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陈光标 慈善是没有终点的长征

    时间:2021-02-18 07:58: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在与记者交流时,陈光标表示,“慈善的长征,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慈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捐赠者快乐,受捐赠者也快乐。在慈善长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在华人慈善圈里,年届不惑之年的陈光标,正如明星一般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追逐。

    “我的想法很简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光标淡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为善最乐,我认为慈善应该归于平淡。因为慈善本发自于内心,慈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人生态度,如果过于喧闹,就会使慈善变味。所以我和江苏黄埔公司坚持诚信做企业,坚持守法经营,一不向银行贷款借鸡生蛋,二不在慈善捐赠的地区承揽工程。”

    正因为此,因慈善而声名在外的陈光标,轻易不会接受媒体采访。本刊此次采访,记者也是辗转两个多月,才有机会贴身面访陈光标。

    “慈善也疯狂”

    “别人是赚钱疯狂,你是慈善也疯狂。”这是熟识的企业家朋友经常对陈光标开的玩笑。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玩笑背后却实实在在道出了陈光标历年捐赠款物数额之多、频率之高。

    据统计,仅刚刚过去的2007一年,陈光标捐赠20多次,数额达1.31亿元,近乎半个月捐赠一次。而在近5年,陈光标的捐献更是累计高达3.96亿元,捐赠范围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欠发达地区,受益人数逾30万人次。

    这样的捐赠数额与频率,如果与比尔·盖茨和李嘉诚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这是一个在国内各大富豪榜尚排不上座次的民营企业家所为,陈光标就不能不让人油然心生敬意。

    在陈光标统帅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一条硬性规定,每年将不少于20%-25%的企业利润用于慈善事业。

    这对于一个规模正由中型向大型加速转变的民营企业,拿出比例如此之高的企业利润来进行捐赠,势必会使企业的发展减速,难怪许多企业家朋友都对陈光标开“慈善也疯狂”这句善意的玩笑。

    “我感谢他们,他们都是好意,许多人劝我,先把企业做得特别大之后,自己特别特别有钱之后,再去考虑做慈善。”对于朋友们善意的劝告,陈光标谦虚地表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许多企业家都等50岁以后,再考虑去做慈善什么的,我理解他们。但我的想法是,及时行善,真正的慈善应该伴随人的一生。这些年虽然我捐了些钱,但与我的母亲相比,我觉得她在‘善’上,比我做得更伟大,善良的母亲影响了我许多。”

    对于外界给他冠以“慈善家”的称号,这位谈吐儒雅的青年企业家婉言推辞,“只有像特蕾莎、卡内基、李嘉诚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作为慈善家。我所从事的慈善事业,时间、数额与他们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慈善长征的路上,我才刚刚起程。”这位年满四十的青年企业家,诚恳地表示,“我打算一生行善,哪怕不能达到他们的作为,也已知足啦。”

    天生慈善

    关于人性的本源,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哲学观点之争,虽然已有上千年历史,但从陈光标的人生经历来看,不能不说他的所为给《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论据。

    陈光标1968年出生在苏皖交界的农村,在他两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境贫穷相继饿死了。

    但就是在这样贫困之家里,母亲还是“宁克己,也利人”。陈光标至今清晰地记得:弟弟躺在床上饿得直哭,母亲怀里却奶着邻居家的孩子。而即使家里存粮已见缸底,只要有乞丐上门乞讨,母亲也宁可自家人饿肚子,也会把粮食分给别人一些。

    在这种言传身教中长大的陈光标,自小就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多少年来,身为成功企业家的陈光标,也还是一如年幼时,掉在桌上的饭粒一定捡起吃掉,水龙头滴水一定上前拧紧,无人楼道里的灯一定关掉,街头倒地的自行车一定会扶起……

