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公共外交视角下领导人文章探悉

    时间:2021-01-30 08:03: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领导人公共外交的概念与内涵

    “公共外交”一词最早出现于1856年《泰晤士报》,被用于对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仪态的描述,其定义仅为“礼貌举止”。1965年,美国埃德蒙德·古里恩教授在国际关系领域首先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其把公共外交定义成“旨在通过引导公众的态度来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此后,很多不同的机构和学者都给出自己的定义和理解。美国国务院将其定义为“一类依靠国际间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单位对外国公众施加影响,用来扩展与国外民众的对话,改善本国在外国民众心中的国家形象,提高美国在外国公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①。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的贝里奇教授认为,公共外交是一种外交官开展的、旨在宣传本国情况而进行的非正式外交形式。一般说来,公共外交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客体是别国公众;公共外交活动具有公开性,强调直接接触;它是一国软实力的体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领导人公共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是指由国家领导人代表政府,直接接触他国公众,开展服务于本国总体外交战略的外交活动。政府是领导人公共外交的主体,领导人公共外交是由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作为外交主体开展的外交活动,其客体是目标国的民众而非政府,社会名流(意见领袖)是公共外交的重点对象。通过领导人公共外交这种方式,一国政府可以运用人际、组织及整合传播的方式,与对方国家的民众进行直接交流,对其国内舆论产生直接影响,并间接影响目标国的对外政策,从而达到提升本国软实力、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目的。

    二、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结构与特征

    自2014年3月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署名文章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海外发表署名文章近20篇。整体看来,这些文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文章发表时间长、短时段特征明显。从较长的时段看来,习近平署名文章发表的时间是开始于其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一年之后,而且在2014年特别集中,密度也非常大,并且在2015年开始展现出重要出访必先在出访国发表署名文章的规律。这表明新一代领导集体经过平稳的过渡之后,在中国加速崛起和走向复兴的大背景下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展现出自身独特和鲜明的外交风格。从较短的时段来看,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一般为外事访问前一到两天。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为政府间首脑外交奠定良好舆论环境,提前透露部分访问议题信息,表达自身态度,破解某些媒体的猜疑,还可以把两国所关切的核心问题摆在媒体,统一两国媒体的立场,进而在两国传递一致信息,避免因为信息缺失造成的误读。

    其次,文章发表的国家相对集中。自2013年3月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到2015年12月,习近平共正式安排了17个时段的出访行程,正式访问国家近40个,其中公开发表署名文章开展公共外交的有8个时段、20个国家。尽管有时有细微的变化,但是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的国家多是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欧盟国家(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等,以及对中国周边外交具有战略意义的亚太国家(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印度、新加坡等)。这些国家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或者属于中国的大周边,其作用和影响力不可小觑,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点关注国。

    再次,文章结构相对固定。习近平署名文章结构相对固定,一般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习近平回忆以往与访问国家有关的相关经历(如此前的访问、交流等),以便拉近个人与受访国家之间的距离;第二部分为习近平讲述中国与受访国在某些方面的共性以及互补性(如共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在产业链上互补等),目的在于拉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第三部分为讲述两国之间已有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和交流,旨在进一步阐明两国之间已有的一些合作,为访问中再次合作打下舆论基础;第四部分,表达对于此次访问和访问国家的良好祝愿和对于此次访问的期待,或透露此次访问的部分议题或行程安排,减少舆论疑问。

    最后,文章内容重点突出、风格鲜明。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旗帜”。而在习近平的署名文章中,经过词频分析,“合作”一词出现了272次,“发展”一词出现了275次,“和平”一词出现了63次,“共赢”出现了31次,以上四组高频词正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旗帜”。除此之外,其他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伙伴、交流、繁荣、朋友、安全等)大多是涉及双边关系而非中国自身利益的词汇,表现了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流的期望。

    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的语言风格也是一大特色。习近平的署名文章大量使用了我国传统诗词古文。这一方面增加了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彰显了深厚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友好、开放和智慧的一面,借助传统文化增强了我国外交的软实力与吸引力②。此外,文章还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具体表现在文章的内容和词句风格上。在内容上,习近平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列举当地的历史文化或经济发展成果,显示了其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在词句风格上,习近平还通过富有特色的外国俗语或者诗句、称呼及物象,使文章更加通俗化、亲民化,将外交思想转化为一般大众所能接受的阅读形式,使得其文章更加富有地方特色,更易深入人心。

    三、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意义与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海外发表署名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是领导人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与外国民众直接交流,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的行为,是典型的领导人公共外交。公共报刊属于大众传媒的一种发展形式,面向其国内大部分群众。习近平发表的署名文章,均通过各国主要权威报刊进行刊登,覆盖面广,权威性高。习近平通过纸质媒体,可以直接让他国民众接触自己的观点,展现领导人思想和立场的全貌,避免断章取义;以印刷媒体发表,避免了电子媒体(电视、网络等)转述报道带来曲解的可能,领导人以更加亲近和平民化的语言陈述,更有利于拉近其与别国民众的距离,同时纸质文件比现场应答更加经过深思熟虑,表达更加准确,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失误。

