给了他巨大的影响,并激发了他当导演的梦想,进而深谙蒙太奇理论精髓。影片以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诗的意境,借交叉或并列蒙太奇的手法,用影像和声音来构成时间艺术的复杂结构,从而获得了一种诗意效果的剪辑。

    影片大体表现了三个不同的时空,婴儿时空、童年时空和现实时空。婴儿时空是一扇光亮的门洞开,门里面是泛黄的背景下,人们平静、安详地生活。小女孩和毕加索公牛玩跳绳、诗人在写诗、父亲打鱼归来、母亲洗衣带着小宝宝……完全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生活。这个时空影片出现了三次,但每次都有些许的变化;童年时空是一家三口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公园里,小孩在树下吃着苹果,做着白日梦,突然被要离开的父母强行带走,留下的是被咬了几口的苹果。这个时空也出现了三次,后面两次都是小孩做着白日梦,吃苹果的情景;现实时空是人们遭遇战争的生活情景。落叶飘零的院落,突然风吹起了桌布飘飞,列车狂啸远去,留下了孤独的院落中小灰狼独自玩耍。在火光里男人们和女人们拥抱着舞蹈,忽然女人们怀里的男人们都消失了,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信笺纷飞,噩耗不断,留下的是孤灯夜下,女人形影相吊。这个时空小灰狼独自在院落徘徊也不断出现,舞蹈场面也被打断间隔进行。

    三个时空交错进行,反复重奏。整个故事仿佛在时空碎片中被重组,反复吟唱,出现了一种诗意的韵律美。这种反复重奏并不是单调的,它如马塞尔所说“反复不停……在好的文学作品里,像是隐藏的真相,被某种物质揭露。”②苹果被小孩不慎丢掉、诗歌被小灰狼偷走、男人们的消失,三个时空里的情景彼此之间似乎没有关系,但是在反复重奏中加强了我们对他们在主题上的联系深入了解,这也许就是一种诗的隐喻,隐喻某种和谐之下的真相,战争破坏了和谐,战争剥夺了童真和幻想,战争强化了人类的心灵的创伤。

    影片视听语言独特。全片除了开场的摇篮曲有人声外,没有一句对白,但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民间特色的摇篮曲、俄罗斯风琴的音乐以及巴赫和莫扎特音乐的部分选录,使得影片具有一种浓浓的怀旧感和伤感。尤其是莫扎特那种欢快、甜美的音质和巴赫那种带有宗教意味的旋律在童年时空的先后运用以及先前的巴赫乐曲已经在婴儿时空出现,这种交错重复运用为影片的深沉内涵注入了一股更大的能量源泉。全片的影像具有一种梦幻效果,这种梦幻风格得益于诺因斯坦在绘画和插图画上养成的技巧,作品的方方面面都能见出他精心的构思和对细节的关注。他利用剪纸艺术,将绘制、剪出角色的身体部位,以适合特定场景中各种可能的表现方式和必需的衔接方式,被仔细放置于一架垂直动画摄影机下,将多层图片置于镜头下,每一层都被下一层图片提供部分视像,通过调整镜头的光圈和快门时间,创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诗意幻象。

    诗意的效果剪辑是一种累积法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把没有物质联系但主题联系却十分密切的形象并列起来,因此观众能立即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俄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方法同诗歌中的隐喻有相似之处,并且从此人们一直把这种方法同杜甫仁科和普多夫金的“诗的风格联系在一起”。③诺因斯坦深谙此道,他的《故事中的故事》就是一首诗、一首让人想象无穷的诗。

    三、诗之意:忧郁感伤,深刻反思

    影片仿佛一首诗,美丽而忧伤。影片有一系列意象化的镜头,如苹果、诗、光之门、火、土豆等,使得影片获得了一种象征和隐喻,从而获得了一种意犹未尽的言外之意。而这些意象化镜头在重复、反复和交错中完成和加强了诺因斯坦对战争和人类社会的思考。

    苹果的言外之意是明显的。苹果出现在现实时空和童年时空两个地方。影片第一个镜头是以一个苹果特写开始的;随后小灰狼抱着婴儿在森林中奔跑也出现了同样的苹果;还有在白雪皑皑的公园里,小男孩在吃苹果、幻想着和鸟儿一起吃苹果。这几个地方苹果意象的不断出现,仿佛预演一个神话伊甸园发生的故事。人类的诞生、人类的劣根性(七宗罪之一 ——贪婪的膨胀)、人类的幻想都与苹果息息相关。

    诗之于生命,小灰狼偷走了诗人的诗逃往森林,在森林中发光的诗变成了婴儿。诗对于诗人来说就像婴儿对于母亲,诗就是诗人的孩子,它也是有生命的,偷窃、诗、婴儿寓意着战争和生命的关系。

    光之于最初的人类社会,婴儿诞生第一眼之所见的就是光,光是人类社会的开始。小灰狼慢慢靠近的那个发光的门,门里朦胧的、泛黄的背景下,干家务的干家务、打鱼的打鱼、游戏的游戏、做梦的做梦、追梦的追梦,彼此之间没有敌意与猜忌,只有安详平静地生活。这正是诺因斯坦想象的人类社会存在之初的一种状态。在这种最初的人类状态中,动物(毕加索公牛、鱼、猫等)、植物(苹果、树等)、人(小女孩、小男孩、诗人、旅人等)的基础都是一致的,这个基础就是“完美的自然”,在这个“完美的自然”中,他们平等、友爱、和睦共处。

    但是,无论是伊甸园情境、森林故事,还是最初的人类社会,总被诺因斯坦不情愿、无奈地加入了一些现实的因素。公园里随着带着“拿破仑帽子”的父亲的离去,小男孩被强行带走,苹果掉在地上,他突然带上了一顶“拿破仑的帽子”紧随父母步伐。童真和幻想被彻底打破了;婴儿时空中诗人作诗不成的状态正是隐喻了当时导演面对审查制度的一种困惑和焦虑的状态,审查制度扼杀艺术作品不亚于战争摧毁生命;而那个梦幻世界中的旅人形象,却一直在追寻着。我们知道旅人往往是追梦的代表,然而他却成了婴儿时空的过客,无法驻足,只能继续追寻。人类社会迈着前行的步伐,但是否一如旅人追寻的最理想化社会?混沌开化的人类社会状态是始点还是终点,这是诺因斯坦辩证的思考。

    总之,影片讲述了一个战争的故事,战争背景下又是一个人类社会故事,这也许正是片名《故事中的故事》之由来。影片故事内涵给人无限丰富、沉重的感觉,使得影片掂起来有一份沉甸甸的份量。诺因斯坦的多数著名动画作品都有一种淡淡的伤感,这种忧郁在其他俄国艺术家那里也明显存在,应该与他们生存的社会有一定的关系。“德俄战后又有750万俄国人死于非命,与此相比,整个二战死亡的俄国人是410万。当权者不承认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任何没有正式记入个人工作档案的事情,找工作时都毫无用处。家庭对诺因斯坦个人影响似乎更大些,他说他很在意自己的孩子对动画的评价,希望从孩子的角度理解生活。诺因斯坦对人类状况的细微处兴趣日浓,并将之带进动画”,④带到《故事中的故事》。

    注释:

    ① 沈贻炜:《电影的叙事》,华语教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2页。

    ② 电影《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对阿贝婷说的话语。

    ③ 斯坛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359页。

    ④ 李斯里、非尔彼林、夏曼:《沿着白路》,《视与听》,1994年版,第20-21页。

    [作者简介] 陈可红(1977— ),女,文学硕士,浙江传媒学院影视动画学院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 诗意 事中 动画电影 故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