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1-04-21 07:50: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历史教学中,重新审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是必要的。以此为基础采取一定的策略来进行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适应历史课标新要求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二是以教材为据在史料补充中凸显教材的人文内涵,三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与科学教育不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要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的是人的道德精神价值的熏陶;其次是引领学生做特殊的心灵体认,即以个体身心去体验隐含于古代人文知识中的人文特质化精神品格并产生价值认同。为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在历史教学中熏陶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素养培养和熏陶,必要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来进行,以助学生在鲜活而非空洞的历史过往中深刻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人文观念、精神和能力等。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岳麓版,下同)时,就可以通过补充史料,如将相和故事、刘邦的用人故事、项羽的刚愎自用故事、二桃杀三士故事等,从正反两方面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充分认识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的重要性。将这种“和谐”能力的视角扩大,还会发现在很多王朝的建立初期,如汉初、唐初等,体现到民族关系、阶级关系等方面都是比较和谐的,因而才会出现有文景之治的社会安定与贞观盛世的民族团结等。又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时,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史料补充,如提前补充必修三第五单元中《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的相关内容等,来引导学生认知为现代公民所必备的民主、平等等精神的历史发展源头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帮助学生确立推动我国民主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感。再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代社会现实来对古人的一些思想进行反思,如反思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等。这些,对于影响与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一定的人文观念和精神是极为有益的。

    二、培养学生形成人文素养的策略

    1、适应历史课标新要求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认知历史基本知识和提高学科能力为基础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养成。为此,历史教学应顺应这一新的历史需求,通过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升级教学方法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做好这一点,一是通过多途径多方法的采取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需求,调动学生历史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如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引导学生有效提取蕴含在历史信息中人文方面的观念、精神和能力等内容,这也有助学生深化对历史问题的认知、理解和做出创新性解读;二是以教材为基础和根据,加强有关经典文化方面的教育。如通过对必修三《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和《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梳理与编写我国古代思想史与近代思想史的简明大纲,就极其有助学生从更宏大的视野来把握蕴含在我国古代圣哲和近代先贤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和情怀。这也有助学生在继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优秀思想中精华部分的同时,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建立起强大的个人精神自信。

    2、以教材为据在史料补充中凸显教材的人文内涵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最为重要的倚恃当然是作为落实课程内容和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的课本,这也是学生获取相关历史知识和形成历史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通览课本可发现,课本编写主要是按照社会领域的几大板块(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外交史等)、针对重要史实做脉络化表述,而缺少相关鲜活历史细节以及所涉人物在事迹背后所隐含人文精神方面的提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阅读者带来干瘪、无味之感。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务必要为着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而通过多种渠道做相关史料的补充,并经合理处理后适时出现在需要补充的环节。这样,会在弥补课本史料不足的缺陷的同时,又会收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渗透人文精神之妙。如教学选修一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时,会发现课本少有与明治维新相关重要人物,如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井上馨等的介绍和体现在这些人物身上的人文精神、观念等的描述。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作及时的提供,如坂本龙马的与时俱进精神与井上馨的积极进取能力等。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获得思想上的拓展与情感上的共鸣。

    3、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做老师越久越有不会教之感,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海无涯却知也有涯。苏霍姆林斯基有谓“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十倍、二十倍”,但表现在教学实际中,除却专业知识仍然存有欠缺外,所涉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力和修养等的欠缺是更为严重的,如人文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等。又如,大道无形却思想有限。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造、锤炼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以之推动教育创新,恰如巴尔扎克所谓“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无穷的人”。因此,在教学的同时,教师务必要随时注意加强学习,通过广泛涉猎、博闻广识、深化自省来拓展和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如此,才能够在教学所需之时信手拈来以为学生释疑解惑。如课本在必修三第13课教学《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课时,虽于各位大家的人文风采等有所涉及,但仍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史料教学,但如果教师的艺术修养不足,虽有相关资料可资借鉴,于其讲解仍会产生有无力质感。

    总之,要让我们的历史课堂荡漾出应有的人性之美,就必要教师深化历史教育的本体意识,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为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唯此,才会收取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素养 人文 培养 历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