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在浙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0-09-30 08:02: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大学生就业流向影响着区域人才资源的配置和分布格局,对城市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经过调查发现,在浙大学生的就业区域流向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基于对区域的薪资水平、用人制度、工作环境及大学生的家庭环境、高校就业指导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区域流向 影响因素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区域经济发展与作为生产要素主要面向的人力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1]。大学生作为最具增值潜力、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其就业流向是区域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对浙江省而言,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不平衡性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软实力的提升。

    一、现象透视:就业区域流向不均衡

    调查显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之间成正相关,而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选择与实际毕业生的区域流向形势也大体相一致, 41.6%的学生首选杭州和宁波,其次是温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五个地级市占比为22.5%,选择在出生地级市的有18.5%,13.5%的大学生选择在县级市就业,而选择在乡镇或农村就业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8%和 1.2%。在就业区域选择时,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现代化开放程度和发展潜力依然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面向,而城市区域的生活、社会环境和宜居性超过生活成本、消费水平等因素跃居第二位。

    二、归因分析: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对于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2]。毕业生最为迫切的需要为追求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即自立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就业区域流向理所当然地也由其当前最迫切的需要即自立所决定。因此,就业区域的薪资水平、用人制度、工作环境以及用人单位所处的地域生活环境无疑便成为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关注的因素。此外,家庭成员意见和个人求职意向也是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的高低是人才流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着当地的收入水平。一方面,浙江省内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客观存在,薪资水平差距明显;另一方面,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怀揣梦想与激情,迫切地追寻着自我实现,将经济回报、工资待遇作为对职业价值评价的标准,把高收入高待遇作为衡量自身价值体现的标准。因此,经济较发达城市理所当然成为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首选。另外,经济发达地区在用人制度方面较经济落后地区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用人唯贤,发展机会多,发展空间广阔,这也成为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的优先考量因素。

    2.就业区域生活质量因素。区域生活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对于毕业生就业流向的选择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生态环境 、居住环境、教育环境、娱乐环境和医疗卫生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域的生活环境,牵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得大学生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优雅宜居的区域生活环境自然而然成为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区域社会环境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社会秩序的规范程度、社会保障的普及程度以及社会包容的广泛程度、社会风俗和习惯、当地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消费结构等等在大学生择业时日渐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3.个人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是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内部推动力。在择业标准上,大学生往往把高职位、高工资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在择业动机上,他们关注施展自我抱负的机会和自我实现。大学生的兴趣、特长、抱负均会对其择业区域产生影响,然而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心态促使大学生本身更加倾向于大城市。此外,家庭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大多数支持子女选择社会地位高和薪资待遇优厚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时不加评判地向经济发达城市流动。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先政府要将加强宏观调控,规划、协调各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采用行政制度的硬性手段和经济引导的软性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合理的就业流向进行干预调节,优化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其次,合理设置高校的专业结构,将不同区域的人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的招生、培养和就业紧密联系,避免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再次,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小城镇的产业布局,改善其基础保障条件,适当实施偏远地区就业补助政策,多举并用吸引大学生的就业流入。

    2.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做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引路人。高校首先要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其次,应重视就业指导教育,从大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人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不断更新和优化就业指导模式,加强对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应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测评,帮助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根据自身职业理想、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家庭状况等因素,用长远的眼光及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就业区域的选择。

    3.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提供恰当的就业支持。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和要求,从而将多元的职业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影响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所以,家长要消除自身的错误观念:一方面不能用传统的压制观念和命令方式决定子女的就业问题,致使子女被动选择自己本不感兴趣或毫无信心的工作地域;另一方面不能只考虑眼前世俗的利益,并将这些功利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职业价值观。只有家庭支持系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才能引导子女在选择就业区域时将个人本真的意义追求和社会期待的价值需要融入其中,帮助其做出合理的决定。

    参考文献

    [1] 云紹辉.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研究现状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3).

    [2] 马斯洛.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C].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董燕军,女,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管理。

    本文系2017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项目“在浙大学生省内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706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流向 浙大 因素 区域 就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