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

    时间:2020-10-05 07:52: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街区,活化历史空间,并进行有效的活化利用,并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保护传统人文风俗,使空间中的历史记忆得以留存,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文章以广州新河浦为例,浅谈关于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广州,一座有着2230年历史的城市,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城市格局和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城市的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历经风雨,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广州现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中国的南大门,但同时也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在一些区域,仍然保存着很多反映广州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信息的街区,真实地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信息,这些都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街区,活化历史空间,并进行有效的活化利用,并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保护传统人文风俗,使空间中的历史记忆得以留存,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新河浦位于越秀区东南隅,以“东山小洋楼”著称,是民国时期的豪宅区。其东起达道路,西抵均益路,南跨新河浦涌接东山湖公园,北沿庙前西街、直街及寺贝通津,现存几百栋历史建筑。

    1926年粤东省城十三行华商五彩石印局刊《最新测绘广州市面马路区域全图》显示:当时该地区还处于零星开发阶段,大多是水塘和农地,仅标出东山路(今龟岗路)和庙前路(今庙前直街、西街)两条道,余则规划路都未见标注。东山火柴厂又嵌在其中。由此推测,新河浦一带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迅速崛起。其后的日寇占领期间应停滞建设。

    一、新河浦的历史与特质

    新河浦建筑大多不超过百年历史,但饶有特色,别具一格,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容低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城市开发的历史记忆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1918年设立广州市政公所,1921年成立广州市政厅,拉开了广州近现代城市建设的序幕。一时间拆城墙到处扩路、开路、筑房,大兴土木。城区突破大东门、越秀路及其护城河东濠涌一线向东拓展。这是广州城第一次大开发。之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设,改革开放后的建设,让广州面貌一新,然而明清时期的建筑随之稀有,民国建筑也成标本。现今历史建筑保存相对完整的新河浦,自然承载起广州市首轮开发建设的记忆。

    2.鲜明的时代产物

    新河浦建筑融荟中西文化意念:门廊采用柱式、券拱、山花顶;室内精心装修,地面铺花阶砖;外墙清水红砖勾缝;线条简练,装饰简洁;庭院留出私家自由空间。是岭南化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如隅园人们用“西曲中词”相誉。然而印象最深的是红砖绿瓦,与红墙绿瓦不同而采用了当时新建筑材料红砖以及红毛泥而非石灰勾缝,这在国内其他地方少见,也仅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新河浦建筑留下时代性区域性的鲜明烙印,明显看出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州的建筑。

    3.相对独立建筑群落

    半个多世纪里,它的西北面是杨基村和梅花村,南面是珠江,北面被交通大动脉广九铁路隔离,只有西面通过道班口与城中心相连,是一块悬突出城区的街区。这种与城中心若即若离、环境幽静、相对独立的地方,正是上流社会人士追求的家园,它脱离下层市民而弥散着贵族气质和浪漫气息。于是,侨民、本地富商、军政要员、官僚在此营建欧美风格民居、别墅、官邸。它与同样西方建筑见长的沙面有所不同,是非公共建筑体量不大,作为居住区更觉私密性,呈若隐若现的魅力。这种私密性与西方崇尚自由隐私与华夏强调内斂幽隐高度一致。

    二、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

    一是建筑产权问题,使很多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受限。保护区里很多建筑产权或属于私人,或产权不清晰,虽然广州市政府有计划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资助、简化手续、租金减免等方式,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同时还鼓励社会资本和个人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比较典型的是春园、馨园、逵园等,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民居在闲置,由于房屋的私人性质,使政府难以直接投入资金进行修缮,最多从危房应急修复的角度对其进行适当修补,有些无人打理的房屋外观完好,可是里面却很残破,甚至长出杂草。有些房屋的户主若主动进行修缮,则要向有关部门提交专业的送审资料,且修缮价格不菲,使他们望而生畏。长此以往,房屋或会因缺乏人气,失去了多样化的社区生活,而沦为没有灵魂的空壳,整个保护区的人文、风俗、精神也或会就此流失。若政府采取把所有房屋从私人收购、打造的方法,把居民全体迁出,又会造成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受到不可挽回的破坏。

    二是公共设施的配套问题。阳光下的东山花园洋房,充满异国风情的街巷,静逸的文化氛围,是很多旅游者和文人墨客来新河浦之前脑海里的情景,但到了保护区之后,可能会因为保护区内的一些问题,例如交通、停车或缺乏公共设施的问题,而使美好的景象变得零碎起来——保护区内,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名校,每到上下学时间,接送孩子的车辆塞满了个别街巷,穿街而过的车流分隔了空间,也打破了宁静;保护区内居住的居民很多购置了车辆,由于周边停车场不足,车辆不得不停在较窄的街巷内,不仅有碍于出行和带来安全隐患,还对保护区内的文化氛围造成破坏;另外,作为历史人文景观,除了路牌外,提供给旅游者的指引和介绍较缺乏,有点乏善可陈的感觉,让游客难以深入品味、融入。

