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数字信息时代下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1-04-12 08:02: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悠久的历史长河促生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步入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为民间艺术“插上翅膀”。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之一,无疑是推进和实践民间艺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首选。基于“工作室”运转平台,对推动教改的实施,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学资源结构的优化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艺术;数字信息时代;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8-0119-02

    悠久的历史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文化基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各地古朴的民风民俗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环境上的支持。古往今来,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而且也反映着一个时代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由于西方艺术思想及艺术品的涌入和熏陶,艺术工作者以及普通的受众,从审美情趣到设计思路上都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对于所谓时尚潮流的追求也近于夸张。不能源于生活、扎根生活、贴近生活的艺术,总是不能沉淀在艺术的长河中,从而导致创意构想和素材的匮乏。如何能够重新获得更贴近生活的创作素材,无疑民间艺术的介入和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给艺术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一条可塑之路。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推进给民间美术资源提供了更加可行的开发空间。工作室制的开展在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转化、实训交流等方面使之得到保障。“微时代”信息传播技术有了划时代地改变,交流方式随之多元化。加之人工智能的多行业广泛应用及机器人感性思维认知探索,为民间艺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民间艺术发展的现状

    民间艺术植根于普通生活,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民间艺术逐渐从繁盛走向了衰落,一些民间资源一度面临湮没。党的十七大以后,文化艺术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各地非遗工作申报及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如获甘霖。民间艺术从低谷走向繁荣并迎来了一个新的机会。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新,文化建设是“灵魂”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七大战略之一。在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不断更新迭代,创意和新技术产业新业态将成为未来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对艺术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方面,对推进民间艺术的传承找到了突破口,另一方面,民间艺术元素的深度开拓有了新生力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紧抓这一机遇,在课程的安排上向民间艺术元素的开发和创意倾斜。此举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2民间艺术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民间艺术发展在非遗传承工作的大力推进过程中有了新的起色,艺术工作者也正在探索资源优化可行之路,意图在蕴合丰富的民间艺术中获取更有潜力的创作元素。

    数字化之路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利用新媒介和新技术等手段对本土的民族元素进行再创造,将各种文化艺术资源与最新的数字技术相结合,融汇重铸,建立新的产业群落,拓展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民间艺术的发展亦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数字化发展的契机,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艺术教育不再是一维历史的沉淀,而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综合体现,民间艺术要想继续传承与发展,数字化之路以呈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

    3民间艺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民间艺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为以下三点:

    3.1构建民间艺术“艺、工、数”多元融合特色教育

    目前,高校的工作室运作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成熟的运作模式,为各学科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项目引进教学、成熟作品创意等均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一些的经验,很好地发挥“艺工”融合的作用;即使如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工作室运营不够开放、模式单一、不能对各工作室资源有效地整合,尤其是普通高校,工作室运营略显谨慎,单一课程的介入不能更大地发挥工作室的實践作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对于艺术相关领域,单一的“艺”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人才的要求已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要“艺”而且要“技”“工”,不仅要具敏锐的创意思维,而且要掌握相应的制作工艺,材料的应用以及数字虚拟技术等创意作品实现的过程。掌控了创意的过程,熟悉作品的输出流程,这样才能在创作之路上得心应手。

    以深厚的地域文化为根基,深挖当地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素材,整合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进行视觉化转换。每位学生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开始多元化的创意,完成个性化设计,并以当地旅游产品进行研发,为民间艺术的发扬与发展活化生态环境。

    3.2创设民间艺术数字化的市场运营平台

    教育部的2016年《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简单讲就是动手创作、共享经验的场所;众创的发展更加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市场化,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高校工作室充分借助数字信息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将线上设计和线下实体空间设计的内容相结合,线上社交群、社交化与线下的沙龙、研讨、培训相结合,促进线上线下的有机沟通。将个性化的民间艺术创意设计、创意作品输出、创新项目的学术性和社会化等线上化,通过先进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意见,落实市场反馈效应,切实推进“思想牵引”艺术市场的转变。对完成的作品,线上、线下拍卖相结合,通过市场销售,完成作品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转换过程。在高校内,发动校方力量。一方面,积极发动学生会、社团、团委的力量,推进工作室的梯度式建立;另一方面,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各高校工作室经验交流。另外,积极推进工作室和社会、企业的合作,提升工作室课程实际效用性以及将创新、创艺、哲匠精神落到实处。

    3.3民间艺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拓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实现一些必须借助人类智慧才能够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逐渐释放一定劳动力的过程,是人类对自己活动规律、思想的再认识。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只能解决特定领域的替代性工作,“迁移学习”的能力还不能游刃有余。

    自从2016年AlphaGo打赢了人类世界的围棋冠军,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正颠覆性地改变着许多行业,并成功地应用其中,释放了低创造价值的劳动力。艺术设计者借助于人工智能强大的加工、分类、整理及初学习能力,逐渐在人类感性艺术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依据一定的逻辑继续创造艺术作品,最大化地释放艺术设计者的脑力和体力。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人和计算机的自由对话,将艺术知识进行加工、分类以及整理,帮助设计者建立个性化的艺术素材库,使其在创作中达到事半功倍,进行更高效地艺术创作。

    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民间艺术的创作。将静态工艺品变成动态的人工智能产品,改变仅有的单一装饰性,增加趣味性。实现将民间艺术造型应用到人工智能机器的造型设计中,如开发家喻户晓的门神机器人。实现民间艺术视觉元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嫁接,切实推进地方艺术特色和地方文化建设。利用大数据平台云计算技术,“鲁班”AI以高效、接近专业设计师的水平成功设计大批量海报并应用。越来越多的成功为民间艺术人工智能的应用给出了可能。尽管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取得的成功,在艺术表现力、想象力以及文艺创作等方面都有突破,但仍掩盖不了其短板。艺术是集创艺者情感、技艺、文化底蕴于一身的创作过程,人工智能实现的多是数据计算、分类、整理等,但多是刻板的堆砌和随机拼接,仍隶属于机器范畴,还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具有思想的创意过程,尚不具备取代人脑的能力,创意设计仍是一个追梦的过程。

    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试探性应用,是对现有的艺术观念的一种冲击,脱离现实生活,自由组合地创作过程,给现在的艺术设计者以全新的启示,虽不具备情感表达,但对文艺理念的革新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资源的有效深度开发,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自然风格,以及经过时代洗礼的经典特质,为我们在开拓国际化视野、紧跟全球化、追随潮流的同时,把握民族化、本土化,突出地域艺术的特性的多元化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全球信息化势不可挡,民间艺术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尝试开发与融合,以及人工智能的渗入,民间艺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