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女大学生身体素质、高考成绩及个性特征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1-03-18 07:57: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采用数理统计、个性特征测试、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两组高考成绩显著不同的女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考成绩与身体素质呈正相关关系,考分较低组与考分较高组比,身体素质测试多项指标有显著差异;个性特征方面,考分较高组在稳定性、有恒性和自律性等特征上的分数明显高于考分较低组。研究显示,尽管高考长期以来被视为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女大学生高考成绩与身体素质、个性特征显著相关,该结果为重新看待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身体素质;个性特征;高考;相关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目前高校男生1000M和女生800M的平均成绩与二十年前相比至少相差20s多,相应地,普通高校体育课男生1000M和女生800M的及格标准也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降低了20s之多。以我校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男生1000M及格标准为3分55秒,女生800M及格标准为3分58秒,现在这两项的及格标准都是4分20秒,但不及格人数还比以前多很多。

    针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滑坡的状况,多数观点认为,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需负主要责任,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滑与高校扩招有关。事实上,可以注意到相对于高校扩招前,目前大学生群体的来源比例已发生明显变化——二十多年以前,大学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不足10%,高等教育就是精英教育;而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今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国范围已达40%,北京、上海等有些省市更是高达50%以上,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由此可见,在时间进程上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滑坡与高等教育从精英转入到大众化相对应,这一现状从另一角度说明,学生身体素质极有可能与认知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相关性。

    在我国,高考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考试,高考成绩常被认为是学生学习成绩或认知能力的集中体现。以往人们基于传统观念或观察经验,常常认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和身体素质发展是一对矛盾,鲜有采用量化统计方法去探讨这个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量化分析方法,对两组不同高考成绩女生身体素质和个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探讨青少年身心发展与认知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4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平均入学年龄为18.4岁,其中高考成绩达本一线(即高考成绩位列当年考生10%之前)、来源于本省几个城市的建筑、土木工程专业汉族女生50人为A组,嘉庚学院本三(即高考成绩位列当年考生30%-40%)、主要来源于本市的两个班汉族女生50人为B组。

    (二)研究方法

    1.身体素质测试:新生入学第四周统一测试两组学生五项身体素质指标:50M、800M、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

    2.个性特征测试: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 questionnaire),于2014年11月,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16PF个性特征测试,对所测结果进行常模统计分析。

    3.数理统计:对所测身体素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性检验。

    4.观察、访谈: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态度、表现等进行综合考察,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学习、成长和体育锻炼经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高考成绩组女生身体素质对比

    A组与B组被试在五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上的表现(平均成绩+标准差)如表1所示:

    经T检验,两组女生大学入学初平均身体素质水平,除“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这一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四项指标相比,都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特别是50M、800M和立定跳远这三项,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在速度、耐力、腿部力量和爆发力、腰腹力量四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上,高考成绩在本一分数线以上的女生明显好于高考成绩为本三分数线的女生。

    从对学生的深入调查了解得知,A组学生全部来源于重点高中,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环境也相对较好,所在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比较正规,有的学校要求高三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跑步锻炼。而B组学生来源于重点高中的比例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反映,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不是很规范,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替代,学校对体育不重视的较多,他们高中学习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高考。

    每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与后天的体育锻炼相关。女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增长一般在初中达到峰值,如果不注意有意识地加强体育锻炼,大部分女生从高中开始身体素质水平就逐渐走下坡,因而,女生进入高中后身体素质的发展更多地与体育锻炼情况有关。

    本研究显示,高考成绩达本一线的女生群体,即认知能力处于同龄人前10%的女生群体,其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明显好于高考成绩为本三成绩段,即认知能力处于同龄人30-40%的女生群体。说明人的认知能力与身体素质发展具有相互“正迁移”效能。

    (二)不同高考成绩组女生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為了了解不同高考成绩组女生具有怎样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相关的数据分析显示,在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忧虑性、独立性和自律性七种个性因素上,两组女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稳定性、有恒性和自律性三种个性因素,两组女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考成绩达本一线以上的A组学生这三项得分显著高于高考成绩为本三线的B组学生;只有兴奋性和忧虑性两种个性因素,B组学生高于A组学生;其它九种个性因素,两组学生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特征是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紧密相联的,不存在没有心理活动的身体活动。体育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一种身体活动,学生喜欢不喜欢或者坚持不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参加活动时的态度、投入程度、能够达到的高度,不仅与其体格状况有关,也与其心理状况(心理特点或心理品质)有关。具有良好心理特征的学生,即情绪稳定、态度认真、自律、顽强、有恒等因素,有助于较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任务,取得较好的效果(身体素质或体育成绩)。

    (三)体育与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相互关系探讨

    1.导致两组女生身体素质差异的原因分析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文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也能表现出较强的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其组织纪律观念一般较强,比较专心、有恒心。而文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正相反,自觉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惰性较大,表现在体育活动中比较自由散漫,缺乏恒心,对自身要求不高,易感情用事。

    运动心理学认为,体育运动的短期心理效益主要体现在情绪改善方面,而长期心理效益在于提高自信和自我概念。女生因其生理特点,进入高中以后极易产生惰性,并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这种惰性和自信心缺损,对其身体发展和学业成绩都有不利影响。动机、态度和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身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除先天遗传因素外主要与其中小学阶段所受的体育教育和个人体育锻炼情况,以及个体的动机、兴趣、自律性、有恒性等个性心理特征有关。不同的体育教育环境,加之不同个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较长时间的累积,导致女生进入大学时身体素质方面明显的差异。高考成绩较好的女生群体,之所以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水平,无疑得益于其十多年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以及认真、自律、有恒等个性心理特征。

    2.体育与青少年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发展互为影响、相互促进

    体育是青少年全身心投入的身体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一般比较开朗、合群,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比较强,有效的体育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乐群性、有恒性、自律性等个性因素有积极促进作用;长期科学的体育锻炼,对改善人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等思维活动有深刻影响,可提高人体认智能力。同时,具有自律性、有恒性、稳定性、乐群性等个性因素及较高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较好的身体素质水平。因而,体育与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发展互为影响、相互促进。体育对人体的影响既是身体的,更是心理的,是智力的和非智力因素的交互作用。

    三、结论

    (一)不同高考成绩组女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高考成绩达本一线的女生群体与高考成绩为本三的女生群体相比,在速度、耐力、腿部爆发力和腰腹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

    (二)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高考成绩达本一线的女生群体,其稳定性、有恒性和自律性个性因素明显高于高考成绩为本三的女生群体。正是这些个性因素方面的差异,成为导致两组学生进入大学时在认知能力(高考成绩)和身体素质方面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体育运动与女生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发展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对培养有恒性、自律性等个性特征和提高认知能力有良好促进作用;而具有较强有恒性、自律性等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学生更易通过体育获得较好的身体素质。

    四、启示

    (一)应正确认识体育与人的认知能力及个性特征发展关系。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身体的、心理的,智力的与非智力的相互作用,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学业成绩),不但不会影响而是有效促进。

    (二)对于沉溺于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苦恼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不妨在文化学习之余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来改善这一状况,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双重效果。

    (三)体育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更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体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参考文献:

    [1]体育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01).

    [2]祝蓓里.體育心理学新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4).

    [3]艾森克,基恩.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0-51.

    [4]贾齐,赵纪生.作为世界的身体[J].体育与科学,2006(1):32-34.

    [5]体育心理学参考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69).

    [6]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7]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11-13.

    [8]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2).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教学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