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及心理学研究

    时间:2020-08-18 07:55: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语言在语言表达形式中的地位层次逐渐提高。而对于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等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针对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及心理学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此提高相关人员对网络语言的掌握力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成因分析;传播学;心理学

    网络语言就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系统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以及在网络的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新的语言形式。具体来讲,广义上对网络语言的解释包括两种,首先,是指“病毒”、“黑客”、“防火墙”、“网民”、“浏览器”等网络行业中使用的行业用语和相关专业术语。其次,是指在网民在上网进行交流和社交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网络流行语言,比如“666”、“菜鸟”、“酱紫”等被曲解的含义但又被广大网络用户所熟知的网络语言。而对网络语言的狹义理解,通常只包含了第二种。

    1.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语言成因的分析

    具有生命周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一些当时流行的网络语言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声遗迹,而一部分的网络语言也可能会一直传播下去,这主要和语言自身的应用价值和传播属性有关。

    首先,网络语言的显著性,就是指与著名的事件、场景、人物之间的联系,这种通常会受到网友的高度重视并迅速传播。比如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年贺词、马伊琍对文章出轨事件用“且行且珍惜”做出了回应等等。:“互联网+”这一网络词汇,也是在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才被人们所熟知并广为传播的。而在《鲁豫有约》节目中,有一期栏目采访了我国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在访谈中其提到自己对未来的发展计划,并利用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巧妙的回应了“是否想要成为世界首富”的问题。王健林作为中国影响力较大且富豪榜名列前茅的人物之一,公众对其的关注度是极高的,而他提出的普通人不敢想象的“小目标”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议论并得以迅速的传播。

    其次,网络语言的重要性,就是指与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联系了起来,同时,事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或者个人的发展,这种成因下的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网络语言传播速度。比如“俯卧撑”、“躲猫猫”、“楼脆脆”等等。这些网络语言通常与社会民众和公共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也加大的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传播。比如在2017年底美国产生的“反性骚扰”活动中出现的“metoo”一词,而随着这股“反性骚扰”活动逐渐波及到了我国,各个媒体也对这一活动予以高度的关注。在2018年我国年度最具代表性网络语言中的,“metoo”一词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再次,网络语言的可演绎性、模仿性,就是指网民可以对其进行再创造和再利用。2009年在天涯社区中一篇以“被就业”未标题的帖子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具有相似经历的网络参与吐槽。在往后一段时间内,这一词汇也逐渐衍生出了一系列诸如“被开心”“被自愿”“被捐款”等词汇,而这种以“被”开头的词汇也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再比如“一言不合就...”这一网络语言形式,网络也可以进行诸如“一言不合就开车”“一言不合就吃饭”等词汇的使用。对于这种网络语言的再创在和再利用,网民和媒体之所以如此乐在其中,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类网络语言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同时,这种网络语言对各种社交场景也是极为适用的,加上媒体的宣传也让网络语言得以快速的传播。另外,这种形式的网络语言还具备幽默诙谐和默契度高的特点,也因此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同时,网络语言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也会因语言的演绎和模仿而得以增强,从而提升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影响度,并且对其生命周期也予以了延长,比如“**门”一词,就可以结合社会中的各种的热点事件进行使用,并且能够达到反复使用的目标,进一步形成新的网络语言形式。

    最后,网络语言中队外来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自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在国际贸易、留学、旅游等活动中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也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越来越鲜明。世界中也逐渐弘扬“地球村”概念。近年来我国收到世界个地区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加大,比如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综艺、欧美的流行等等。来自于世界各国的词汇充斥在网络语言中,比如美国嘻哈文化中的“diss”和“freestyle”、日韩饭圈文化中的应援术语“打call”等等。2014年日本的一本杂志中又提出了“佛系男子”这一类男性群体的定义:这类男人并没有特殊的外表,但在生活中通常会高度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强调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做事情。而“佛系”一词也在时隔3年之后正式在我国走红,许多的90后男青年将自己称为“佛系青年”,之后,“佛系男友”“佛系女友”等词汇也逐渐出现,“佛系”这一网络语言也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2.从心理学角度对网络语言成因的分析

    人们的需求是网络语言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人们的需求也作为内在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网络语言的发展。

