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北京故宫藏明清紫砂壶珍赏

    时间:2021-02-05 08:02: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自明末以来,“陶都”宜兴窑的紫砂壶作为贡品,就早早地进驻了宫廷,开始大受皇室的重视和宠爱。而那些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精美紫砂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更是称之为“宫廷紫砂”。这些宫廷紫砂的来源,分为宫廷造办处出样、宜兴窑定制,以及宜兴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共两种渠道。而无数美不胜收的宜兴窑紫砂器,到清宣统年仍然大量地被宫廷使用珍藏。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清时期紫砂壶,以及上世纪80年代前新收的紫砂器共计400余件。其中明代紫砂壶50件,其余绝大多数为清代制品。名家款识既有明代的时大彬、惠孟臣,又有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陈曼生、邵友兰以及王南林、杨梦臣、黄玉麟等。在整体数量虽不是很多,以紫砂壶藏品为最,但品类齐全。不仅有圆壶、扁圆壶、掇球壶、四方壶、扁方壶、方斗壶,而且还有提梁壶、包袱壶、包漆壶,僧帽壶、竹节壶,以及筒式壶、菊瓣壶、白果壶、梅花壶、延年壶等。可谓千姿百态,浑成醇厚,古朴典雅,蔚为大观。

    明·宜兴窑紫砂雕漆提梁壶(图1)

    高12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5.4厘米。

    该壶为提梁式。圆盖,宝珠钮。直口,溜肩,腹下渐收,浅圈足。对称的高提梁断痕隐现在肩两侧,少量的红色雕漆还残留于壶身。故通过分析该壶的造型与雕漆工艺,专家学者推断其制作年代应为明万历年间。另该壶砂泥为栗红色,非常细润。

    明·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图2)

    高13.2厘米,口径7.6厘米。

    内胎为紫砂。莲花形的盖钮,吉祥杂宝纹雕饰的壶盖与肩,流云飞鹤纹雕饰的壶柄与流口。圆口,方身,曲流,环柄,条形足。壶外雕山水人物,通体髹十几层红漆。壶体四面开光,开光外刻龟背锦纹,同时正面雕“松阴品茗图”,并内刻单线回头天锦和方格地锦。髹黑漆的壶底,“时大彬造”四字竖刻楷书款隐现于漆下。

    明·宜兴窑天蓝釉凫首壶(图3)

    高24.5厘米,口径2.4厘米,足径7.6厘米。

    该件天蓝釉凫首壶为宜兴窑代表作,其造型来源于青铜器中的凫首壶。壶呈曲颈鸠首式,挺拔端庄。肩颈处凸起弦纹一道,颈上有进水孔,扁球腹,圈足。深紫色砂泥,外罩纯净的天蓝釉,釉汁匀净,光亮宜人。晚明时期宜兴窑开创紫砂挂釉器,可作佐证的,有明代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中记载的“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该壶造型优雅,釉色纯正,代表了明代宜兴窑制紫砂壶的最高水平。

    明末清初·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图4)

    高4.7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3.8厘米。

    八道凹筋菊花形的壶体,小巧玲珑。卧狮形的盖钮,其中卧狮的前爪压着一个绣球,活泼可爱;而狮尾的兽毛清晰可见,充分体现了艺人雕工的高超造诣。壶盖内带“水平”二字行书印章款。花口,圆腹,直流,环柄。壶底带“荆溪惠孟臣制”六字篆书的长方印章款。该壶砂质极细,胎薄体轻,造型生动。

    清康熙·宜兴窑邵邦佑款珐琅彩花卉壶(图5)

    高9.7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7.4厘米。

    圆形壶体,平底,浅圈足。壶盖虽保存完好,但流、壶柄现已残缺。红、黄、蓝、绿等色珐琅彩描绘山石花鸟的壶身与壶盖,生机盎然。砂泥为深栗色,细润光滑。壶底带“乙酉桂月臣僧宝诚进,邵邦祐制”十三字楷书馆阁体印章款,遒劲规整。通过分析其造型、布局、画法等因素,该壶丰润饱满,轮廓周正,极具康熙年间陶器的典型特征,生产年代应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该壶还是故宫仅存的一件康熙朝宜兴窑珐琅彩紫砂壶,其形制古朴典雅,色彩清新斑驳。

    清雍正·宜兴窑柿蒂纹扁圆壶(图6)

