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梅之行

    时间:2021-02-08 07:58: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铁平,国家一级美术师,退休后,全心投入了一项艺术工程,即《梅之行》——梅花诗的书法创作。梅在我国有长久的历史,在周代就有梅的记载,在《尚书》《左传》《山海经》中均有,而在《诗经》中就更多了:“山有嘉卉,侯粟侯梅。”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战国时期,已有人开始赏梅了,见《说苑·奉使》。到了汉代,梅花已从果树擢升为观赏植物,尤其宫苑之中,在《太平御览·西京杂记》记有:“上林苑有朱梅,同心梅,紫蒂梅等……”由此可见品种甚多,或许更有专人管理,不仅有人吟唱,更成为音乐演奏的主题,如“笛中曲、军乐”等皆有之,可惜只留下了“梅花落”一曲,诗作惜未有传承。直到南北朝才有陆凯和范晔的投赠之诗,终于揭开了梅花题咏的先河,把春讯友情表达于诗中,并将梅花定格在迎春的旋律之中。而稍晚,刘宋时代的鲍照则在诗中又揭示了梅花不惧严寒,在雪凝大地之时开放,独自等待着春风到来的风骨。而伟人毛泽东更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名句,传诵甚广,由此基本奠定了现代梅花诗词的主题

    在梅花诗史上,王维、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韩愈、白居易、杜牧、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名家无有不吟梅花者,更有林逋,梅妻鹤子,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佳句,进一步表达了梅花诗深层次的美学观念,影响了后代无数咏者。梁代诗人何逊不仅写出了梅花动人的韵致,更写出了梅花的贞姿动质、刚达毅心而为人称颂。中国文人爱梅、尊梅、崇尚梅,为中国文学园地留下大量吟诵梅花的篇章,从而使我们能欣赏和阅读这些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佳作并为之感动。梅花诗也成了抒发文人高洁绝尘的情操、将士忠心热血的豪情的首选。苏轼更有将梅花视为耐寒而多情的知已,歌颂梅百折不挠的旷达胸怀,为梅花诗开辟了新的境界。而爱国诗人陆游在诗中写出了梅花高洁坚贞的性格,爱国情怀尽在诗中,由于他对梅花的空前激赏,被后人誉为梅花的真正知己。其他诗人也尽心描绘梅孤高清幽的标格和精神,他们借梅抒情,写得生新见巧、生动自然,可以不雕不俗而韵调高远。更有托梅寓意者,通过咏梅表达出自己坚贞的操守和高洁的情怀,“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画家潘天寿的诗句即是。另如陈亮、文天祥、王冕等,他们的诗是梅花诗中的瑰宝和精华,我们可以从中领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气质。

    多年来,刘铁平爱梅,更爱这些梅花诗,一直想通过书法艺术更形象地表达出这些梅花诗中蕴含的伟大情操,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同时也使自己从中得到熏陶。于是,他用书法艺术将古人诗词的意境和气度作了一次再塑造。

    刘铁平年轻时,由于父亲在海外,家庭生活比较贫困,靠其母亲为人家缝缝补补,做一些儿童衣衫维持生计,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他从小便对文史、美术、书法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致,因无钱拜师,在髫龄时便自学,先后临写了包括史晨碑、乙瑛碑、华山碑、礼器碑、石门颂在内的几十种著名汉碑。当别的孩子在室外玩耍时,他却钟情于书画艺术并埋头苦学。青少年时期,他为学刻印章,对篆书下功夫,从秦代石刻、石鼓文到商周青铜器铭文,对毛公鼎、散氏盘、盂鼎等几乎能搜罗到的古文字资料废寝忘食地临摹。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并不理想,而他对古代文字的学习、研究毫不松懈,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对罗振玉、刘鹗、董作宾、郭沫若、容庚、徐中舒等人的著作虔诚拜读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楷书以颜真卿为主,辅于张猛龙碑、张黑女、郑文公、石门铭及洛阳龙门造像文字。而在草书方面,先醉心于黄庭坚,后对王羲之、张旭、怀素、索靖、张芝等陆续学习、反复锤炼。正是这些夯实的四体书法功底,使他成为了一个诸体兼擅的书法大家,尽管他年轻时收藏的碑帖珍本,苦心钻研体会的书学笔记在动乱中被“革命小将”付之一炬,但他还是默默坚持学习。十年浩劫中,在街道打杂工之余,他常常躲在外婆家的阁楼上练字临画,为他以后的创作、撰写书论奠定了基础,真是“躲进阁楼成一统,苦渡冬夏与春秋”。在许多人迷茫和“激情”的日子里,他赢得了自学自励、奋发向上的十年青春宝贵时间。其间,他还遇到了一位秘藏着诸多旧拓碑帖善本的老中医刘葆良先生,为他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资料。而在此前贫困的少年时代,他与古旧书店的职工交朋友,为他们劳动服务、布置橱窗等,换得了将古籍秘本勤借勤还的学习机会,从而使他增长了不少知识。因为没有老师的束缚,爱什么学什么,学得广,学得博,不仅是博,而且博而能专。他认为,碑帖和画册才是最好的老师。

    青年时期,他的书法作品已被文化部选送到了日本展出,并受到诸多邻国专家的赞叹,才名广溢扶桑,他却依然在街道内做杂务工。他在无锡轻工大学兼课,学校希望他去做老师,但未能如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受到歧视,有时甚至有拳脚之灾。然而岁月虽然艰难,朝霞终将升起,中国还是迎来了尊重文化、百废待兴的时代,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对人才的重视使他获得了新生。