    领导人公共外交在本质上就是国家的软实力外交,借助国外民众对其对外政策的间接影响达到外交目的;而署名文章的发表正是领导人公共外交的重要体现,彰显国家外交态度与理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的硬实力逐渐加强。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有中国发展论和机遇论的正面舆论,也存在着大量的“中国威胁论”和“怀疑论”等负面导向。为了减少甚至消除这些误解、错觉或者敌意,有必要重视软实力建设,注重外国公众对其国内政治甚至是对外政策制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重视外交的“政府-公众”维度。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正是对公共外交的新的发展,通过署名文章更好地向外国公众宣传外交政策和传播友好信息,宣传国家观念,影响舆论,塑造杰出的国家形象③。通过文章发表,更加有效地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推进我国的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

    其次,习近平在国外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是对外交理论与形式的一次创新。在外交理论层面,以发表署名文章为代表的领导人公共外交丰富了外交理论。在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前,学界只是将领导人与对方国家民众的交往笼统地划归外交概念,而领导人公共外交在以往的外交理论中鲜有提及。直至赵可金在察哈尔论坛对领导人公共外交现象分析后,学界才第一次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纳入研究视野;同时,随着习近平署名文章实践的高频率出现,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这一手段也被纳入领导人公共外交的范畴④。以习近平署名文章为代表的外交形式,在我国进一步深化了“政府(领导人)-公众”这一对外交模式,丰富了我国公共外交的内涵。与传统政府间外交相比,在对象、目的、方式和效果上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再次,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有利于“中国梦”重要理念和“一带一路”外交倡议的推广与传播。

    新时期,我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可以概括为“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一个重点”即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两条主线”即推动和平与发展。在习近平署名文章的内容中,多次提及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同时也多次提及对加强双边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殷切期望。大部分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的国家,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且在署名文章的内容中,习近平多次提及开展双边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与“发展”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汇。习近平的文章多次表达了对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能源、金融、民生等领域互利合作的期望,这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的“一带一路”政策合作内容不谋而合。通过国家领导人的“媒体营销”,将包含着合作与发展理念的“一带一路”战略传递给各国,增加民间认同,创造合作空间。

    此外,习近平在文章中多次谈到“中国梦”,并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与访问国家的发展战略作类比。如其文章中曾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欧盟的“欧洲2020战略”、韩国的“第二汉江奇迹”、斯里兰卡的“马欣达愿景”、新加坡的“科研、创新和企业”五年计划、巴基斯坦的“亚洲之虎”梦想、津巴布韦的“可持续经济社会转型计划”等,这种文字表达技巧,易于产生感情的共鸣,利于互相理解,减少对于中国的顾虑⑤。

    四、结语

    在西方,报纸的专栏版署名评论文章最初是为了表达不同意见,吸引读者的注意。后来,署名评论文章与公共外交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战略沟通方式,也逐渐成为一国领导人就突出问题向国内和国外民众宣传其政府立场的重要手段。报纸的专栏版署名评论文章的对象首先是精英读者,因此是宣传政策的重要途径,对于影响公共官员也很有帮助。此外,这些文章一般发表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对其他新闻媒体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还可以影响政治社会,塑造国际舆论⑥。

    高层外访是一国外交最重要的事件。出访前,国外媒体都会有种种分析和猜测,因此,很多领导人选择出访前在对方权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就是对于外界猜测很好的回应。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机遇,但也给一些国家的公众造成一定的担心和不少的困惑,普通民众希望了解中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为外国媒体刊登中国领导人文章提供了内生动力。而相对于以往侧重于官方外交,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渴望得到外国民众的理解,在外媒刊文发声,就成为了中国领导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宣传方式。

    公共外交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国家对外政策和实现国家利益,在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的国家,习近平的访问都顺利进行并获了高度评价;访问期间,“一带一路”和“中国梦”等概念在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心中都逐步获得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时代》周刊等世界影响力较大的媒体都对习近平及其执政期间的外交政策给予高度评价,国内群众对习近平外交政策和我国新时期外交转变也充满自信和较高认可。

    习近平主席积极开展以署名文章为代表的领导人公共外交,是一种在传统外交局限下寻求突破,发挥领导人个人魅力以及传媒外交优势的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拥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意义,体现了我国外交的策略、重点、内容与特色,符合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外交手段的又一次创新,并且很好地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了中国合作、发展、和平的世界理念,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与政府外交互补,增强我国的外交软实力,打开更加宽广的外交空间。

    「注释」

    ①唐小松、王义桅:《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第14页。

    ②文秀:《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风格及特点》,中国新闻网,2014年12月29日,http:// /gn/2014/12-29/6921040.shtml。

    ③尹朝晖:《西方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及其启示》,《理论探索》2014年第2期,第78-82页。

    ④蔡禾阳:《盘点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中国政府网,2015年4月25 日,http:///intl/2014-11/26/content_4554234.htm。

    ⑤Nathan Beauchamp-Mustafaga,“Xi’s Op-Ed Diplomacy: Selling the China Dream Abroad”,China Brief; 9/25/2014, Vol. 14, Issue 18. http://www.jamestown. org/regions/southasia/single/?tx_ttnews%5Btt_news%5D=42876&tx_ttnews%5Bb ackPid%5D=681&cHash=5e97e10245738c69532a794189b9e975.

    ⑥Guy J Golan, “The gates of op-ed diplomacy Newspaper framing the 2011 Egyptian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 June 2013, vol. 75 no. 4 359-373.

    相关热词搜索: 探悉 视角 领导人 外交 文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