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漫谈

    时间:2020-08-14 07:54: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物质文明的兴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文化领域的繁荣才是一个大国绵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需求的现实反映,世界文化多样性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为推进和谐世界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力。

    关键词: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中图分类号:B03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00—02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命题:“人是文化的动物”[1],一方面人类从事着文化的创造活动,不同的文化理论体系都是人类自身追求解放与自由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文化也滋养着人类,相互差异的文化理论体系塑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族个性、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形成世界上文化多样性的瑰丽景象。

    这个命题说明了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创造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文化理论;同时还说明文化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影响,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先进的文化理念必将给国家插上腾飞的翅膀,而落后的文化观念则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国家发展的手脚。

    从历史的视角看,文运兴盛与国家昌明,往往是互济、互应、互动的,国家强大必然伴随着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必将提升国家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古希腊时期,雅典的生产力发展很快,航海等技术高度发达,社会的民主、法治达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在哲学与文学方面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活水。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伟大时代,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巨匠诞生,涌现出大批带有启蒙性质的哲学与文学思想成果,不仅发现了“自然世界”而且发现了“人的世界”,成为拨开欧洲中世纪黑暗迷雾的阵阵响雷。在我国,历代盛世的文治武功往往伴随着文艺的繁荣。汉武帝时的西汉,是前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乐府”与“赋”达到了巅峰,经学获得极大地发展。唐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全面开拓,使大唐帝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在其鼎盛的局面里,文化的灿烂辉煌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形成了后人十分敬仰的盛唐气象。

    物质文明的兴盛只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文化领域的繁荣才是一个大国绵延强大的精神驱动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实力突飞猛进,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国际地位日趋提高,正在发挥着一个负责任世界大国应有的影响力。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两翼齐展、两辐同进,才能筑牢中国腾飞的根基与引擎。

    一个重大理论的创新,都是时代现实需要的产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社会建设的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谐文化的提出,标示着我们党在文化上的自觉意识增强,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深刻理解,同时这也是对和谐社会文化需求的现实性反映,对世界文化多样性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与古代,中国与西方,名称虽然一样,涵义相距甚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的风格、形式、关注的内容会不一样,即使面对同一的和谐文化主题,在理解上也必然千差万别。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构成其文化发展的丰厚底色,设置了文化言说的框架与思路。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不能脱离已有的和谐思想资源,去建立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现代文化只有扎根在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地上并汲取异国优秀文化营养才能结出丰硕的文明果实。

    目前,我国文化领域,新儒学学派、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新权威主义等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与一些社会实践遥相呼应;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张力,蕴涵着一定的文化矛盾。对此,我们必须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着力推动文化和谐。如何实现多种类型的文化和谐共处,是构建和谐文化必须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是返回传统固步自封,也不是离开传统资源对现代文化的偏执与迷狂,更不是某一文化类型的唯我独尊,厚此非彼;而是对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的合理内容兼容并蓄、吸纳凝练。所以,现代的和谐文化,不仅具有中国文化风格,世界文化气派,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超越的未来气象。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没有文化上的和谐,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社会和谐就没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它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心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关键是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通过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进一步实现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民族人们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民族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在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极力地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价值观念的全球化,其实质是想用西方的民主、文化、价值观统领全球,谋取与经济霸权相匹配的文化霸权。

    我们提出和谐文化理念,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与统一的文化标准,既是反对文化霸权的需要,也是保护我国文化安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首先,目前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竞争。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是当代及未来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整合民族与国家一切资源的根本力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建设和谐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以文化的高品质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只有培育强大的文化产业才能提升文化实力,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可靠的文化创新机制。

    其次,我们始终认为,世界文化由多元构成,这是历史形成的客观现实。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每一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文明、文化都是在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产生,并为本国、本地区以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各自的贡献,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坚持和谐文化,就是要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让各国文化在竞争和比较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再次,在全球视野下,强势文化不一定是优质文化,弱势文化不一定是劣质文化。主要靠技术来支撑的美欧强势文化,与西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种文化现象背后存在许多虚假的文化内容,也有劣质的东西,其先进性也要具体分析。我们在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同时,也要防止文化保守主义的负面影响,坚持开放的心态,融合不同文明的精华,吸取世界文明的优质成分,把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在新的历史时代融会贯通。在民族文化多样性中寻求文化共性,既保持文明个性,又追求文化共性,把共性融入各民族多样性之中,同时从各文明中提炼出世界文明的共性,由此推动全球化和世界文明的健康发展。

    和谐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凝炼出来的共同文化理念,是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文化基础,它一定能够为推进和谐世界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力。

    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到它的实现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走上遥途总比没有路途强过千倍。和谐文化不是中国的专利,但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当世界普遍接受和谐文化理念的时候,中国文化已经登上了世界先进文化的行列。但是今天我们还远远不行。中华文化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优势资源值得自豪,由于种种因素,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还有点滞后,还没有把文化资源大国变为文化产业强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并不断创新,赶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由此促进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这是新的时代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伟大战略。只要我们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一定能够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奠定和谐社会厚重的思想道德基础,树立起一面引领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旗帜、思想标杆。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3.

    [2]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1.

    (责任编辑/王丽君)

    相关热词搜索: 漫谈 社会主义和谐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