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23 14:27: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二年级# 导语】《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以下是©[达达文档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2.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 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3.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

      本课的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周总理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介周总理生平结合图片向同学们讲了《一束鲜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开心和幸福。抓住体现周总理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总理的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相关热词搜索: 泼水节 教案 反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