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被书坛盛誉掩盖的诗人、作家

    时间:2021-02-27 07:54: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提起李白凤的名字,古城开封书画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名鼎鼎。先生真草隶篆无一不精,秦铭汉石风骨,商彝周鼎精神,乃当之无愧的书坛翘楚。殊不知,李先生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进步青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李白凤先生创作的旧体诗词计六百二十八首(包括集句十一首),大部分未曾公开发表过,内容主要为抒发情志抱负的咏怀诗,怀念亲友故旧的寄赠诗,品读书籍绘画的题咏诗以及表达读史心得的纪事诗等。诗风词风质朴凝练、沉郁悲壮、意蕴深长,具有深广的内涵,显示了李白凤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白凤因带头闹学潮且在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等,被学校勒令退学。后转入青岛市立中学读书。这时期,李白凤在进步人士杜宇开办的荒岛书店结识了臧克家、于黑丁、崔嵬、吴伯萧等文艺同好,并开始在《青岛时报》上发表文章。

    抗战爆发后,李白凤于一九四一年秋辗转来到桂林。在这里,相继结识了端木蕻良、尹瘦石、陈迩冬、熊佛西、田汉等文化界名流,并经端木蕻良介绍,结识了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与柳老频繁的交往中,李白凤开始了旧题诗的创作。一九四二年冬,几位文友在桂林普陀山小叙,尹瘦石为陈芦荻作《芦荻图》一幅,田汉、端木蕻良、李白凤各题七绝一首,陈芦荻步原韵奉答。这是目前所知的李白凤先生最早创作的一首旧题诗。

    据目前掌握资料来看,李白凤先生生前公开发表的旧题诗词并不多,仅有二十二首。一九四三年文艺杂志《大千》第四期刊载了尹瘦石撰写的文章《榴园诗画》,文中引用李白凤先生为其治印边款中题写的七绝一首;一九四四年一月出版的《大千》第五六期中,发表有李白凤先生怀赠柳亚子、熊佛西等师友的《拟古十七首》;一九四七年秋,上海某报刊(仅存残页)专文介绍李白凤先生的书法篆刻,其中载有其自作并书写的《秋夜独坐偶成四绝句》。李白凤先生去世以后,夫人刘朱樱女士曾整理部分诗词,先后发表在《奔流》《滇池》等期刊上;其他人出版的作品和撰写的纪念性文章中也偶尔引用了几首,总体数量不大。

    李白凤先生作为亲历二十世纪战争烽火与政治风浪的文人学者,虽饱经人世沧桑、文苑冷暖,却始终崇尚“学术之自由,精神之独立”的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转化成创作动力并融进他的血液里,使他即使在蒙冤受屈、生活困顿的漫长岁月里,依然呕心沥血、潜心治学、笔耕不辍。在陆续完成《东夷杂考》《古铜韵语》《周易“爻变"辩证规律》《彝铭流变初探》《殷商铜器拾零》《款识学》《存疑斋说器》等学术专著的同时,还创作了千首以上旧题诗词,因此在《不眠再报黄永玉三首·其二》中言:“飘零独我诗千首,腾达知卿画满船。”然而经数年收集整理,亦仅得不足七百首。其曾结集的《呕堂诗抄》二卷、《甘淡泊室诗抄》二卷,《存疑斋诗文集》及《残唐五代纪事诗》等下落不明,苦无觅处,着实令人惋惜。

    李白凤先生各个时期创作的新诗一百三十八首,包括《南行小草》《春天·花朵的春天》和《北风辞》三本诗集以及十四种报刊上发表的新诗,基本反映了李白凤的新诗创作成就。李白凤的新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作充满现代朦陇意象,清新脱俗;抗日战争时期之作满怀爱国热忱,控诉战争,呼唤救亡图存,洋溢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解放战争时期之作则充斥辛辣犀利的政治讽刺意味,同情劳苦大众,渴望光明与和平;新中国成立前后创作的作品则多抒发了呼唤新生活、歌颂新中国之情。

    李白凤先生最早发表的新诗应为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星火》第一卷第二期上刊载的《无题》;当年该刊又陆续发表了八首新诗、两篇随笔和一篇评论。随后的两年里,《小楼》《梦》《白莲》《八个如云的幻想》《凤之歌》《不遇》等数十首诗歌陆续发表在《新诗》《小雅》《诗志》等刊物上。而《小楼>和《梦》这两首诗被闻一多选入《现代诗钞》之后,海内外多种选本纷纷转选,成为李白凤新诗的代表之作。《小楼》写于一九三六年春夏之际,当时李白凤住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居所附近西园寺的钟磬声、小河里的浮萍、临水的楼窗以及新婚不久的妻子都成为诗中描述的意象,感情真挚,言词蕴藉,想象瑰丽,诗风 “清新脱俗,有何其芳的委婉、戴望舒的冷艳”,意象新奇而又难以捉摸,为新诗散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奠定了李白凤作为现代派诗人的地位。