    高8.1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6.4厘米。

    突起浮雕的柿蒂纹盖面,极具晚明时期的风格造型。阔口,圆肩,扁腹,短直流,粗环柄。壶面布满白砂点。砂泥为浅赭色调,其颗粒较粗但不涩。宜兴窑出土的残器和明墓出土的紫砂壶中,壶流或壶盖多有柿蒂纹装饰。而该壶周边翻卷的浮雕柿蒂纹,不仅有一定厚度,使得晚明的特征明显,而且令素雅光洁的壶体,平添了几分圆雕紫砂的鬼斧神工。

    清雍正·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图7)

    高11.5.厘米,口径12×9厘米,足径9×8厘米。

    壶略呈长方形,器身方中见圆。盖为出沿式,钮为方亭式。直口,弯流,方柄,四边有长方折角随形足。紫砂内胎厚重。壶身的外髹黑漆上,有金彩描绘、保存完好的山水图。明代伊始就有漆髹饰紫砂壶,而清雍正时期为了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紫砂艺人还吸收了漆器重彩描金的技法。该壶描金漆画彩精美异常,造型大气,极具皇家风范,为故宫旧藏、迄今仅存的雍正紫砂黑漆描金彩绘壶。

    清乾隆·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图8)

    高11.2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8厘米。

    壶为瓜棱形。瓜形盖,宝珠钮,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绘于壶盖和腹部。曲柄,短弯流。金彩色调为主的壶面,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雍容华贵,富丽华美。紫砂内胎。圈足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金彩篆书印章款,款识的书写格式和御用官窑瓷器相同。乾隆年间宫廷御用的宜兴茶具,烧制皆为成套或成对。此瓜棱壶为一对,其内胎于宜兴窑首先烧制,然后进呈宫廷由造办处,按照上漆、描金、彩画、书款四步骤进行再加工,制作严谨精细。

    清乾隆·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壶(图9)

    高9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7.5厘米。

    拱起的壶盖,上饰宝珠钮。直口,唇边,短弯流,扁圆腹,环形柄,圈足。内胎为紫砂。外髹的黑漆上以金彩绘竞相开放的大朵菊花,同时红、绿色染成花叶,花丛中一只蝴蝶在自由飞舞。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金彩篆书印章款。该壶不仅底漆乌黑莹亮,且紫砂内胎与彩漆珠联璧合,紧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得壶面上的金彩图案被衬托得富丽堂皇。而微凸的图案略高于黑漆地,令紫砂壶上的花纹活灵活现,更富有立体感。漆皮的剥落,是紫砂胎上描金彩漆最需解决的工艺问题,一旦粘合不好就会成片地剥落。该壶制作精湛,技法超群,显示了乾隆年间的紫砂漆器早就很好地解决了此项难题,更展现了宫廷紫砂精美绝伦、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色。

    清乾隆·宜兴窑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图10)

    高9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6.6厘米。

    壶为扁圆形。紫红色的砂泥,砂质细腻,色调纯正。微鼓的圆盖有钮。小弯流,曲柄,圈足。壶腹的其中一面刻《松树山石图》,意境深远。而另一面长方形开光位置,则刻有乾隆七年(1742),弘历皇帝乘船游览江南途中御题的《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内容为“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七言诗。并且诗句末带圆形的“乾”字、方形的“隆”字篆书印章两款,弥足珍贵。

    清乾隆·宜兴窑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壶(图11)

    高15.4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5.8厘米。

    壶为圆筒形,砂泥为浅粉色。鼓圆盖,短弯流,直腹,环耳柄,圈足。壶腹的其中一面绘《庭院烹茶图》,画面为幽静的山间庭院中,高谈阔论的堂屋主人和来访高士;以及穿院而过、取琴助兴的琴童,对炉煽风、煮茶待客的侍童,图案清晰高远。另一面长方形倭角开光位置,则刻有《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九中,乾隆的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中文字凸凹明显,尽显皇家风范,提到的“卧游书室”,为乾隆帝游览江南时所乘游船。句末书有“乾”(圆)、“隆”(方)篆书印章款,生动大气。

    清乾隆·宜兴窑紫砂御题诗山水人物纹阔底壶(图12)

    高14.3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0.9厘米。

    砂泥偏黄色。圆盖,圆钮。粗颈,壶口微撇,弯流,硕腹,螭龙形长柄,阔平底。两面壶腹各有一长方倭角式开光。其中一面绘山水人物图,其生活场景的画面,被宜兴工匠们以细腻的泥浆表现得淋漓尽致、富于生机:细雨蒙蒙的密林深处,一股清澈的山泉顺流而下;一位举伞的老翁在通向茅屋的小桥上匆匆前行,归心似箭;而一位老妇于屋中倚窗向外张望,望眼欲穿;另一位小童忙手忙脚地煮茶来迎接主人,兴高采烈。好一幅田园风光的生活写照!壶腹的另一面,则内刻选自《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九中,乾隆的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并有圆形“乾”字、方形“隆”字篆书印章两款刻于句末。