    首先,人们的娱乐需要,就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娱乐和放松的需求。在网络世界中,充斥了大量的、多样化的生活和文化元素,从而也成为了工作的人们闲暇时寻求放松和娱乐的主要场所,网络语言在网络中也发挥着相似的作用。以我国的一部电视剧《我爱我家》中葛优表现的“葛优躺”逐渐受到人们关注,这一词汇来源于剧中葛优所扮演在别人家中混吃混喝并且赖着不走躺在沙发上的“二混子”形象。随着“葛优躺”在网络和人们生活中的广泛传播,在国家语委和教育部于2017年联合提出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也将“葛优躺”列为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而在“葛优躺”这一网络语言下所表现的则是,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每天处在忙碌的工作中,“葛优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人们最为真实的心理需求。虽然工作很累奋斗很苦,通过“葛优躺”这一词汇的出现,人们的工作压力、紧张心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其次,人们交往和归属的需要。网络交流逐渐成为了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各种网络语言也需要在相应的人际交流环境中使用。在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人们都需要在某一个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而在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应顺应我国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并在一系列网络群体中找到归属。使用网络语言也能够得到群体的认同,从而避免孤独感。而当周围的人们对网络语言进行重复的使用时,比如“666”“打call”等,人们也容易共同使用这一词汇,从而在群体中找到归属。

    再次,是人们对舆论监督和表达意见的需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公众在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的话语权。对于联系社会热点人物和事件的网络语言,在网民的使用过程和演绎的同时也可以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每种情感和活动在群体中都是具有传染洗性的,也足以影响任何一个群体成员贡献出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影响的结果是严重的违背了人们的天性,也因此,群体以外的人员通常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任何舆论、多数意见、时尚和流行的产生,都会存在沉默的螺旋机制在其背后。双方的两种意见必然会因为一方的沉默而使另一方变得更加强大,而这种意见的强大又会不断衍生出意见的反对者进行沉默,形成一种奇妙的循环。”而一旦社会关注了某个网络语言,其相关的舆论也会呈现“沉默的螺旋”现象,这其中有着舆情恶化、谣言等风险,但对于表达民意、舆论监督也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以“70码(欺世马)”“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爸是李刚”等曾经流行的网络语言,都对网民对公共事件的观点和态度予以了反映, 而这种舆论力量也能帮助政府部门从实际的的角度出发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

    最后,人们彰显个性、标新立异的需要。我国网民数量截止2018年已经达到了8亿左右,手机网民更是占据了7亿以上的数量,其中又70%以上都是年轻网民群体。在网络语言流行和传播的过程中,年轻人群体是重要的推动力量。首先一方面,其年龄特征导致了这一现象。年轻人具有活跃、尖锐、时尚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常常会好奇并敢于追求,不会遵守常规,对一些网络语言的流行热度和传播价值也能有明显的感受,并能够参与网络语言的创新和传播,而这也就促进了许多全新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传播。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思想还会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各类后现代主义思想在网络系统中呈现出大规模蔓延的趋势。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许多网络语言表现出“后现代”的特点,它是分散的、无中心的、横向互联的,有更大的自由和空间,体现出“反传统”“非理性”“反逻辑”“去中心”“去权威”的特征,与传统语言相悖的用词规范则体现出后现代文化内涵。所以,中英文混搭、缩略型、谐音型、语义重置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如“吃了ed(吃过了)”“CU(表示“see you”,再见的意思)”“被中产”“偶十分郁闷的说。(我十分郁闷。)”“抱一下下”无不体现出年轻人的标新立异,彰显个性,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特点。

    3.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广大网民在网络中的互动逐渐催生了许多新奇的网络词汇,这些词汇虽然本身不具备特殊的含义,但是网民却赋予了其含义并且别人们熟知并得以广泛的传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也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予以了关注和研究,并希望通过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发展来实现社会群众发表意见、舆论监督等权利。本文就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简要的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成因,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林之达.传播与心理的关系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9)

    [2]吴蓓.传播学对心理学视域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应用[J].新闻传播.2012(08)

    [3]冯君颢,李毅博.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分析——基于传播学与心理学的视角[J].农家参谋.2017(12)

    [4]张国良.传播学的特点及其對中国的贡献[J].国际新闻界.2018(02)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