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国家安全界定问题的理论根源探究

    时间:2021-02-13 07:58: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对国家安全的界定一直争议不断,本文从国际关系三大理论: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出发,探讨三大理论视域下的国家安全界定问题背后的理论根源,分析国家安全涉及的主体问题、领域问题、威胁问题、策略问题。

    关键词:国家安全;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2-0030-02

    自从第一次国安委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以来,国家安全问题迅速成为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热点。自从国家安全被提出以来,针对概念本身的界定问题一直存在,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些著名学者对“国家安全”概念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认为不存在确切的国家安全概念,拒绝给安全下定义。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雷、杰维斯、沃尔弗斯等,他们否认安全有确定的含义,认为安全只是一个模糊的象征[1]。他们认为,安全概念本身是不确定的,在不同领域、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面对不同的行为体和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安全概念,任何一种概念的界定都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后果。小霍姆斯曾经说过:“安全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的外皮,它应用的时间和环境不同,色彩和内容就可能截然不同。”[2]巴瑞·布赞认为安全的本性使人们不可能得到一致认同的界定,安全仍然是一个有待发展的概念。大卫·鲍德温和米尔纳也认为,“国家安全概念是社会科学中最不明确和价值负载最多的概念。”[3]

    第二,对国家安全给予确定概念。在国内,刘跃进认为,国家安全是国家实体与安全属性的结合,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安全。他认为,“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失序的客观状态。”[4]王逸舟认为,“安全指的是行为主体(不论是个人或是国家或是其他集团)在自己生活、工作和对外交往的各个方面能够得到或保持一种不受侵害、免于恐惧、有保障感的状态。”[5]国外学术界对安全的界定比较多。布朗认为,国家安全是一种能力:保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基于合理的条件推迟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经济联系,防止外来力量打垮它的特质、制度和统治,并且控制它的边界。日本警视厅在理解日本的国家安全时认为,日本的国家安全是用军事以外手段保卫日本领土、国民生命、身体和财产不受侵犯,或者指日本基本政治组织的永存。苏联认为国家安全包括现行国家制度、社会制度、领土、独立等方面的安全。

    国际关系学界对安全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其理论根源是:现实主义安全观、新自由主义安全观和建构主义安全观。

    一、现实主义国家安全观

    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其安全研究在国家安全研究中也一直影响至今。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权力,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安全。二者在国家关心的核心问题研究上有相同之处,即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二者研究安全问题基于的基本理论假设有:(1)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而且国家是理性行为体。(2)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为了保障安全,必须争取权力最大化。国际社会是“自助”的,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在国际社会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并且认为军事手段是解决纠纷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

    对于安全问题的研究,现实主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安全主体讲,现实主义一直以来都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虽然新现实主义较现实主义更加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但是仍然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其他行为体是次要行为体。在现实主义看来,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保障,没有国家安全,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根本无从谈起。第二,安全研究领域上,现实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战争是很正常的,国家安全主要关涉的是国家的领土、军事等传统安全。第三,安全威胁方面,现实主义认为,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安全问题的“两难困境”,即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引发军备竞赛,从而导致该国更加不安全,究其原因是国家之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第四,安全对策研究。现实主义认为,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一方面要最大化地发展军备,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要维持国际社会均势格局,防止出现世界霸权,争取在均势状态下维持国家正常存在。新现实主义也认为要发展军事力量,不支持集体安全,相信均势安全的有效性。但是在研究国家安全手段时,新现实主义还考虑国际社会中合作行为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认为合作,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合作能够密切国家间的关系,降低战争爆发的几率,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大卫·鲍德温曾经讲过:“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最重视安全研究的是新现实主义,它认为安全是国家的首要动机和目标。”[6]新现实主义较现实主义研究安全问题显得更为成熟,更为先进,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状况。尤其是新现实主义安全观考虑到了合作安全的重要性,认为权力是安全的手段,这是对现实主义安全观的重要修正。

    二、新自由主义安全观

    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是当今国际关系理论界两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在安全研究上它们具有很多相同的理论假设,二者都承认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根本属性,认为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但是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国家行为,而且关注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还关注社会、生态、人权等其他领域的安全问题。因此,从安全主体上讲,新自由主义关注的是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安全;从安全领域上讲,新自由主义关注的不仅包括军事安全、领土安全等传统领域,还包括诸如社会、环境、人权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内容。

