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时间:2021-05-05 07:53: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目的: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本病应用中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大肠湿热、脾虚夹湿、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分别给予中药内服,同时佐以中药灌肠,1日1剂,10天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内服与灌肠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收治溃疡性结肠炎30例均为住院病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9~72岁,病程8个月~12年,全部病例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仅在直肠6例(20%),直肠、乙状结肠13例(43.3%),降结肠11例(36.7%)。其中肠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充血、水肿17例,弥漫性糜烂或散在小的溃疡1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提示为慢性非特异性病理改变。全部病理连续3次做便常规检查,均有红细胞及脓细胞,并无致病菌生长。全部病例均做血常规化验,其中有6例白细胞升高。

    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结肠镜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或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或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者溃疡。

    中药内服方:①大肠湿热:腹部疼痛,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治以清化湿热,调和气血。方拟:黄芩10g,白头翁18g,当归10g,白芍15g,木香10g,玉片10g,大黄6g,甘草6g。②脾虚夹湿:腹痛,大便次数多,或夹有赤白黏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之物,大便次数增多。身疲倦怠,脘闷纳呆,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治以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方拟:党参18g,白术12g,茯苓12g,砂仁10g,陈皮12g,桔梗10g,桂枝10g,苡仁15g,扁豆12g,甘草6g,焦三味各12g。③脾肾阳虚: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温喜按,偶有大便白冻或夹血,每因饮食、受凉、劳累而加重,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拟:补骨脂12g,肉蔻12g,吴萸12g,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赤石脂12g,炙草10g。③肝郁脾虚: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有黏冻或夹脓血,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方拟:白芍18g,白术12g,陈皮12g,防风10g,柴胡10g,香附10g,神曲15g,麦芽10g,甘草5g。

    中药灌肠。基础方:黄连10g,蒲公英20g,败酱草20g,白及12g,赤芍12g,煅牡蛎18g,五倍子12g。大便赤多白少加三七粉3g,焦地榆12g;白多赤少加苍术12g,茯苓12g;腹痛加元胡12g,乌药12g;腹胀明显加厚朴12g,沉香10g,枳实10g。水煎取汁150ml,睡前患者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导管插入距肛门20cm,缓慢滴入,约40分钟滴完,最好保留在40分钟以上。1日1剂,10天1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分会制定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1]。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提示肠黏膜正常;②有效:临床基本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提示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性息肉性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病理检查均无改善。

    结 果

    均行纤维结肠镜复查。完全缓解7例(23.33%),有效21例(70.0%),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最长4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上属于“下痢”、“肠辟”、“赤沃”等范畴,多因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或情致失调,或久病失治之后,使脾胃功能受损,中阳受困,湿热、食积内壅,肠中气机壅阻,气滞血瘀,与肠中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腹气不通,则腹痛,里急后重。本病的病位在肠,涉及肝、肾,病理因素与湿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温阳补肾治本,清热化湿、疏肝、调气行血治标。

    笔者治疗本病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皆顾,分为4型。大肠湿热:黄芩、白头翁清热解毒,当归、白芍行血和营,木香、玉片、大黄行气导滞,甘草调和诸药。脾虚夹湿: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和胃醒脾,陈皮行气化湿,桔梗、苡仁、扁豆、甘草健脾化湿,桂枝温阳化水,焦三味消食。脾肾阳虚:补骨脂温补肾阳,吴萸、肉蔻温中散寒,黄芪、炙草、党参健脾益气,赤石脂收敛固涩。肝郁脾虚:白芍、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缓急止痛,白术、陈皮理气健脾,祛湿止泻,防风升清止泻,神曲、麦芽消食,甘草缓急止痛。灌肠方中黄连、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白及、赤芍凉血止血生肌,煅牡蛎、五倍子收敛止泻。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湿、止血生肌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连、蒲公英、败酱草有抑菌、镇痛、镇静作用,并解除黏膜的炎症刺激;白及、赤芍能消肿止血;煅牡蛎、五倍子的收敛作用,可促进溃疡愈合[2]。中药灌肠使药直达病所,接触病灶,促进肠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瓜果、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劳逸适度,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标准.中华消化杂志,2000,21(4):236-237.

    2 方文贤,宋崇顺,主编.医用中药药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相关热词搜索: 溃疡性 灌肠 内服 结肠炎 中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