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中国政治文化历史沿革与发展述评

    时间:2021-01-25 07:52: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压制个人意志和自由,同时又强调以德治国。自近代以来,受西方侵略的同时又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既出现了反抗压迫的意识,传统政治文化同西方政治文化也出现了强烈的碰撞。如何整合与创新政治文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现代文化

    “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1]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们通常简言之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马克思曾论断: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

    纵观人类社会,其发展历程表明,任何一个民族或者国家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它们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而政治文化会应为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在政治文化上也会稍有差异。无论哪个民族, 都不能跳出其历史-文化-社会为其造出的政治共同体。

    一、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特点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而“国家”和“宗族”的崇拜观念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表现。此处,传统的“国家”观念同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还是有着一定差异的。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国家”有两个具体的含义: 一,儒家意义上的“国家”。中国近代以前的“国家”有其特定的含义, “国”同“家”实际上表示了不同的控制和统治范围。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近代,对其国家观念发展有引进作用的要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一) 树立民族自主之政权;(二) 承认列国并存, 彼此交互之关系;(三) 重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 扩充人民参政权利[3]。实际上,虽然国家观念已经进一步发展,但是政治文化,仍然受到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首先,集权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权力和等级的观念,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甚至是牢不可破的。此种延续了几千年的皇权主义,家庭小农经济是皇权制度的社会基础,而宗法血缘关系是其维护的主要纽带“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既是笑谈,同时也表明政府官员与民众的距离是难以逾越的。要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首先就必须得理解其以专制皇权为核心,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体系。

    其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显著的表现是束缚个人意志和自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脉络中,非常注重人与人的关系,注重道德礼法,注重伦理关系。在家庭关系中主张长幼有序,忠信孝悌。要求每个人应当在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强调把人放在一定的关系中,并渐渐演化为注重团体意识和团体行为。人不再是单个的人,大写的人,而是一个在社会关系和团体中抽象了的人,由此也可以解释血脉宗法为何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第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以德治国,将道德价值观作为治国的基本依据。在儒家思想中,对伦理道德是极其关注的。并且强调对国家和皇权本位的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体现,所以致使人民对国家和君主的绝对服从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反躬自省的道德修养成了社会个人的最高价值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的人生信条和标准。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重心性,重伦理,重修身,重道德,所以表现出一种比较严重的政教不分的特点。儒家追求人性为基本,追求“广大悉备,圆融和谐”,使政治文化融在整个文化之中。这样,使得政治文化表现得界限不明。由于西方社会重法制、重制约的理念不断传播,使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世界各国不断接近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会有强烈的格格不入之感,因而造成民众内心巨大的落差。可以说,中国政治文化是一种“文化中轴的政治文化”,而西方是“制度中轴的政治文化”。由此可见,如果仅仅单纯的将西方政治文化作为先进的政治文化,所以产生应当摒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二、近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及结构

    近代以来, 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压, 这是一部充满屈辱、不堪回首的历史,而鸦片战争成为了它的开端,五四运动时到达高点。五四运动否定传统,追求西方文化,“这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上是划时代的。”[4]可以这样说,同传统的政治文化相比较,近代的政治文化内核是反传统的,甚至到了逢中必反的程度。这也是由于西方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性所导致的。西方政治文化中,以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学者,以自然权利、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等思想作为其武器,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同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是以相悖的姿态所存在的。

    三、快速转变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特点

    总的来说,当时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各种因素是对政治文化造成主要影响的。现今总体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影响政治文化的转变。而当今的中国,改革和开放是政治文化变化的主要动因。并且改革开放极大的促进了政治文化的变化,而转变后的政治文化同时也影响了改革开放的格局,从而促进或者抑制新的局面。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经济倾向性文化

    中国开启政治领域民主化和经济领域市场化的历程是从1978年开始的。到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且基本完善。市场经济以尊重主体自由为前提的,而实现自由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市场交换如果需要进行就必须实现个人和法人财产权的自由。这也是中国政治文化转变为经济倾向性文化的主要理论来源。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都处在快速的转变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几乎人人都抛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转而奋力发展经济。

    2,个体性文化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人们对于给个性化和自由化的追求几乎是绝对的。市场经济是以经济自由为前提的。在我国近代,市场未能充分发育,主要是跟近代资产阶级还没有获得充分的经济自由和缺乏独立性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国家尊重个体,和整个民族都获得经济自由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

    3,实用主义文化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至今对人类提供的一种宝贵的品格,也是现代人们的基本态度,塑造了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处于奋发时期的中国,其实也鼓励人们正视现实,追求实效,甚至秉持功利主义的原则,以激发竞争和创新,从而解决一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产品,如贫富悬殊的日益扩大, 公平竞争的逐渐丧失, 道德领域的江河日下, 政治腐败的广泛流行, 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等社会问题。现今的中国社会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无一不带有实用主义的烙印。一方面,实用主义文化刺激人们不断进取和创新,另一方面也带有不计后果,唯利是图的不良后果。

    4.多维度文化

    近代至今,中国政治文化的主体结构遇到几番彻底转向。近代的政治文化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否定,首先使得价值体系受到严重的威胁和否定。西方的政治文化逐步入侵中国政治文化,形成二者并立的双重价值系统。到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转变就更大了。

    由于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文化实际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有着根本上的差别的,与中国传统的人伦和道德以及社会秩序有着很大的距离,所以根基不牢。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前二者也是有着相当距离的,所以,中国政治文化实际上具备了三重的价值系统。

    近些年,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同时加上西方大众文化的入侵,中国的三重价值系统的政治文化实际是处在加强的地位,三者之中,没有一方的实力受到了削弱和减少,相反,三者越来越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所面临的任务

    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来说,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传统的政治文化和西方的政治文化都没有在现代的中国取得绝对的优势和地位。对于前者而言,原因恐怕在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还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途径,并且在客观物质条件上也相对缺失。至于后者,原因恐怕在于没有找到合适其生根发芽的土壤。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作为新中国以及新时期的政治文化的主轴,如果稍有变动,那政治文化的变动就势在必行。

    所以,整合传统的政治文化和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以及新的政治文化的构建便成为了首要任务。这个价值系统和政治文化必须以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符合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前提来构建,同时发展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可以转变当即文化氛围的新的价值体系和政治文化。由此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本来存在的政治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传统的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都同时存在着精华,也同时存在着糟粕。如何有效的利用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又避免受其危害,既保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又能同追求个体和自由的现代精神,既保留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又能具有现代的人文主义和制度色彩,并且大力弘扬对共产主义文化的追求,使三者有机结合,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特点的政治文化。

    其次,铸造坚实的价值核心体系。长时期以来,中国政治文化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价值核心不稳定有着密切关系,这同注重批判其他两种政治文化,同时又忽视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宣传和价值观念构建有着直接原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中,有着对集体主义、共同富裕等观念的推崇,恰恰可以促使目前中国弥漫的实用主义和经济倾向性文化的转变。

    最后,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制调节功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是具有迫切性的。现今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部分问题,其内核都深深的烙上了传统文化糟粕的阴影。“刑不上大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还是带着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仍旧在流传。强调法制化,规范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才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原则上达到统一。(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7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册[M].台湾: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11

    [4]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8页

    [5]马庆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逻辑[J].《政治学研究》1998年02期

    [6]王沪宁,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三期

    相关热词搜索: 历史沿革 述评 中国 政治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