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芬兰外语教育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1-01-12 08:04: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芬兰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7月,世界经合组织和“联合国国际学生评估计划”项目组联合发布的一份关于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芬兰国民的基本文化素质高居世界各国榜首。与我国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仅仅学习一门外语(一般是英语)且普遍不能较好使用相比,芬兰的中小学生普遍要学习3门外语,而且国民大多能够流畅地运用多国语言进行交流。本文拟就芬兰的外语课程的组织、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做出分析,探究其特点与成功的经验。

    一、芬兰外语教育概览

    近100多年来,芬兰的外语教育连续经历了多次改革。19世纪末期,芬兰中学的课程很强调语言学习,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最高可占总学习时间的50%。在20世纪70年代,芬兰政府规定,在综合中学设置两门必修的语言课(自己母语之外的另一官方语言和一门外语),同时,学生在各年龄段选修一门外语。

    现行外语教育课程框架是1994年制定的。对于义务教育,政府只规定了1-6年级、7-9年级两个学段学生外语学习的学时,学校有权决定何时开设某门学科,整个学年中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一般而言,基础教育段的学生要学习除母语外至少两门语言(其中包括一门官方语言),第一门必修语言一般从9岁开始(3年级),而第二门必修语言从13岁(7年级)开始,第一门选修语言一般可从5年级开始,第二门选修语言从8年级开始。至于学前教育,芬兰政府在2000年颁布了针对六岁孩子的国家核心课程,该课程不包括“外语”课,不过有一些专门进行外语教学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主要采用“语言浸没式”教学。

    对于普通高中,政府规定学生必修两门语言课(含一门官方语言),无论他们选修什么语言课程,除了两门必修的语言课之外,学校还应提供不定量的可选修的语言课。根据1999年的统计数据,基础教育3—6年级的20%的学生学习了两门外语,同年,普通高中只有31%的学生没有超过两门必修语言的最低限制。50%的学生学习了三门语言,16%的学生学习了四门语言,一小部分学生(超过3%)甚至选学了五门或更多的语言。

    二、芬兰外语课程简介

    为了能够对芬兰外语教育的概貌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本节将对芬兰现行外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加以说明,见表1。

    芬兰的课程管理施行的是州议会、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地方、学校四级管理,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州议会主要规定每门必修课程的最少学时数,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则按学段确定各个学段的教学时数以及制定国家核心课程。基于国家核心课程,各市和各学校可自行安排课程,各市规定了地方课程所设选修课的种类(包括外语),学习某门学科的起始年级,每门学科安排的年学时数。至于学校开设何语种,政府没有具体规定,而由学校选择。在理论上学生可以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但直到目前,英语仍是最流行的外语。在1999年下学年,基础教育阶段3—6年级94%的学生和7-9年级99%的学生把英语作为必修或选修的语言,在1999年度几乎所有高中毕业的学生都学习了英语。2000年下学年,普通高中开设的语种有英语、瑞典语、俄语、德语、法语、芬兰语、汉语、日语等16种。这也反映出芬兰高中课程的一大显著特点:灵活性,学生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

    芬兰政府只规定宏观的课程框架,学校负责选择、开发和管理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框架对学生所有学科的评价都有指导性原则。根据全国学生评价指南,各学校要设定自己的学生评价标准。

    为了不使各个学校制定的基础教育段的终极评价标准偏差过大,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推荐了针对8年级所有学科的评价标准为各个学校参考。评价标准涉及到大多数外语语种: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以及官方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的评价分别根据接受性技能(口头和书面理解)、输出性技能(口语和交际,写作)以及文化意识三个方面的表现来判断。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外语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并强调学生评价应该是个性化的,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阶段和资质。

    与我国一样,芬兰学生高中学习结业时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毕业考试,这也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外语成绩也是大学选录新生的重要参考。芬兰考试科目有四门,结构为“3+X”,但与我国有很大差别的是,其中“3”表示“母语(芬兰语、瑞典语或萨米语)+第二种官方语(芬兰语或瑞典语)+一门外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拉丁语、葡萄牙语、希腊语和萨米语)”,而“x”表示在其他科目(如数学、科学等)中任选一种。其中语言考试方式包括口试和笔试,笔试题型包括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开放性问题(比如撰写文章摘要、翻译和写作短文等)。

