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时间:2021-03-07 07:58: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增强创业意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起源较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发展历程和经验对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诞生和发展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欧美,斯坦福、哈佛等成为教育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典范。早在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纵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借鉴国外经验与做法,对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较为滞后。目前,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仍然停留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上,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在引导学生成就自我的基础上,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深刻变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尚未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创业课程缺乏系统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群,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堂、参加大创项目的指导等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专业教育之外,未能与学科建设相融合。

    3.师资力量匮乏。部分高校缺乏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整体师资水平较低,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处教师兼任,创新创业项目多由总支书记、辅导员、学术导师进行指导,部分没有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缺乏创业教育知识,更缺乏创新创业经验,讲授内容偏向理论化。少量兼职企业人员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目前国内一些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基地等,但是基础较薄弱,实践平台的投入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人员、资金、设备支持,为创新创业服务的程度有限。

    二、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培养经验

    1.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是课程设置方面。麻省理工提供70余门创新创业课程,课程设置健全,主要包括技能导向课程、基础知识课程、行业导向课程、创新创业系列选修课程。除了正式课程以外,还包括非正式课程的教育,例如“麻省理工创新创业大赛”“能源黑客大赛”“麻省理工全球创意挑战赛”等创新创业教育赛事,以及“麦戈文奖”“海勒奖”“莫纳森创业指导奖”等创新创业奖项[2]。二是创新创业俱乐部体系。麻省理工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与实践,学生自主领导创新创业俱乐部,如“创业者俱乐部”“斯隆商业俱乐部”“金融技术俱乐部”,有效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热情,推动学校内部之间和校内与校外之间的交流。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球化体系。充分利用资源,开发针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学术研究人员、企业家等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创新创业文化和精神、发展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

    2.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研究型大学,其突出的创新创业教育享誉全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斯坦福大学为教师提供了宽松的管理制度,大力支持教师参与创业,创办公司,允许教师离开学校参加企业活动,使教师将创业经验和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对于创业学生给予两年休学期限,之后可以继续学业。二是跨学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斯坦福大学一方面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包括产品导向型、案例导向型、单点聚焦型、讲座型四类创新创业课程[3],为学生提供了解、学习及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同时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全校,打破学生专业、学院限制,鼓励不同专业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平台及网络建设。三是注重产学研合作。硅谷是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产生的优秀成果,过去几十年来,斯坦福师生和校友创办的企业有1200多家,产值占硅谷总产值的50%—60%,硅谷为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大学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良性的产学研互动不仅促进二者的发展,还推动整个区域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3.哈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史上的第一门课程,开启了美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哈佛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哈佛大学致力于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学科和专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打破以往的学科限制,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经历了从以往的商学院主导到学科交融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研究,哈佛大学针对创新创业管理建有完整的资料和案例库,使学生能够深入真切地感受创业。二是哈佛大学为学生构建多元体验的学习平台。例如商学院举办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两类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法学院设立公益法律诊所,以社会企业方式运营,学生通过参与具体法律业务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来自校长的挑战”是哈佛体验式学习的典型项目,该项目关注解决社会复杂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设计创新创业方案破解社会难题[4]。三是推崇創新创业导师制。认为导师制有利于差异化及个性化教学,更快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校规定每位教授都应有一定的科研项目。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课程体系支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因素之一,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使其成为学科专业的教学方向之一。根据自身特色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通识+核心+特色”三位一体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可通过录制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并制定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推动课程建设。再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的编写,建立案例库,使课程设置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

    2.以实践训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需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避免过于理论化。高校要积极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密切学生与企业界的联系,使学生有机会将创新创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另外,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举办学生积极参与的、沟通互动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举办、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以师资建设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科学家等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授课老师,打造校内外协同、专兼职结合的理论型、实践型、综合型“三师型”创新创业指导队伍。其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去国外访问和交流经验,提高教师创业培养能力及素质。最后,建立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打造强大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4.以激励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器,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在实施措施、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出规定,针对学生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落实弹性学制,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奖学金,在评奖评优、保研工作中予以加分。对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工作量,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将资金奖励、精神奖励、政策支持相结合。

    5.以社会服务延伸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的任务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从知识传授进步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举办创新创业课程研讨会、宣传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正面带动和辐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许涛,严骊.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模型和要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4).

    [3]姚小玲,张雅婷.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9).

    [4]王萬山,汤明.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