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陈忠实文学之路上遇到的三个人

    时间:2021-02-27 08:02: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忠实文学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人是赵树理。赵树理可以说是陈忠实未见过面的文学启蒙老师。

    陈忠实读书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中学语文课进行改革,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汉语课本讲语法,陈忠实说这是他最厌烦的一门功课;文学课本收录的是古今中外的诗词、散文、小说名篇,陈忠实说他对这门课最喜欢学了。

    给陈忠实的生命注入文学因子并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文学课本中的一篇课文《田寡妇看瓜》。这是一篇很短的小说,作者赵树理。陈忠实学了这篇课文,十分惊奇:这些农村里日常的人和事。尤其是乡村人的语言,居然还能写进文章,还能进入中学课本?他暗自思量,这样的人和事,这些人说的这些话,我知道的也不少,那么,我也能编这样的故事,写这种小说。当时的陈忠实,以一个农村娃的身份处在城市学生中间,处处感到卑怯,因此,“我也能写这种小说”的念头在心里悄悄萌生,却还不敢说出口。但他对文学的爱好和冲动却无法遏制。他第一次踏进学校图书馆的门,寻找赵树理,借到了赵树理的中篇小说单行本《李有才板话》和赵树理的另外一本短篇小说集。赵树理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作家,他十分熟悉北方农民生活也热爱写农民,他写的那些有趣的乡村的人和事,陈忠实几乎都能在自己的村子里找到生活原型,读起来特别感到亲切,因而读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

    对赵树理小说的阅读使陈忠实对小说有了感觉和兴趣,新来的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又让他们自由命题写作,陈忠实便在作文本上写下了他平生第一个带有创作性质的短篇小说《桃园风波》。据陈忠实回忆,这篇习作大约有四千字左右。他依一个老太太的故事写这篇小说,同时学赵树理,给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起了绰号,故事是村里发生的真实事情,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初级转入高级,把留给农民的最后一块私有田产——果园也归集体,在归公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冲突事件。陈忠实认为,这是他写作的第一篇小说,已非以往所写的一般作文。这一年是一九五七年,陈忠实十五岁。

    陈忠实文学之路上遇到的第二个人是刘绍棠。刘绍棠使陈忠实对文学的“天才”问题有所思考。

    陈忠实对文学刚刚发生兴趣时,正在上初中二年级,此时全国“反右”正在进行。语文老师车占鳌是一位初出茅庐的中文系大学生,常在语文课上逸出课本内容,讲某位作家某位诗人被打成“右派”的事。讲到“神童”作家刘绍棠被定为“右派”,给陈忠实的印象最为深刻。少年陈忠实觉得“天才”、“神童”比“右派”帽子更为神秘,对刘绍棠很感兴趣,想看看这个“神童”在和他相近年龄时所写的小说是什么样子。他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刘绍棠的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读了很喜欢,五十多年后还能记得小说开头的一些句子。在这部小说集的“后记”里。陈忠实发现,“神童”刘绍棠谈到他对肖洛霍夫的崇拜和对《静静的顿河》的喜欢,爱屋及乌,沿波探源。陈忠实又开始阅读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刘绍棠,被誉为“天才”的“神童”作家。在当时的中国驰誉一时,影响很大,对当时的青少年文学爱好者极具神秘性和吸引力。

    陈忠实文学之路上遇到的第三个人是柳青。如果说,是赵树理的作品对陈忠实进行了文学启蒙,触发了陈忠实对文学的爱好,赵树理应该算作陈忠实的第一个文学老师,而“神童”刘绍棠的创作,加深了陈忠实对文学的喜爱,那么,柳青,则是陈忠实的第二个文学老师。陈忠实后来说,他读了柳青的《创业史》之后,就把赵树理放下了。他对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的阅读,“几乎是大半生的沉迷”,他前后买了丢了、丢了又买了九本《创业史》,这对他来说,“是空前的也肯定是绝后的一个数字”。由此可以想见柳青对陈忠实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九五九年春天。陈忠实在西安纺织城东边的西安市第十八中学读初三。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柳青新著长篇小说《创业史》即将在《延河》杂志连载,就早早地节省下两毛钱等待着。买到刊有《创业史》的《延河》一九五九年四月号,打开一看,正文第一页的通栏标题是《稻地风波》(《创业史》第一部最初的名字),背景是一幅风景素描:隐没在雾霭里的终南山,一畦畦井字形的稻田,水渠岸边一排排迎风摇动的杨树。在陈忠实看来,这里所描画的,完全就是他从小看惯了的灞河风景,如今看去,熟悉亲切中,还别有一番诗意。他从邮局急匆匆返回学校,迫不及待地读完小说“题叙”。心中荡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阅读感受。这部小说那种巨大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其语言深沉的诗性魅力。尤其是对关中人性格和感情的细腻而透彻的描写,都让陈忠实欣赏不已。陈忠实同时也惊奇不已,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竟然还蕴藏着作家创作的丰富素材!大家熟视无睹的关中乡村这些人和事,在柳青笔下,竟然是如此的生动诱人!这使陈忠实第一次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陈忠实还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几次忍不住走出学校大门,向南眺望,远处便是隐约可见山峰沟谷的终南山。而在离他不过四五十里地的神禾原下,就住着柳青。君住城南,我住城东;地隔一原,心向柳青。陈忠实觉着,他发自心底的真诚的崇拜发生了。陈忠实在当年的初中毕业照上。手中还特意拿了一份刊有《创业史》的《延河》,由此可见柳青及其《创业史》在他心中的地位。

    陈忠实后来进入社会,确定文学创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创业史》更成了枕前必备读物。1973年他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接班以后》,许多人读了说陈忠实的语言像柳青。编辑把这篇小说送给柳青看,柳青阅读时有多处修改。后来陈忠实见到柳青的修改稿,对修改之处一字一句琢磨,颇多领悟。陈忠实后来到南泥湾劳动锻炼,除了规定必带的《毛选》,还私藏着一部《创业史》,在南泥湾的窑洞里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陈忠实早年的读书,主要是小说,几乎没有见他提过散文、诗歌和戏剧,更不要说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历史、哲学、文化一类书籍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诗歌和散文或者干脆说诗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的属于文人或者说是知识分子型作家的雅好。陈忠实的文学趣味不在这里。这也是他后来几乎不写诗(平生只写了一首自由诗。写了二三十首不讲究格律的旧体诗词),散文(多数为五十岁以后之作)也写得不是太讲究的原因。陈忠实似乎从一开始,就在潜意识里给自己定位为一个小说家。

    陈忠实早年的文学阅读塑造了他的文学理想,也塑造了他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最终凝结为一点,那就是乡村,乡村生活和乡村情结。一九八二年七月,陈忠实结集出版的平生第一本书也是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就名为《乡村》。

    (选自《中国作家》2009年第10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三个人 路上 陈忠实 文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