    清乾隆年制宜兴窑紫砂描金山水方壶(图13)

    高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0厘米。

    壶为蝉肩方体,砂泥为紫色。方口,三弯流,足的四方折角包边。壶的四面以金彩篆书通体装饰,其中一面绘金彩山水人物纹,另三面则以金彩刻节选于《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的“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穿玲珑石,簷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之乾隆御题五言诗,诗文布局适宜,笔势古峭。足内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该壶为御题紫砂壶的优秀代表作,古雅富丽。

    清乾隆年制宜兴窑炉钧釉壶(图14)

    高10.5厘米,口径5.7厘米,足径6厘米。

    广口,弯流,耳形柄,圆腹,高身,圈足。圆盖有钮,紫砂内胎,外施炉均釉,釉面以蓝色为主,间杂浅蓝、月白色斑点,釉质凝厚,色彩斑驳。炉钧釉是清雍正年间创烧的一种低温炉釉,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

    清嘉庆年制宜兴窑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图15)

    高9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9厘米。

    筒式壶身。紫红色砂泥,质感细润。平盖,高钮。短流,曲柄,圈足。壶腹其中一面描金彩绘《山水楼阁图》,富丽工致。壶底刻有“杨彭年制”四字篆书印章款。另一面则有“平台留小啜,饮味待回春”描金行书,并有“乙未冬日,松岑先生大人清玩。介峰”的落款,精工典雅。

    清道光年制宜兴窑子冶款提梁壶(图16)

    高12.6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7.3厘米。

    壶为扁圆形。圆盖,山影形钮。三叉交柄高提梁,短弯流,卧足。壶腹刻有“山水之中作主人”七字楷书以及“子冶”落款。“子冶”即清道光时期制壶名家瞿应绍,其字子冶,为继陈曼生之后的又一壶艺书画家。瞿应绍所制紫砂壶,当时被人称之为诗、书、画合绘于一壶的“三绝壶”。

    清代宜兴窑世德堂款包袱式壶(图17)

    高8厘米,口径6.7×5.4厘米,足径6×6厘米。

    长方形包袱式,嵌盖,方圈足。盖上包袱结与壶身包袱布合为一体,包袱对角打折结,一侧为弯流,另一侧为柄,盖里凸印“宝丰”款,壶底凸印“世德堂”篆书印章款。宝丰为史宝丰,清嘉庆、道光年间紫砂艺人,私家堂号“世德堂”。而紫砂包袱壶相传始于时大彬,以后历朝有仿。此壶造型古朴,设计巧妙,布纹褶理自然逼真。

    清末年制宜兴窑茶熟香温款文字壶(图18)

    高13厘米,口径5.5×3.5厘米,底径9.3×6.7厘米。

    长方柱形,盖、钮、流、柄均方形,平底,棱角分明,壶腹正反面刻诗文装饰,壶底带“茶熟香温”四字方印,姜黄色砂泥。“茶熟香温”款为清道光、咸丰年间,制壶大家申锡的印章款。

    清光绪年制宜兴窑愙斋款诗句端把壶(图19)

    高6.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1.4厘米。

    直腹,平底,短弯流,环柄,平盖,宽带拱桥钮。栗红色的砂泥,泥质细腻。

    清末年制宜兴窑玉麟款树瘿壶(图20)

    高25厘米,口径6.5×5.1厘米,底径10厘米。

    形如老树疙瘩,瘿节满身,枝梗为柄,短流,底随形内凹,瓜蒂盖内带“玉麟”印章款。造型浑圆敦厚,古朴雅拙,器身仿树皮褶皱,与光滑的瓜蒂钮形成鲜明的对比。供春即龚春,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人,吴颐山的家僮。该壶为清末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黄玉麟(1842—1914)根据明代文献记载,重新所创的供春树瘿壶。

    以上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紫砂壶,其图片及文物本体描述,皆由笔者根据2001年紫禁城出版社王健华编著的《故宫藏紫砂器》,2013年故宫出版社陈润民编著的《紫砂器》等学术参考文献整理而来。希望能对读者朋友研究、了解宫廷紫砂有所裨益。

    相关热词搜索: 紫砂壶 明清 北京故宫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