    三、芬兰外语课程的特点

    1.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核心

    外语交际能力既是芬兰外语课程的首要目标,同时又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课程大纲建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接触目的语,尽量不用母语。按交际教学法倡导的理念,表达的内容比表达的形式更重要,教师要尽量避免在学生表达的时候指出其犯的语言错误。选取的教学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并尽可能反映出学生的兴趣和经历。

    2.文化意识的培养是目标和手段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外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文化学习既可以促进语言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宽容、尊重及理解。芬兰的一些中学每年都把学生送到其他国家学习、生活,国外的生活经历既提高了芬兰学生使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3.教法多样,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是芬兰教育的指导原则。虽然芬兰也有全国性的核心课程大纲,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则由学校和教师自己决定,教师们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教师可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来达到课程框架要求的目标。除了采纳传统的“讲座式”教学方法外,他们还会采用其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能会在课堂开展一场讨论;学生可以独立或两人或小组学习不同的主题;学生还可能自己准备一些口头陈述、表演或戏剧。总的目的是从学生的视角来接近各种主题,考虑他们的环境和经历。1994年颁布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强调学生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组织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设置学习环境,教学也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学习中的社会相互作用。

    4.语言与内容融合,突显双语

    在芬兰的学校教育中,外语课时比较短,但重复率高,一周有8节,这有助于学生对目的语接触。同时,芬兰的许多学校也很注重双语教学,目的语常常作为各科学习的教学语言。国家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还做出规定:所选的课程中至少有16门课程(含选修课)必

    须以外语为教学语言。这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比起单纯的语言学习更能促进学生外语的掌握。

    5.评价多元促发展

    芬兰教育的高质量依靠的并不是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事实上,芬兰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中统考最少的国家。当然,学校内部组织的考试还是有的,但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前,芬兰学生都不会有统考之忧。对外语课程的评价更重视语言实际能力的运用;强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以口语为主,书面测验不多;中学则以口笔相结合,书面测验以自由表达为主。听说能力的检查以课堂口语练习、角色扮演、配对、小组互动等为依据;评估方式并不是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6、师培机制健全有保障

    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是成功的教学效果的保证。芬兰所有教师教育是在大学完成的,所有教育院系都拥有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的实习学校。在芬兰,师资培训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的,总共设35个学分单位(学生学习40小时取得1个学分单位)。该计划学完后,接受培训的教师可获得教师普通资格证书。除了专业能力以外,上述教师普通资格证书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除了职前培训之外,芬兰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教师在职进修课程,“并规定了每年教师应参加3-5天的培训”,另外,还鼓励教师自己参加专业发展的各项活动。所有教师还有机会去外国考察学习。

    四、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的思考

    反观我国的外语教育,多年的改革却并没有带来十分理想的效果。目前我国各层次的外语在学人数已达到3000多万人,而“哑巴英语”和“有序而费时低效”等问题仍是中国人学外语的最大“瓶颈”。不少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在遇到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时候就茫然不知所措。虽然我国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制定了新的外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但相当部分教师依旧一如既往地沿袭旧有的教学方式,对新的理念置之不理,并不把在课堂上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理念当回事。

    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多是20世纪70年代末培养的,后来虽然经过培训学历达标了,学时却没有达标。我国现有中学英语教师50多万人,小学英语教师20万人,各省英语教研员超过万人,但真正达标的不多,所以不少专家呼吁应加强外语教师培训工作,尽快制订外语教师统一资格标准,适应日益紧迫的外语教学需求。

    解决问题的另一关键就是加强考试的改革。考试历来可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指挥得好,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以考试改革来促进教学的改革,以考试改革来促进教师自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考试改革来引导外语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许是当前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反思新中国成立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的经验、教训及结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和方法,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实施与外语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相关热词搜索: 芬兰 外语 分析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