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计算机基础“层次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时间:2020-06-11 07:56: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提出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趋于零界限的重新定位。研究并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层次化递进式教学体系,提出了“五步走”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实现“角色转换”为主线,体验真实的工作岗位实际,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真正结合。同时,提出了“1+n”的学习模式,指导学生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关键词:层次化;递进式;“五步走”;“角色转换”;“1+n”

    中图分类号:G420

    1 计算机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到各行各业,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名信息的传递者,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计算机和各种应用软件以及多种多媒体设备等使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提取利于幼儿发展的多种信息资源,并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整合,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的教学资源。随着多媒体教学走入幼儿课堂以及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背景的教育环境,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等播放设备将信息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形象直观地认知事物,从而构建健康的信息教学环境[1]。

    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以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而言,虽然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应有的知识,也提出了具体专业具体分析的观点,但是大都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去实施所谓的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由此看来,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没有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专业岗位实际在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更没有形成层次化递进式的教学知识架构,对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培养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存在欠缺之处。

    因此,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色,探索层次化的教学内容及递进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法和学法的实施,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前教育实际岗位的有效衔接,实现“角色转换”的实训体验,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且对于其实现就业、提升其职业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趋于零界限的课程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规范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同时能将其作为工具为本专业其他课程服务。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人才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本课程的定位也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鉴于其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特点,我们将其定位为“1+1+1”的课程,即“一种信息知识的架构,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一种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种定位使得各专业基础课与各专业课之间的界限趋于零,逐步加深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对各专业的渗透,突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如声乐、美术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环境、工具和方法。

    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等制作电子作品,其主题和内容均贴切其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计算机的通用化,为其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计算机环境、工具和方法。

    3 层次化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薄弱环节,科学合理地构建恰当的教学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大都没有与学生的专业及实际的工作岗位实现真正的结合,没有容纳到相应的课程体系中,或者说只是轻微的渗透,而没有形成层次化的递进式的知识结构体系,对学生能力的整体培养、具体工作岗位职责的认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塑造方面略显不足,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缺乏相应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衔接于学前教育岗位实际的层次化教学内容的递进式教学设计,构建了层次化递进式的教学体系,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架构,能结合所学知识快速完成角色的转换,顺利胜任幼儿教师岗位,展现自我价值。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计算机基础课程以“立足基础,突出文化,重在应用,强化能力,适应岗位”的思想和定位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按照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技能从单一到综合的逻辑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际的工作情景为任务引入,要求学生实现角色转换的基础上完成实训任务,使教学内容呈现明显层次化的同时,完成与实际工作岗位和前期知识的衔接。

    3.2 教学过程的层次化设计

    根据幼教专业的特色以及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特点,本文着重提出“五步走”的教学设计。

    以“Word图文混排”单元为例:

    第一步,“角色转换”的项目情景引入。设定工作场景:为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多层次的自由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符合自身特点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而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了解幼儿,敏锐的察觉幼儿之间的差异,个别化的指导幼儿。为此,某幼儿园要求各班教师精心为每位幼儿制作一本成长记录册,建立独特的幼儿成长档案。假如你是小托班的一名幼儿教师,你会如何来设计幼儿成长记录册呢?

    第二步,根据情景任务引入,导入真实的案例效果展示。展示各幼儿园优秀的幼儿成长记录册的效果图。

    第三步,学生讨论分析。学生根据假定的工作情景以及展示的真实案例效果,会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有个重新整理和再次深度思考的过程。

    第四步,启发式引出任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已有的工作情景,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所授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演示和讲解,以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如“幼儿成长记录册”的制作,实现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

    第五步,项目展评并提出拓展实训任务。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后,学生分组进行互评,教师对个别作品进行任务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等级的拓展实训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实训任务进行拓展训练。

    3.3 教学内容的递进式教学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以及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提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递进式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逐步推进、层层衔接的模式。如,在讲授文字处理部分Word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门专业课程的某单元知识为内容,利用Word为工具,完成一份完整的幼儿教案的制作,如某学生选择以舞蹈为主题的“某幼儿园大班舞蹈《咏鹅》教案”的制作。随后在讲授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制作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Word版教案,完成教案所对应的PPT课件的制作。最后,对已经制作完成的PPT课件进行模拟课堂的展示,本环节真正体现了“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在模拟课堂中真正感受幼儿课堂和幼儿教师的风采。

    4 “1+n”的学习模式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文化涵养为宗旨,针对专业特色以及所采用衔接于学前教育岗位实际的层次化教学内容的递进式教学设计,提出“1+n”式的学习模式,即根据已有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安排n多种等级的不同难易程度的实训任务,这种学习模式,是在完全实现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检验教学效果,也是检验教学内容的递进式教学设计的一种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性,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训,要多听、多思、多练,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层次化教学内容的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以及“1+n”的学习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真正体验“角色转换”带来的乐趣,能对具体的岗位工作实际有更深度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能真正熟练规范地使用计算机这一通识工具,能更好地为其他课程和工作实际服务。

    参考文献:

    [1]徐金鑫.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其计算机职业能力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2.

    [2]岳冬利.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3]郭瑞.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各学科的结合[J].中国科技信息,2009.

    [4]程向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与专业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2.

    作者简介:崔素霞(1983-),女,山东滨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通信。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256600

    相关热词搜索: 递进 构建 层次 体系 实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