    而关于少年陈光标“偷放牛”的故事,至今仍在家乡流传,被乡亲们时时提起。而我们从这个看似调皮少年的捣乱之举的故事,可以看出陈光标自少即有“善根”。

    “我知道这样做,一定会被人认为调皮捣乱,但我还是忍不住去做,我看不得牛受苦。”回忆起过去,陈光标仍心怀戚戚——

    “小学三年级,有一次去理发,理发店对面有户专门养牛、杀牛的人家。有一天,我去理发刚好看见他家在杀牛,将牛吊起来,用大油锤直接砸牛头,我受不了这么残忍的场景,因为我从小就放牛,和牛有着很深的感情,尤其是看到旁边的牛在流泪,我心里特别难过。当天夜深的时候,我就偷偷跑进那户人家,剪断了拴牛的绳子,把后门打开,把所有的牛都放走了。”

    即使事隔多年,但一想那些牛逃生的情形,陈光标仍一脸快乐。现在的陈光标,只要在菜场见到青蛙、乌龟,不管多少,一定会买来放生。“我放生到玄武湖(明代南京护城湖,著名景区)里的青蛙、乌龟等大概要按吨计了。”

    慈善之难

    “花钱有时候真比赚钱还难”,陈光标向记者感慨,陈光标所说的“花钱”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而是指慈善捐赠。

    据了解,在黄埔投资集团高达3.96亿元的款物捐赠中,历来遵循“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的原则,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进行捐赠。

    尽管制定了比较明确的慈善捐赠原则,尽管在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慈善办公室,尽管有专门人员定时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助信函,但陈光标面对自己一直致力的慈善仍有难言之隐,也由此才引发了陈光标“花钱有时候比赚钱还难”的感慨。

    “对于我这个经商20多年、真正办企业也有11年的人来说,赚钱真的不是太难,只要发现需求、选好项目、控制流程、对接市场,利润自然会有。”陈光标感言,“但是这些年做慈善,虽然自己将近乎一半的精力投入其中,可有时候感到还是很累。”

    陈光标向记者坦言,现在他做善事有“四怕”:一怕个别领导找到他帮其定点的扶贫地区捐资捐物;二怕一些同行企业家,觉得他做善事让他们没了面子,从而通过各种渠道散布诋毁他的谣言;三怕一些媒体记者以拉赞助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赞助漫天要价,没拉到就指使媒体同行质疑他本人和企业;四怕一些不明身份的慕名求助者天天堵在公司门口。

    早在1997年到2002年期间,陈光标捐赠款物就近2000万元,因为中国有句古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所以陈光标一直不接受宣传。“我父亲劝我说,不要怕,你要坚持诚信做企业,坚持守法经营,走你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中国这么多穷人,你捐这点钱算什么?在大海里就是一滴水,你应当站出来带个头,号召其他企业家也来回报社会!”

    对于去年7月,因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而引发的远东慈善基金“慈善门”一事,陈光标当时就对同为江苏知名企业家的蒋锡培给予了声援,他就此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愤慨地说:“在整件事的操作过程中,固然存在一些误会,但最终却形成很大的风波,主要是因为目前社会上一些人的嫉妒心理很严重。现在,企业家只要一捐款,就有人攻击捐款是为了沽名钓誉、收买人心,要么就说是为了逃税避税等等。”

    “慈善之难,难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人心难测!”

    陈光标为了防止有人对他的慈善行为质疑,他特地为自己的捐赠订了条规矩,那就是不在公司有投资业务的地方进行捐赠。但还是遭到了一些人的猜疑和妒忌,甚至诋毁他的慈善行为。对此,陈光标掷地有声地说:“这些言辞攻击我都不在乎,我的每一笔捐赠都可以放在阳光下考量,欢迎大家监督我,如果谁能摆出确凿的证据,证明我有一万元捐赠不到位的,我愿意在举报人所在的地区捐建一所光彩小学。没有慈善之心,不讲政治的企业家不是好企业家。”

    慈善长征

    “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在与记者交流时,陈光标表示,“慈善的长征,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捐赠者快乐,受捐赠者也快乐。在慈善长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作为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民政部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作为“中国十大慈善家”里最为年轻者,刚年近不惑的陈光标历年来不但亲手播下慈善的种子,而且还作为慈善的传播者,在更广阔的时空内,传播慈善的精神和理念。

    在2006年4月12日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上,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的文章,以他自身的实践,提出了“资本和道德”的命题;

