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对实践的影响

    时间:2021-02-17 07:55: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凯恩斯以其有效需求和就业一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战略与政策的主要依据。他的学说中,主张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强调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凯恩斯;社会保障;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007-0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年)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所创立的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资产阶级经济思潮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学术界对凯恩斯的经济思想的研究着力颇多,但却鲜见对其社会保障思想的研究。虽然凯恩斯在其经济著作中对社会保障问题很少直接论述,但这并不表明他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没有影响。相反,凯恩斯及其学说的出现带来了整个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变化。本文尝试对凯恩斯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影响做出初步探讨。

    一、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在其经济著作中对社会保障问题很少直接论述,但凯恩斯通过其经济理论对整个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凯恩斯社会保障思想的探讨就需要以对他的经济理论的理解为基础。

    在凯恩斯之前的西方经济学,是以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古典经济学中的萨伊定理被奉为宝典。根据这一定律,不论供给高达什么水平,需求自然会与之相适应,不用担心产出没有销路。因此,古典经济学家们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认为这样会破坏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他们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这种理论对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那些比较温和的经济危机,还算能够勉强做些解释,但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空前严重的大危机和千百万人的失业大军,就束手无策了,这也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破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凯恩斯为寻求摆脱危机的途径而提出了与传统经济学说体系相背离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在理论上,凯恩斯创建了“需求会创造它自身的供给”的“凯恩斯法则”,摈弃了萨伊定律的传统教条。他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为理论基础,展开以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进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就业一般理论体系。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发展的障碍之所在,有效需求不足归根结底是源于消费需求不足,而构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另一方面的投资需求不足,不过是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引致的派生现象。这样,凯恩斯把消费需求不足确定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自由放任学说影响下国家不干预经济的主张,认为市场机制存在着缺陷,政府不干预经济势必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难以达到充分就业,“失业现象是和今日之资本主义式的个人主义有不解之缘的”[1],“我们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量之职责放在私人手中。”[2]他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依据的抽象或一般原则,认为“宣称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必定会相互一致,这是没有根据的”,“个人在追求他们各自的目标的实现时,常常是太愚昧、太懦弱”,“经验也并未表明,当人们组成一个社会单位来行动时,会总是不如他们各自单独行动那样目光敏锐。”[1]

    与此同时,凯恩斯强调,市场的缺陷是可以救治的,方法就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公路、造林、垦荒排水、电气、贫民窟清除和城镇规划,以及运河、码头和海港的建设,目前均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因此政府当局的支援是不可或缺的。”[3]他主张扩大政府机能对经济加强干预,认为这是“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面毁灭的唯一切实办法”[1]。

    总之,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政府应该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实施有效的干预,主张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

    二、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凯恩斯虽然没有对社会保障问题给予直接的关注和论述,但是他的经济理论对社会保障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凯恩斯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人人能生活自主,有保障。”[2]在他的总需求管理理论中蕴含着倡导国家创建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主张。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及相应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国家应该采取主动措施,甚至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生活福利,包括提高工资标准和扩大社会保障,即采取“普遍福利”政策,抑制经济危机。这就是英国等西方国家,把凯恩斯主义作为执行“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基础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运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来说明在长期中消费不足造成社会保障损失的同时,降低经济发展的潜力。他认为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是缘于有效需求的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在根本上是由于消费需求不足造成的。在分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时,他首创了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并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存在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收入持续增加的过程中,个人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会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他还进一步分析了“使人不以其所得用之于消费”的主观因素,其中有“建立一准备金,以防不测之变。预防未来所得不若今日所得之宽裕,而一己及家庭之用费,则未来大于今日;例如由于年迈、子女教育费、亲属扶养费等等,所得与需要之关系,今日与未来不同”[1]。也就是说,对未来收入及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就存在缺口,随着总收入的逐渐增长,这一缺口也将增大,最终会使生产不足,产量降低,失业上升,总收入下降,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

    在对短期中的经济效率和社会保障的分析上,凯恩斯继承了福利经济学派代表人庇古的观点,认为收入分配不均衡将使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但他强调的是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凯恩斯曾用高度不同的长颈鹿进食树叶比喻市场竞争的福利问题,“如果我们能对长颈鹿的福利心中有数的话,我们就决不会忽略那些被饿死的短脖子长颈鹿所遭受的痛苦,以及那些在争斗中落到地上并被践踏掉的甜嫩树叶,还有脖子较长的长颈鹿由于过量摄食而引起的不适。”并指出,应考虑“竞争性斗争本身代价的计算”,“还有财富被分配到并非是最受珍惜的地方的趋势。”[3]由于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均衡,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富人,穷人消费的边际效用因此大于富人,造成社会保障的损失,同时引起消费需求不足,从而总需求不足,这样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使社会保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并将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凯恩斯主张鼓励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消除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经济的损害,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增加社会保障。他认为,高消费可以和高投资并存,节俭虽然符合道德规范但却对社会不利,“市场走强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对合理的交易,还需要不断有新的刺激。”[4]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经济的总供求存在缺口,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弥补这一缺口。他指出,政府举债支出虽然使财政出现赤字,却可以使社会走向富裕,并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可以提高其转移支付水平,如支付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等福利费用,为特殊群体提供额外津贴,延长失业救济金领取期限等。通过政府的政策保证就业和产出水平的提高,并增进社会保障。