    新自由主义在安全威胁上的看法跟新现实主义截然不同。新现实主义更加关注国家间的相对收益,即合作中的国家不关心对方是否受益,而只关心谁更多受益,认为更多受益的一方会将收益转化为威胁自身安全的军事力量。因此,相对收益的敏感性将进一步增加国际冲突的可能,使合作难以实现。相反,新自由主义更加关注合作的绝对收益,认为在制度保障下,国家间合作只注重绝对收益,国际合作只会带给国家好处而不是威胁。

    新自由主义在安全策略上最为看重的是制度建设,这一点从新自由主义关注的领域就能看出来。新自由主义引入并大量探讨了国际机制、敏感性相互依赖、脆弱性相互依赖、复合相互依赖、全球治理等一系列有关机制建设的问题。新自由主义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国际机制进行合作,军事力量等“硬权力”越来越成为背景因素,因国家间相互依赖而产生的“软权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自由主义的最大成果就是它的合作理论,认为在国际机制的调解和协调下,合作是普遍的,“国家联系的紧密性和多层次性使军事安全并非始终是国家间关系的首要问题,政府关注的问题变得更为广泛多元。当复合相互依赖普遍存在时,军事力量起着次要的作用,一国政府不会对他国行使武力。”[7]

    三、建构主义安全观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纳夫于1989年提出的。建构主义在本体论上,否定纯粹的物质主义,重视观念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建构主义主张用社会学的视角看待世界政治,注重国际关系中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经济结构,强调观念、规范、文化在国家行为以及利益形成过程中的建构作用。建构主义提出了认识国家安全的新视角,对当今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一些问题更具有解释力。

    对于安全问题的研究,建构主义较以往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彼得·卡赞斯坦认为“安全就是规范、文化与认同的结合,其中规范为有着特定认同的行为者的适当行为描绘了共同的期望,文化为社会主体的相互联系提出认知与评价标准,认同则作为一个特定的标签揭示着行为者、民族和国家的建构过程。”[8]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无政府状态是“建构”的,无政府状态是国家互动的结果,国家的安全取决于各国的身份认同。因此,建构主义的安全观非常重视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其中的代表性学者布赞提出了构建安全的新思路。他强调安全手段的综合性,重视文化对于实现安全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合作、信任建构地区“安全共同体”,实现地区安全。另外,布赞对安全主体还有创新性研究。在《新安全论》中,布赞提出了研究安全的完整体系,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纵向层次分为国际体系、国际子系统、单元、子单元和个人五个部分。横向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个方面[9]。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安全研究范围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安全主体不仅包括国家,而且扩展到个人、社会和全球范围;安全领域涉及以往的政治、军事方面,也包括经济、生态、社会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概括来讲,定义“国家安全”是对国家制度安全(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实体安全(诸如领土、海洋、边界、太空等)、国民安全等领域的安全界定,或者是对安全的一种抽象定义(例如将“安全”界定为一种“状态”)。研究国家安全需要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全主体,是国家行为体,还是非国家行为体;是个人,还是国家、组织。第二,安全领域,即安全涉及的范围,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军事、科技、文化等;是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国家领土、海洋、能源、太空安全。第三,安全威胁,即国家和国民安全威胁的来源有哪些,包括传统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第四,安全对策,即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策略、手段。

    参考文献:

    [1]Peter Mangold.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2-3.

    [2]Oliver Wendell Holmes.In Search of a Post-Cold War Security Structure[C].McNair Paper,1994:24-25.

    [3]David A.Baldwin,Helen Milner.Economics and National Security[C].Hey Bienen ed..Power,Economics and Securi-

    ty.Boulder CO:Westview Press,1992:29.

    [4]刘跃进.论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3.

    [5]王逸舟.论综合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4):5.

    [6]David Baldwin.The Concept of Security[J].Review of Interna-

    tional Security,1997(1):80.

    [7][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7.

    [8]Peter J.Katzenstein.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2-5.

    [9][英]巴瑞·布赞,等.新安全论[M].朱宁,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7-9.

    相关热词搜索: 界定 探究 国家安全 根源 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