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毛边书:像做收藏品一样做一本书

    时间:2021-03-02 07:53: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电子阅读、碎片化阅读日盛的今天,有一帮爱好传统文化的人仍在坚持最本真的纸质阅读,甚至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的毛边书阅读及收藏,作为当下的一个编辑,从毛边书的起源及价值等来探讨怎样做好一本毛边书。

    关键词:编辑;出版;阅读;毛边书

    作为一个图书出版从业近20年的编辑,近来偶然闯进了一个毛边书发烧友的群体,在跟他们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我从实践到理论,比较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小众的图书出版品类,深感兴趣盎然,想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次,我责编的一套图书下厂付印,厂里在大批量装订之前,送来了未包封面未裁边的装订样书,条三十二开本,锁线装订,书脊还未刷胶,三边都还未裁切。整个书看起非常清爽,手感也特别轻盈柔软,看上去别有一番朴拙的韵致,让人爱不释手。我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组图片并感慨:突然爱上还没包封皮、没切边的毛边书。结果,朋友们的评论让我如获至宝:“毛到极致的毛边本啊”,“你早就该爱上了”,“值得收藏啊”……

    这条信息不久就引来了行家。在一位朋友的精心安排下,我结识了本地一位资深藏书家——成都毛边书局创始人傅天斌。傅先生在全国的“毛边党”当中是非常有名的,他有一个经营了二十年的毛边书局,这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经营毛边书的个体书店。他带来几本经典的毛边书,记得有1933年由东北哈尔滨五画印刷社出版的由三郎(萧军)、悄吟(萧红)合著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跋涉》毛边书,米黄色的封面上是萧军钢笔行草体的书名和作者名及年份。还有由上海荣华图书公司出版的《沫若译诗集》,有1929年水沫书店版的冯雪峰译著的《艺术之社会的基础》,还有一本民国时期的精装英文版毛边书,天头是刷了金粉的(美观且方便除尘)。后来我知道,这几本毛边书在这个收藏领域都是赫赫有名的。《艺术之社会基础》这本书毛边书,现在的价格应该不低于5000元;即便是1930年再版的,2017年年底在网上的价格已是1500元。那本《跋涉》毛边本,当时就只印1000册,书一上市发售,即遭到伪满洲国和日本特务当局查封并焚毁,可见能流传到现在的是少之又少了

    傅先生把我引入了毛边书的世界。《简明出版百科辞典》(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年)对“毛边书”词条的释义:指没切齐书口的书,即书籍三边切口保持折帖原状,不将书边切齐而装订起来的书。所谓的“书籍三边”,即天头(书顶)、地脚(书根)、翻口。毛边书,简单说就是图书在印制过程中,经过印刷、折页、配帖、装订、包本等工序之后,省略了最后一道“切边”的工序,而形成的一種“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三边切口保持折帖原状的图书版本形式,这是最初的毛边本,也称“原毛本”。后来,因为图书需要竖插书架,地脚毛的话,一是站不稳,二是书根也经不住反复的磨插,就改为只毛天头和翻口,不毛地脚的正宗毛边本了。地脚的齐是通过特殊的折页、配帖来实现的,待边阅读边用竹片刀裁切,自然形成一种手工裁切的毛边。傅先生特别指出,一些“伪毛边”恰好就是把天头和地脚做反了的,也就是做成了书的地脚是毛边的,而天头是齐平的。

    中国人最早接触与裁读毛边书的文字记载,则见之于曾国藩之子曾纪泽的《出使英法俄国日记》之中,时间是1880年6月27日(清光绪六年五月廿日的英国伦敦),曾纪泽当天日记:……饭后……诵英文,裁英文书二册。英、法书肆于新刻之书装订完后而纸张相连,不肯裁切,所以表其为新书也;华人贵旧书,西人好新书,亦相反之一端。(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由此可见,毛边本是一种舶来品,最早出现于欧洲的英、法、德等国家,后来传入东邻日本。1909年,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得到一位绍兴桐乡丝绸商兼银行家友人的资助,在东京先后出版了他与周作人共同翻译的两册外国短篇小说集《域外小说集》,鲁迅在印制这两本书时,首次采用了“装订均从新式,三面任其本然,不失施切削……且纸之四周,皆极广博“的毛边本图书的装帧形式。由于鲁迅周作人兄弟俩当年在中国现代新文学界无与匹敌的影响力,毛边书这种独具魅力、别有特色的书籍版本形式就开始正式传入了中国。之后,就涌现出一大批毛边书的拥趸者,如郁达夫、冰心、苏雪林等不少有影响力的新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北新书局都印行了毛边书。

    现今喜爱毛边书的读书人,除了在文化上传承了前辈文人的雅趣,更多的是在品读毛边书本身的美。毛边书的美在哪里呢?在藏书家、毛边书研究者沈文冲看来:毛边书的文化价值在于体现了文人雅士的一种人生态度,寻找的是边裁边读的精神上自我放松的感觉,这是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特殊情调。毛边书保持了书籍素面朝天的原始形态和真实面目,它粗犷、朴拙,充满了朝气与野气,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唐弢说:“我之爱毛边书,只为它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塞上书友张阿泉在他的《躲在书籍的凉阴里》说:“毛边本是20世纪末最后的风雅,是一种不事切割的审美情致。毛边的纸页须配以爽朗大方的风格版式和尽褪铅华、藻雪精神的文字,淡淡妆,天然样,方兼备读与藏的双重价值。”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决定着手策划出版毛边书。第一本是聂作平的《成都滋味》。在数千册的批量印刷里,我要求印刷厂做一百本毛边的,配帖装订后就通知我,待我去看了才包封、裁切。但是,真正等配帖装订后才发现,每个厂或每个师傅折页的习惯是固定的,他们以前从来未做过毛边书,折页就不会考虑是天头齐还是地脚齐,这本毛地未毛天的书就全部做成了傅先生所说的“伪毛边”!虽如此,我的这本很不正宗的毛边本,在毛边书书友群里以50元的价格(图书定价35元)一小时销售47本。由此,我大受鼓舞,接着开始做《成都老街记忆》《成都旧事》《成都旧时光》这三本毛边书。有了前面的教训,我在图书开机印刷时就去厂里,从图书印制的每个环节先了解工艺,认真学习,在配帖装订时与印厂师傅密切沟通。工夫不负有心人,后面三本毛边书除了书脊的背胶和封面的大小有些问题,其他都非常完美。我还亲自为我做的每一本毛边书设计了一枚藏书票,请作者签名、钤印并编号。这三本书得到了全国资深的毛边书藏家的普遍首肯,待我做《河西走廊北151公里》毛边本时,从折页、胶背、包封,到封面的大小,每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最后做出了一本 “最佳形态的平装毛边”。该书的作者杨献平戏言,他看到他的作品的毛边本后就嫌弃光边本了。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做一本书,而是在做读书人的收藏品了。

    “收书的次日,我洗手默坐在晴窗前一页一页地裁这本书,那吱吱作响的裁纸声如同美的音乐回响着,我心里如同是一位为新娘子上妆的化妆师,满是自豪和甜蜜的感受,翻着一页页散发油墨香的书页,如欣赏新嫁娘璀璨耀眼的妆箧,绫罗绸缎,软玉温香,奇珍异宝,金碧辉煌。” 这是藏书家杨栋描绘自己得到一本毛边书的感觉。只要世上还有这样的爱书人,就值得出版人欣慰、付出与骄傲。

    (作者单位:成都时代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毛边 一本书 收藏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