    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演进问题未有新的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但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部门或多或少存在重视建筑遗产的刚性保护而忽视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柔性保护的问题,人员的流动,外来文化的影响,邻里关系和街区人文风俗的消退比之文物建筑的损毁来得更为迅速且严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风俗,并不是建一个博物馆静态地展示过去的生活情境,而是要让传统的、民俗的、地域的东西,在避免外力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街道虽然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努力在社区引导群众继承、传播传统文化,但由于基层缺乏专业的人才,在实际中推动力也相当有限。

    三、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思路

    1.确立保护开发的着力点

    历史建筑的价值评定通常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年代长短,二是建筑物完好程度,三是观赏性和代表性,四是与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关联度。新河浦街区建筑历史不长不到百年,其完好程度与观赏性都很高,直观上就看出来。而与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关联则需下功夫挖掘与彰显。如春园作为中共三大机关旧址与党史研究传颂相结合很成功。还可以与促近代教育发展为今天的教育强区上去寻找关联,与近代华侨归国促进中国现代工业和实业发展上去寻找关联。同时还要注意街区整体外观风格的协调性统一性。如新河浦54—1外墙仿青砖装饰与周边清水红砖等风格差异很大,好像一座西关大屋突兀进来很不协调,应予修正并形成一种规范。

    2.精准寻找历史与现代的契合点

    历史文化及其建筑与当代生活方式有效链接,才能更好保护、传承进而活化。史上新河浦是贵族、富人的家园,宁静、安逸是它的历史与实体特质,而这正好满足节奏偏緊现代都市人的休闲、放松需求。逵园开发是个成功例子。一位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怀着恋土情结在逵园精心经营,请来文物保护专家设计内部修缮方案,力求恢复历史布置原貌。一、三层作画廊展示,据说较原先在天河更吸引客人;二楼作咖啡厅,各种年龄段各种阶层人士都在这享受现代休闲生活,零距离品味触摸这历史建筑印记。可惜在新河浦五大侨园中仅此一家,其他四家皆作会所,让人望而却步,没法亲近感受,显得曲高和寡。这需要有关部门准确管控和引导。目前街区内龟岗路和庙前直街的商业与饮食业活跃,很接地气,成为新河浦居民和游客的集聚和发散点,尤其为游人提供小憩场所和购物等当代生活所需,与周边宁静、安逸互补而产新穿越古今文化生活的体验,这样一个交汇点对于新河浦街区开发十分必要,需进一步提升美化。

    3.强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

    一是当地居民的热心参与。在有关部门的影响下,新河浦一带居民对历史建筑爱护意识已被唤醒,他们对试图改变历史原貌的事情主动通过投诉等进行干预纠正,要设法巩固居民的这种热情,维护居民保护建筑文物的权力。二是鼓励社会人士参与保护性开发。一方面让更多的历史建筑打开紧锁的大门迎客,另一方面避免历史建筑闲置性残损。同时组织志愿者为游人介绍街区的历史文化,如培训学生上街介绍新河浦历史作为社会实践课目就一举两得。

    4.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功能

    街道办事处与历史文化街区相连最紧密,与街居群众联系最密切,最了解熟悉街区一草一木及其历史文化。街道办事处无疑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第一线。应赋予街道办事处更大更实的职责,对历史文化街区所在街道办事处在人力财力配置上有所倾斜。把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与名城名街、幸福小区等结合起来打造。借助街道办事处及其居委会和社区建立历史文物的网格化管理和监控,不留盲点死角,防患未然。因为文物一旦损害,其价值无法修复。

    5.拓展视觉,放大格局

    把新河浦保护区与东山湖公园、珠岛宾馆和二沙岛连片打包,进行宣传推介,凸现镶嵌在现代城市中一个集古典、时尚、休闲、湖光园林的别致人文板块概念,与南肺海珠区万亩果南北呼应共同点缀美丽羊城。通过整合,形成二沙岛的当代时尚与新河浦上世纪初的近代时尚这种百年对照,感悟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脉搏,展示这座城市前行的生命力。

    6.不断总结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工作

    在街区多组织各层面的论坛活动,让街区历史文化家喻户晓,及时总结推介适时有效的办法措施,集思广益。如:推介上述逵园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借鉴佛山岭南新天地历史文化项目经验,吸收天津五大道风情区(同样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发)的做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是个新事物,具体做起来常常感觉到有点盲目性或无知状态,通过个案分析,总结做法和经验,不断累积形成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对我们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尤为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李 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王子剑.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与复兴[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相关热词搜索: 活化 街区 历史文化 大城市 保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