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应用心理学视域下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策略研究

    时间:2020-08-18 07:55: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论文分析了应用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相关理论,探讨了应用心理学对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作用,最后提出了应用心理学视域下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建议,以期可为推进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家庭教育;学龄前子女;社会化

    兒童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是家庭,因此其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最为关键。在儿童的生活模式中,主要是抚养者担当着言传身教的角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使儿童逐渐掌握社会知识、社会规范和生活经验。家庭教育的优劣,不是单方面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应用心理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儿童的行为和表现对于父母的行为也有一定影响,双方的相互作用对于儿童的进程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应用心理学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凸显了心理学的地位。因此基于应用心理学探讨应用心理学视域下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基础

    (一)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在我国社会实践中运用极为广泛,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起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一般认为,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理论认为,应用心理学以实践为依托,对心理学的诸多理论应用于实现实中的各个层面的体现。如将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阶段、将组织心理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将健康心理学应用于医学领域;将犯罪心理学应用于司法领域。从上述研究来看,应用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服务的领域也极为广泛,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2]以社会心理学为例,中国目前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正值变化成长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很多社会带来的问题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利用应用心理学可以解决包括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明晰应用心理学,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应用实践,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在实践过程中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应用心理学便是促使个体向社会化转变的心理特性。

    二、应用心理学对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作用

    (一)恰当合理沟通有助于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

    由于人类生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人们为了实现这种规范制定了各类复杂而又系统的行为准则。只要当人们掌握、遵守和适应了这些规则,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个才能从各自的生活中获得他们想要的自由。儿童通过接受家庭教育,渐渐掌握了社会生活规则,经过父母等长辈长期的知识灌输和家庭教育,在日复一日耳濡目染的影响中,儿童渐渐将长辈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慢慢融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之中。

    (二)恰当合理沟通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捐赠等。亲社会行为是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表现,也是个体应用实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儿童并不是天生存在亲社会行为能力,要养成这种行为需要经过教育和训练。儿童通过接受适当的家庭教育,了解和经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了解家人之间相互的体谅与照顾,通过大量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再加上儿童心理认同感的强化,当儿童以后碰到相似情景时,这些亲社会行为就会很好的表现出来。

    (三)恰当合理沟通有助于儿童建立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在现代社会生活必须学会交往。交往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交往能力的高低是个体能否适应社会重要指标。儿童的交往分为两类:一是儿童与父母等长辈的交往,二是儿童与同龄人的交往。儿童与父母及长辈的交往表现在有意无意的观察中,通过与长者的交往获得处理各类问题和与不同对象交往的能力。儿童与同龄人的交往则表现在他们通过家庭教育中获得的知识与同龄伙伴们分享和验证,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和处理争执与矛盾的能力。

    (四)恰当合理沟通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的角色意识

    根据应用心理学的理解,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角色意识就是个体对这种期待的认知和态度。正确有效的角色意识通常能帮助我们探讨“我是谁?我应该干什么?我能够干什么?”等人生最为基本的问题。从儿童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已经处在了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就已经被社会生活赋予了某种角色。经过后期潜移默化或灌输式接受的家庭教育,儿童通过与父母或是其他的长辈们实际的交往与互动,渐渐明白自己是谁,渐渐明白应该怎样和生活中的其他成员相处,渐渐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来获得自己所期望的东西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儿童的角色意识不高,不明白每个角色的意义,不明白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那么在儿童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会受到阻碍和束缚。

    三、应用心理学视域下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建议

    (一)在沟通中创造和谐家庭氛围

    每一位儿童都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在科学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把孩子放在平等公正的位置上面,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想法,同时教育孩子也像父母对他们的尊重一样尊重长辈,依靠民主的方式对儿童的应用实践发展十分有利。一些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个人财产,对孩子的教育也变得十分的个人情绪化,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和重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应用实践发展,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其进行应用实践。

    (二)在沟通中有针对性的在实践中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应用心理学认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互助、协作和共享等有益行为即为亲社会行为。父母对家中唯一的子女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中怕化了,他们的百依百顺和迁就纵容导致孩子既渴望伙伴们的友谊,又无法做到谦让、互助、协作、共享的尴尬局面。作者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尽量参与孩子们的活动,比如,将食物与大家一起分享,而不是鼓励纵容孩子一个人独食;参与孩子的游戏,在游戏中鼓励孩子对同伴适度的谦让,既能提高孩子玩耍的兴致又可以培养孩子协作的精神;父母在关心孩子的时候适当教育孩子互助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以同样的方式照顾父母,使孩子在感受关爱的同时也懂得关心别人。

    (三)在沟通中鼓励儿童在园积极与他人交往

    交往是指个体与社会中其他个体的交流与往来,是现代社会生活对个体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对社会生活是否适应的重要指标。在幼儿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将交往分为两种:第一类是幼儿与成年人的交往,第二类是幼儿与同龄人的交往。在于成人的交往中,儿童基本是担当着模仿的角色,观察长辈的一举一动以用于自己的行动。而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儿童则能通过自己的认识与同龄的其他个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通过对同伴的关心与照顾中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事方式,同时也在与同伴的争执和误会中获得协调关系的能力。由此看出,父母应该多鼓励甚至创造一切条件支持儿童与同龄人进行交往,支持他们多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引导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

    (四)在沟通中培养儿童的角色意识

    对儿童进行应用实践十分必要,培养儿童对角色的意识,教育儿童掌握社会生活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同场景和环境的社会生活中合理的进行角色转换。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必须适应应用实践发展。生活离不开社会,人离不开与人交往,而家庭教育在人的应用实践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问题,为儿童的应用實践发展和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贯穿于父母对孩子的一切教育活动中,既有广泛性,又有一贯性。由此看出,父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优化是儿童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科学理性有效培养下一代的基础。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发展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心理学职业化制度的完善,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已初现发端。随着应用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对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学龄前子女沟通的作用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应用心理学书系总序[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郭金峰,宁锦歌. 家庭教育缺失对儿童的影响及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2017(01):42-43.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家庭教育 心理学 子女 学龄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