    2006年9月,由陈光标提议发起并承办,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2006“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公益论坛”,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2006年10月,陈光标再次发起并承办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坛”,专题研讨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07年4月,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陈光标又倡议设立“海峡两岸慈善基金”,此举得到了有关人士的高度评价;

    ……

    针对近年来国内各种民间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教育、扶贫、救助妇女儿童、关心老弱病残、环境保护及学术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现象。陈光标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存在着大量对公益事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民间已经孕育了丰厚的财源和善心的潜力,二者将会汇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陈光标深有感触地说,“当下社会整体的慈善环境,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慈善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尚未百花齐放。’”

    “作为我本人,我的慈善事业是长征,而作为社会整体的慈善环境的发展,也是长征。”陈光标说,“虽然改革开放已有30年,但作为转型期社会的人们,整体的慈善意识还不够强。现在有的企业家认为财富只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只能享用,但他们没有看到,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府,就不会有企业家的今天。全国人大成思危副委员长曾说过,中国不能容忍资本无道德,中国也不会容忍重利轻义的资本主义风气。我们新一代的知识型企业家真诚地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义不容辞!”

    对话陈光标

    文/杨国英

    苦难是最宝贵的财富

    《华人世界》:您觉得幼年经受的苦难对您后来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陈: 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特别认同这句话。

    少年时读高尔基带有自传性质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感触特别深,我的童年、青年时期,与高尔基有点类似的地方。

    《华人世界》:苦难在您心里,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哪些?

    陈:有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一直给我的人生提供动力和养料。这件事说起来有点让人笑话,但却真实地说明了贫穷给人心灵留下的烙印之深。那时,我差不多六七岁,家里相当贫困。父母那时养了两只鸡,用来下蛋贴补家用,但我那时不懂事,嘴馋,就偷吃了第一只生鸡蛋。

    鸡子光啼叫不见蛋,父亲以为是黄鼠狼偷吃了,就在鸡窝边支起两只鼠夹捉拿“凶手”。但当我又一次在墙角磕破母鸡刚下的鸡蛋准备生吸时,妹妹惊叫了起来。父亲发现后,大怒,和母亲一人操着木棍、一人舞着竹竿围追过来……

    《华人世界》:这件事留给你怎样的人生教育?

    陈: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穷困时也一定要坚守做人的原则,古人劝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太语重心长了。二是“改变贫困要靠自己”。此后,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在暑假里每天拿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里提水,挑到一公里外的镇子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13岁时,我就利用暑假,骑着自行车到安徽农村卖冰棒。

    简单是经商的法宝

    《华人世界》:我想除了慈善家的身份,您同时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您能透露一下你经商成功的秘诀吗?

    陈:我没什么秘诀可言,我认为“简单”是经商的法宝,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企业的商业模式,我要遵循简单,不搞人为复杂的机会主义,强调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企业的管理,我也遵循简单,我们黄埔公司是扁平化管理,强调透明和效率,我们企业没有复杂的人事纠纷和官僚作风。

    《华人世界》:黄埔投资集团的主业有哪些呢?

    陈:我们公司的主业主要围绕循环经济这一块,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

    废旧轮胎的回收再利用,占了我们公司销售额、利税的大部分,我们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四川和香港等地设立了工厂,回收报废轮胎,利用德国先进生产线自动清洗、粉碎后加工提炼成再生橡胶粉,其中一等品用于制造农用车胎和摩托车胎,二等品用于制造塑胶跑道等,三等品用于生产橡胶改性沥青,我们回收处理的橡胶轮胎占当地回收总量的70%以上。另外,我们还回收医用一次性输液袋、塑料针管等,做无害化处理后提炼硅橡胶,用于制造老年人颈椎牵引器等,并进行原料出口;我们在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河北等地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工厂运用二氧化硫非定态转化制酸技术进行再生铅冶炼,解决了传统炼铅工艺二氧化硫污染问题,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15万吨;另一个重要业务是废旧建筑物爆破与拆除。

    还有,现在南京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原来的建筑物有80%都是我们公司拆的。像奥体中心原地面建筑物、沪宁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时几十座天桥的拆除等。

    《华人世界》: 听说您特别爱读书,那么在您的商业生涯中,对您的商业思想启发最大的是哪本书?

