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初探

    时间:2021-03-07 08:02: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千百年来,湘西苗族创造出了拥有着音韵优美、风味独特、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苗歌,在苗语中将湘西的原生态苗歌称作为“萨”,其是苗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明、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唱苗歌已然成为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地区的原生态苗歌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与苗族人民独特的语言、发声、歌腔、衬词及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湘西苗族地区独特的历史、体裁及演唱形式等方面对苗歌进行初探,旨在弘扬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湘西;苗族;多声部苗歌;初探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56-02

    湖南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其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沉淀,被世人称为“歌舞之乡”。湘西苗族的多声部苗歌在常德、张家界、怀化、古丈等地区广为流传。苗族人民根据不同的姓氏、地区及部落,将湘西苗族划分为青苗、熟苗、花苗、黑苗等支系。在苗族人民中没有文字,其都是通过歌乐的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并将独有的苗族文化以这种方式传承下去。多声部苗歌非常受湘西苗族人民的喜爱,这种民歌演唱形式有利于苗族人民之间文化、感情、思想的交流,并且琅琅上口,使得在湘西苗族地区中长时间的流传着。本文通过对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探析,揭示了湘西苗歌独有的社会文化特征和艺术特点。

    一、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基本特点

    多声部苗歌主要唱苗族的来源、生产生活及祭祀鬼神等内容,其声部进入整齐,均以七言为一句,四句为一联。多声部苗歌曲调的开头多以旋律中的最高音节开始,最低的那个音节作为结束;或者以旋律中的最低音节开始,然后又以旋律中最低的那个音节作为结束。这种高起低落、低起低落的旋律流动,形成了山峰型或曲线型的旋律线条,这便为多声部歌曲的形式多样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形成了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和声特征。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主要内容为:(1)男女对唱;(2)女儿出嫁,哭嫁;(3)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4)喜迎丰收;(5)祭祀驱魔等。根据歌唱者的演唱形式和演唱场合不同,将多声部苗歌分为“韶萨”和“韶唔”两大类。其中“韶萨”的曲调清丽婉转,且一般就在一个八度内级进,旋律起伏不大,属于叙事性的歌腔,其是湘西苗族地区流传最广的唱腔,且接近于小调的说唱音乐;“韶唔”的旋律起伏较大,常在旋律发展中作八度的大跳,且节奏自由。歌者可根据具体的环境,站着或坐着演唱。

    二、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语言和衬词运用特点

    湘西苗族的语言有35个韵母和48个声母,苗族人说话一般比较低沉,在演唱苗歌时口腔的共鸣和喉腔的共鸣多于头腔。由于苗族语言具有独有的发音方式,因此湘西苗族多声部苗歌的演唱不是按节拍的“强弱次强弱”或“强弱”的规律来演唱的,而是按照苗族语言中独有的弱音在前和重音在后的发音习惯来处理演唱的节拍。所以,湘西苗歌中独有的演唱特点为演唱节拍中有很多 “弱强”的规律。除此之外,在苗歌中运用主词和衬词的混合使用,可以使多声部苗歌更加丰富多彩和厚实。

    三、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音乐特点

    (一)演唱的形式和方法

    湘西苗歌中的主要演唱形式有领歌、讲歌及和歌。领歌是由一个声音洪亮浑厚的歌者作为整个队伍的骨干,在歌队中起到定调、带领的作用;讲歌一般在第四声部,由一个年迈的歌者担任,是整个队伍中的灵魂人物;和歌一般在中音部出现。其中众人和歌属于帮腔,一般属于第一、二声部,这是多声部苗歌的演唱主体。

    1.假声演唱的特点

    假声演唱是多声部苗歌演唱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某些苗歌的旋律起伏大、音域较宽,需要足够的气息来产生共鸣使声音不抖时,此时运用假声来替代真声,才能使演唱变得轻松。在“韶唔”类的苗歌中一般用假声来演唱,要求歌者在演唱时在头腔和咽腔中要有共鸣,且发声的位置要适当的靠后。这种唱法需要的演唱技巧高,且发声难度大,但对于苗族歌手来说,其在演唱时可运用自如,歌声越长越高且越拖越长,声音也会越来越美,充分体现了苗歌的独有魅力。

    2.真声演唱的特点

    “韶萨”类苗歌一般运用真声来进行演唱,在演唱时要求歌者吐字要结实,咬字要重,口鼻腔的共鸣要突出,且发声位置要靠前,与说唱性的演唱较相近。

    3.真假声交替演唱的特点

    在“韶唔”类苗歌演唱中常使用真假声交替的方式来演唱,以此可充分展现苗族歌手酷炫的演唱技巧,音色时而暗淡、时而明亮,且声音忽高忽低,在和唱时使众多的音色交织在一起,便形成了湘西苗族多声部苗歌的演唱特色。

    (二)声部构成和和声的特点

    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一般都是二、三声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出现四声部。在二声部的歌曲中多以支声型为主,其是湘西苗族多声部苗歌中最常见的声部结构类型。“韶唔”类的苗歌主要是将声部进行分开、交叉,演唱二声部类型的苗歌时,两个声部各采用同一旋律作为变体,以同样的节奏和速度来演唱相同的歌词。“韶萨”类则是将主要的声部进行加花,采用加花和模仿为变体的方式,形成节奏密度的对比。

    (三)节奏和节拍

    多声部苗歌的节奏主要特征为“强”、“弱”和“次强”,其中在2/4拍、3/4拍及4/4拍中的后拍均比前半拍要强。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的节奏一般比较自由,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即兴延伸、休止、缩短,使歌曲中的节拍显得复杂多变。

    (四)曲式结构

    湘西苗族的多声部苗歌可分为一、二、三、四段体及多段体等曲式,一般有奇句歌和偶句歌,在大多数的苗歌中,通常将两句作为一联,两联及以上作为一首。一般情况下一首多声部苗歌以一个乐句加上间腔、尾腔及引子组成。

    (五)织体的形成

    湘西苗族地区的多声部苗歌中的织体形成较为多样,一般由两个或三个声部构成,四个声部较少见。在演唱过程中,通常将第一声部作为演唱的主旋律,将第二声部作为陪衬,而第三声部则作为持续的声音。湘西苗歌中织体的形式不仅有常见的声音,而且还有接应型和主调型等形式。

    (六)调性和调式

    湘西苗族的多声部苗歌具有多种调式,其中包括宫、角、商、羽及小调式等,最常见的为宫调式。多声部苗歌采用的多是五声性音阶,常会有转调的现象。

    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作为反映湘西苗族人民的民族心理、思想感情及审美追求的一种歌曲表达形式,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在演唱方法、结构、语言及调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现今社会将传统的习俗与生活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使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也根本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这将使这些传统的原生态艺术不能发展和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原生态艺术丢失。因此,应加强对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的研究,传承我国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丰富民族音乐的文化。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以来湘西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搜集与整理研究”,项目编号:13YBA145。

    参考文献

    [1]王育霖,杨斯达.音乐人类学视阈下的湘西苗族多声部民歌研究[J].音乐创作,2015(06).

    [2]尹建国.湘西苗族民歌及演唱特点[J].中国音乐,2005(01).

    [3]张艺.湘西苗歌的种类及特征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04).

    [4]雷惠玲.湘西苗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5]袁玉娥.浅谈湘西原生态苗歌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2(24).

    [6]乐之乐.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民俗学思考——以湘西苗族民歌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相关热词搜索: 湘西 苗族 声部 初探 地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