    抗战期间,国土沦丧,生灵涂炭,民族危亡,李白凤的诗风随之转变,创作的主旋律转向控诉战争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呼唤和平与胜利,歌颂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伟大壮举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陆续发表了《血债》《寄任侠》《血宴》《枪与血》《放火者》《火之成长》《五月柬路易斯》等。而费时数年精心创作的《英雄的梦》,规模宏大,分上卷、中卷和下卷,每卷三曲,每曲千行,总诗长达万行,笔致细腻流畅、奔放,为血与汗缀成之鸿篇,应为抗战期间长篇叙事诗之冠,遗憾的是,受条件限制没有搜集到。

    一九四六年五月,李白凤一家辗转来到上海,结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三年内战,贪污腐败、物价飞涨等频频上演,尤其腐朽的政治,令李白凤深恶痛绝。这一时期,他先后创作了《吃罢!》《拍卖行》《饥饿的银河》《毒蜘蛛》《舞厅里的男女群像》《黑色的诅咒》等诗以及《油腔滑调集》诗歌百首,揭露了国统区的世间百态,无情鞭挞了专制者的丑恶面目。而在《前进呀!同志》《苦难的人们》《北风辞》《远方》《北平啊!》等诗中,李白凤则满怀热忱,抒发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表达了对光明、和平的渴望和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一九四九年以前,李白凤先生出版的诗集有《南行小草》《风沙》《渔唱》《采旗谣》《春天·花朵的春天》《北风辞》等,然而多番努力之下,仅收集到其中三本;新中国成立迄今,除个别选本偶有选录外,周良沛先生主编的《中国新诗库》第八集《李白凤卷》选录最多,有三十六首之多。

    李白凤从一九四四年开始出版小说集并在期刊上发表小说,由此推断其小说创作应在此之前。小说集《小鬼》一九四四年四月由桂林春草书店(一说高望书店)出版发行,《囚徒的爱与死》发表于《文学创作》一九四四年第二卷第六期,《韩国少年》载于《大千》第七期,《孩子们》一九四六年由上海點滴书屋出版。

    李白凤先生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九年间创作发表的小说十九篇,包括《马和放马的人》《芳邻》两部小说集和发表在文学期刊上的七篇小说,基本反映了李白凤先生的小说创作成就。

    小说集《马和放马的人》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巴金收入其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十集”,计有《多伦格尔的黄昏》《冰河封冻期》《马和放马的人》《狼——我们底敌人》和《游动在桑干河两岸》五篇小说。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塞外贫瘠土地上的牧民、车夫、猎手与严寒、风沙、野兽、疾病作抗争的故事。还讲述了雇工们被逼走投无路,上山参加游击队,跟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的壮举。尤其多伦格尔草原上那粗犷原始的民俗风情和牧民们充满血泪的生存状态,给读者以强烈心理震撼。小说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悲悯情怀。

    小說集《芳邻》一九四八年十二月由上海大家出版社出版,为“大家作品丛书”第二部,收录《人头》《芳邻》《校长太太》《荷莱吴小姐》《曹课长》《莫洛托夫面包篮》和《章植医生》七篇小说,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触为读者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芳邻》之中的泼妇、生财有道的校长太太、交际花荷莱吴小姐、升迁有术的曹课长、吝啬却又多子的处长夫人和不问世事的章植医生等,反映了在抗战时期特殊社会背景下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扭曲的精神面貌,真实再现了生活在黑暗统治下的中产阶级众生相。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学期刊上刊登的这七篇小说也各具特色。《查账》《金银祸》《败类》《怪人的家事》描绘了内战时期上海小市民的状态和心理;《小巷风景》《煤黑子》讲述的是北平解放前夕的市井故事;《洗马河传奇》则和《马和放马的人》同属一类,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小说。

    李白凤先生生逢乱世,大半生都在漂泊中度过,足迹遍布北平、宣化、蔚县、天津、青岛、徐州、苏州、西安、南京、宁乡、芷江、宁波、香港、恩平、南宁、桂林、独山、平乐、赣县、上海等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诗人特有的敏感赋予小说感人至深的艺术内涵,表象背后揭露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一九四七年,茅盾在上海为《李白凤印留》题词中曾经这样评价他:“足迹遍大江南北,生活经验丰富,故其治印、写诗、写小说,莫不卓特。”

    光阴荏苒,弹指间,李白凤先生离开我们已四十年矣。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先生的高贵品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永远是吾辈学习的典范。

    深切缅怀李白风先生。

    相关热词搜索: 书坛 盛誉 掩盖 诗人 作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