    陈:《孙子兵法》。

    我从商20多年,从1997年开始正式做企业,到现在也有11年啦,《孙子兵法》我是反复咀嚼,常读常新。

    《孙子兵法》里的一些话放到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场也同样有用,比如它讲的一些带兵之道用在企业的管理上有用,它讲的一些具体的战术在企业的经营上有用,它讲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心理、作战的环境对企业家的决策有用。

    “好人”是最大的褒奖

    《华人世界》:如果人生的终极价值需要用一个词来命名,您希望被外人、后人怎样称呼您?

    陈:一个好人。

    我不敢枉称成功和伟大,我相信任何伟大的称呼可能都来自平凡。我读过陈忠实的《白鹿原》,里面儒家文化的乡村代言人朱先生“学为好人”的名言,我也一直引以自勉。

    学,才成好人;好人,是与个人的修为画等号,而这个修为要贯穿人的一生,要做到真正点滴行善,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

    《华人世界》:您心中“好人”的偶像是谁?

    陈: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

    她一生一贫如洗,却数十年如一日为穷人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她创建的组织有4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一生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这就是一个为穷人而奉献她的生命的修女,一个“好人”,做好人不容易,要终其一生才能修炼成“好人”。

    《华人世界》:从您的经历来看,您应该是个好人。作为好人,您怎样看待财富?

    陈:财富如水。

    财富就如同水一样,行善的最高境界也如同水一样。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后记:

    这个时代的青年慈善家

    采访结束时,已是深夜1点。窗外,冬天夜色中的南京城有些冷清,但依然灯火辉煌。陈光标送记者到电梯口,抱歉地说,“我还要给今年的两会准备个提案,恕不远送。”

    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记者为之心酸,这就是人人向而往之的“亿万富豪”的生活,这个一年捐赠一个多亿、被外人贴上“慈善家”标签的青年企业家,还要在寂静的公司里忙碌两三个小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熟读杜甫忧民诗的陈光标,正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将年老无力的杜甫的悲铭情怀,在他的身上得到真切的体现——虽无传世诗作的吟咏,但他却忙碌操劳于经商聚财,尔后再济民贫困淡然散财。

    是什么使这个青年企业家如此善良?

    是父母的榜样?是与生俱来的善根?是传统文化的滋补?还是自我从困苦中崛起后,人格自觉的升华?

    这些原因可能俱有。出生于1968年的陈光标,他的父母历经新旧两个社会,自然是传统文化的秉承者;而他少年时即能“为牛死而伤悲,为牛生而走险”,不能不说他有着慈善的自然原始天性;而后天的治学不断,尤其对儒家文化的偏爱,更为他的义利价值观增添了理论注脚;而与同龄人相比,身历更多困苦的他,对人性了解的深刻,更为他人格的完善和升华增加了助动力。

    这就是陈光标,他的所为令每一个熟悉他的人肃然起敬,在这种至高至洁的人格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尚存的一点私心杂念而羞愧。

    这就是我们这个年代的青年慈善家,他是生于60年代末的人,没有经历过太深的苦难,但却经历过绝地的贫苦;他的创业生涯也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但却深切地体会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和不适应。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思想解放,市场机制相对健全之后,他已经有所历练,已经做好准备,阔步前进。

    陈光标,生于1968年7月,在他的身上,老辈人的恪守传统孝义和新一代人积极进取的商业精神,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华人商界,40岁的陈光标,从1997年正式创办公司的第一天起,到今天的黄埔投资集团年销售额已达百亿元,在个人财富高速积累的同时,他的慈善事业亦水涨船高,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使他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满足。

    回首过往40年,从当初的一文不名到今天以“慈善家”的身份为华人商界所熟知,从不显山露水的陈光标,平淡如斯。他的心境一如他12年前辛苦创业时,困卧南京新街口公厕门口一样:不气馁,不张狂。

    陈光标,1968年出生,江苏省十届政协委员,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南京白下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委员,工商管理硕士,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副会长,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南京市孤残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全国五十一个市、县荣誉市民,二十三个市县高级顾问;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

    相关热词搜索: 长征 终点 慈善 陈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