    凯恩斯主张实行高额累进所得税政策,以进行收入再分配,用累进税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向富人增加税收,然后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低收入者,减少了富人的储蓄,增加了穷人的消费支出和效用水平,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和福利水平,使总需求得以提高,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在更高的产出水平下的均衡。

    凯恩斯主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他认为:“雇主,最后是国家有义务向人们提供生活福利及其他的社会待遇。”[2]他指出,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和个人收入都有显著的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社会保障的缴费以及政府的收入会迅速增加,社会保障税收也同样会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失业率低,社会保障支出少,这样社会保障基金将会收多支少,由此将会抑制私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过度增加;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增长放缓,企业和居民的缴费以及政府的税收难以增加,政府此时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会改进厂商和消费者预期,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使经济运行走出萧条的低谷。这样,社会保障制度便成为了宏观经济的调节器,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均衡。

    三、凯恩斯学说对西方社会保障实践的影响

    任何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都需要为自己寻找行动合理性的思想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生成与扩展本身同样需要一种理论的支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控制着整个经济学领域,支配着英国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的思想因而也长期被这些国家的政府作为制定经济战略与政策的主要依据,从而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福利国家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36年,当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英国一出版就受到英国资产阶级的青睐。凯恩斯的就业一般理论及其国家干预主义,为英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1944年5月,英国战时联合政府发表了一个提出战后就业具体计划的《就业政策白皮书》,表明《通论》已被大家所接受,成了英国政府制定战后“充分就业”政策的指导思想。二战后,为了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和稳定发展,避免出现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英国政府采用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通过扩大财政开支,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以刺激有效需求。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英国政府更是把增加政府开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这一时期,英国的福利开支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增长。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实践,成为后来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国家模式的基础和先导。

    美国是凯恩斯主义的典型试验场,取得的成效也最显著。凯恩斯主义要求政府为全民提供福利,保持充分就业,消除社会弊病,把国家作为平衡力量,以补充私人资本的不足。罗斯福与约翰逊两届共和党政府都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把贫困看作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项法规,把社会保障纳入法制轨道。

    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政策在经济危机的年代形成。大危机的现实,使美国政府和公众都认识到,只有政府作为组织者才有能力使国家摆脱持久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这促使罗斯福决定大力干预经济活动,实行“新政”。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正适合当时美国的需要,成了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于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了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凯恩斯所主张的一些社会保障措施是为刺激需求,保护生产,并非提倡对全民实行充分保障,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也体现了这一理念。罗斯福政府把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社会的安全阀,迈出了具有开拓性的关键一步。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物质生产极大丰富,但仍有一部分人因收入较低而心怀不满、怨声载道,导致相对贫困的出现。约翰逊从维护社会的政治民主和经济繁荣出发,同样通过社会保障来排除障碍,它把扩大社会保障作为防止经济衰退的重要手段。约翰逊的智囊团提出的理论观点包括:运用财政杠杆实行微调,即在萧条期由政府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改善社会保障,从而取得财政结余,收回在萧条期为筹措资金所发行的公债。约翰逊用年度预算的收支不平衡求得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和周期预算的平衡。约翰逊政府把社会保障作为经济良性运转的调节器,促使其逐步完善。这与罗斯福时期的堵塞漏洞的做法相比,显然是有所发展的。从安全阀到调节器,充分体现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

    四、对凯恩斯社会保障思想的评价

    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凯恩斯的思想为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社会保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凯恩斯学说中的把社会保障作为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主张,强调了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效应。这不仅发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功能,而且还发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调节功能,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国民经济的内在稳定器。再者,他的以税收作为再分配工具来实现社会公平的思路得到了广泛认同。例如,今天仍然被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实践所采用的通过累进所得税原则和个人间收入转移支付制度,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然而,凯恩斯的社会福利思想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凯恩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并非真正关注社会保障问题本身,而是体现了一种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福利价值取向。凯恩斯提出了社会保障问题,他从经济稳定与经济均衡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宏观经济的均衡效用。但他的这些政策措施是从生产角度出发的,属于有限再分配的范畴。“凯恩斯的改革并没有侵犯私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凯恩斯派的办法是把国家作为一种平衡力量,它仅仅补充私人资本家行为之不足。”[5]他不否认市场的作用,只是认为存在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在于对市场失灵部分的补充。因此,以该理论为指导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强调个人责任,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干预程度仅以能够维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连续性为尺度,而非为所有的民众提供完全的保障。

    在凯恩斯学说的影响下,社会保障逐渐由一种救残助缺的措施演变成政府的职能之一,“机制模式”取代了传统经济学下的“剩余模式” 并逐渐完备,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保障模式。这一模式为劳动者提供了“工作福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失业或无劳动能力所导致的“丰裕社会”下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庞大,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政府和社会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保障水平,也没有提供有力的解决之道。20世纪70年代之后,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性的经济滞胀困境,又开始打破了这一新教条。随之,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调整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徐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3-328.

    [2] [英]伊丽莎白·约翰逊.凯恩斯是科学家还是政治家[M].虞关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8-29.

    [3] 凯恩斯.凯恩斯文集·预言与劝说[M].赵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123-314.

    [4] 凯恩斯.凯恩斯文集·投资的艺术[M].王雅悦,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9.

    [5] [美]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M].薛蕃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6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相关热词搜索: 凯恩斯 社会保障 学中 实践 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