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时间:2020-12-23 08:02: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被群体、团体等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知识体系或技能等,而群众文化则是民族主流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文化形态。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如何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传承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传承;精神文明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的被人们所忽略,甚至出现逐渐消失现象。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群众文化的影响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笔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如何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的重要位置分析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具有传承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传承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劳动人民五千年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传承形式、发展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相连。其中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起源于劳作、模仿田间劳作以及闲暇之余娱乐活动等,例如最为常见的民间音乐、舞蹈等,具有消除疲劳作用的娱乐活动,其由人民群众创作、传承、发展而来,并且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涉及面比较广泛,其中涵盖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喜剧以及传统手艺技术等,根据对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并且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表现。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群众文化,同时也发展与群众文化,将其中精华部分世代相传经过广大劳动人民的筛选、创新,最终形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1]。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资养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站在年代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抗战时期人民为了活跃战时气氛大部分会选择传承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秧歌、戏曲、民歌信天游等,逢年过节还会出现剪纸、年画等,其起到了团结人民、振奋民族战斗精神的作用,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巨大,对群众文化具有根文化、母文化意义,同时也是群众文化曲直不尽的滋养源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每个民族、区域都会产生自己独具特色、独具风格的民间艺术,并经过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提高,最终成型独居名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新疆的木卡姆艺术、蒙古族的长调、江戈、客家的山歌等民间艺术。而《公羊传》中所提及的“饥者歌其食,带者歌其事”,也充分的反应出古人的生活场景,此类活动也成为广大劳动者劳作之余的生活体现。由此可见,群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源,若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群众文化活动,则将成为无源之水,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群众文化的核心。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经过祖祖辈辈创造、传承下来的民族瑰宝,其不仅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智慧和个性特点,提同时还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群众文化活动对尽量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有重要的意义,群众文化是体现民族艺术文化的综合性平台,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属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个人德、智、体、美、劳,还是小康示范村“爱国敬业”活动都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影响。新时期群众文化需要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根基,不断加入一些新内容,使其符合现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要求,从而创造出新型的大众文化[2]。

    2 如何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传承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及凝聚力,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给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打压,传承和保护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目前最迫切的事情,而要相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要要保证艺术文化具有时代性、持续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其中时代性和科学性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具体发展方向,紧跟科学发展的进程,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民族性则是文化传承过程中一定要保存其中的鲜明民族特点,不被其他外来文化所干扰、影响。传统的群众文化主要以社区活动为主,只有部分人参加,大多以观众的身份参加,达不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需要多鼓励居民参加进来,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多给参与者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提高参与者的热情。

    2.2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最大的特点就其新活性较强,其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具体的形态,如建筑群、文物及文化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都需要人本身的存在,其是通过声音、形体艺术、技术等身口相传起到延续发展的作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在其传承中最为重要。对此政府需要制定一些列的扶持政策,不仅需要在经济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施支持,同时还需要在宣传上、发展上及创新上给予一定的帮助。随著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改变,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采用经济学原理,扩大招商引资,将其推向世界的舞台。例如最早深圳成立了世纪华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是由一些中华文化产业企业家出资,共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进一步深度开发,将手工艺品转化成文化艺术品,改变人们传统的观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出其应有的经济价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上文分析可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对群众文化发展、传承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基层文化工作者需要在群众文化工作组织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首要位置,从而推动群众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晓薇.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研究[J].满族研究,2013(03):79-82.

    [2]陈杰.论群众文化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代契合[J].大众文艺,2012(07):225.

    相关热词搜索: 群众文化 文化遗产 物质 位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