    一位北京的首长成了刘铁平的恩师和贵人,他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已经对刘铁平有所关注的梅行先生来江南调研时,见到了他,同时也了解了他的苦衷。在梅行先生和谷牧副总理的关怀下,刘铁平进入了无锡市书画院,成了一位专业创作人员。此后,他与梅行先生书信往来,聆听教诲,交流艺术,刘铁平也将梅行先生视为师长而终身铭记。由于刘铁平20多年的积累,他几乎进入了书法艺术创作的爆发期。1985年冬,在改革开放的春潮里,应北京市文物局之邀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个人书展,当年这个展览震撼了北京的文化界,后又被文化部艺术局推荐,成为了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书法展览的中青年艺术家。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了长篇连载。海外多家媒体也纷纷报道。刘铁平一展成名,在那个多年不遇的寒冷的北京城内,被人们戏称为“书法的刘旋风”。

    岁月荏苒,梅行先生,这位早年就在延安,常期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的老革命,终因年事渐高,离开了我们。为此,刘铁平悲痛不已,常常彻夜难眠,魂牵梦绕于心头。他想到梅老的高尚品格和对革命的献身精神,想到他对诗词书画艺术的挚爱和实践,想到他对梅花的敬重和赞赏,对苏轼、陆游、陈亮、辛弃疾诗作的嘉许,同时想到他对自己的厚爱,刘铁平终于产生了创作一个以梅老名字相嵌而成的“梅之行”——梅花诗书法系列作品的想法,以释自己日夜怀念之情。他开始全力创作梅花诗书法,数年后,已积累了3000余件作品,如果能搞一个展览,也许是对恩师的一种感恩吧!他将作品进行了筛选,力求精益求精,从中选出300余幅,其中有古今名家的咏梅诗词,他自己也从一生所研究的青铜器和碑帖文字中集出几十首梅花诗和对联,加上平时的咏梅诗词习作,再从中遴选出200余件,成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四体皆备、风貌迥异、妙墨悬流、雄才吐珠的展览。

    如今,刘铁平年过七旬,学艺已有60多年,笔耕不辍,人书俱老,一辈子潜心金石,觅法摩崖,而呈现出一件件蓄意挥毫,传神泼墨,宗汉魏精神,追商周遗风的作品。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梅花的丰韵、标格,更可以感受到一个学子对恩师的敬重爱戴与深情厚谊。在他心目中,梅老已成了把芬芳留在人间的梅花。在潜心创作的那些岁月,他仿佛看到了梅老延河饮马、窑洞呤诗、北国御倭、中原逐鹿的革命经历;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梅林,似乎自己也置身其中,时时缅怀仰望梅老的身影;又像是看到星槎闪光,梅蕊绽放,如古琴流韵,晓月横枝,林中寒艳,雪里奇葩,梅老似在疏影横斜中等待着春风的癯仙,慈祥地微笑着给予他谆谆教导。云山风度,梅月精神,心贞昆玉,志烈冰霜,梅老的人品道德就像寒梅,清气撒满乾坤。

    《梅之行》——刘铁平书法篆刻展共有书作200余幅,篆刻150余方,于今年5月13日在无锡博物院开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万益参加了开幕式,翟副主席在参观展览作品时对刘铁平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翟副主席本人精擅篆书,而对刘铁平无论是承袭传统还是有所创新的篆书不吝溢美之辞。这位胸襟宽广、性格豪爽的北方汉子,在讲话时说:“我今天不是来参加开幕式的,从严格意义上说,我是来学习的,感谢刘铁平先生给了我这个好机会……”

    书法界学者认为,刘铁平对于经典古法的学习是:“师其心不蹈其迹,得其意而不循其法。万里江南,万顷太湖,久列心中,每著一品,必有一境,每写一境,必有一法。虽情性一也,而风格各异,或质沿古意,而意变心情,或遇文援毫,自出胸意,或真草隶篆,别具意趣。他久居书坛,刚毅率真,清介绝俗,浩然养素,声藏于丘园之中,迹隐于尘嚣之外,与世无争,情寄于书,不聒不鸣,鸣则惊人。30年前,北京办展,震撼艺坛,独领风骚。”

    的确,刘铁平的书法,30年之前在北京办个展时就被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誉为“中国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中国书法界的全才”,此后,又受到了冯其庸、费新我、尉天池等学界巨子、艺苑名流写诗著文激赏。刘铁平一辈子勤奋好学,并对三代吉金文字、秦汉简牍、魏晋碑石几乎无不学习研究,整理临摹。多年来,他发表艺术论文百余篇,专著20余种,诸多论文被海内外报刊转载。早年陆续出版了《隶书概论》《四体书法概论》《书海钩沉》等专著。最近与合作伙伴潘振中先生一起出版了《隶书学》《先秦文字与书法》《叩响金石》等六册一套的艺术理论丛书,并在展览期间公开发行。其中一些创造性的学术观念已为学界认可,《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文褒扬和肯定,另有几本专著也将在年内付梓。应该说,今年是刘铁平在艺术和学术成就上回报社会的一年。刘铁平说,自己能够在艺术和学术上有所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中国,离不开可以梦想成真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梅行恩师的伯乐精神和多年教诲。正如他在展览的开篇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梅开冰雪枝,行笔写相知,先觉三春暖,生花报露滋。”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恩师梅老的缅怀,他愿梅花精神长存,愿梅老在梅花的世界里伴随着白玉青云。

    相关热词搜索: 之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