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平淡中见真情 质朴中含韵味

    时间:2021-02-21 07:56: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陶渊明,东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以田园诗成就最为突出,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陶源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从1、陶渊明田园诗形成的历史背景2、诗风平淡质朴而又淳美3、情、景、理熔于一炉4、语言质朴省净、自然天成等方面来分析阐述淘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从而引导我们关注更为深层的东西。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艺术特色

    一、陶渊明田园诗形成的历史背景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号“靖节先生”,他的曾祖为东晋大将军陶侃,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是东晋的名士,父亲早亡,至陶渊明已家道中落。

    少年时的陶渊明怀有拯世济民,匡扶正义的豪气,这从他的诗《杂诗十二》其五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以及“少时壮且后,抚剑独行游”(《拟花》九首)可以看出。然而,官场的虚伪污浊,社会的危机四伏、动荡不安,使陶渊明对现实生活彻底失望了,入仕的经历让他清醒地认识到置身于官场之中就必须学会阿谀奉承,虚饰矫,要把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要做违心的事,说违心的话,这与他所崇尚的自然率真相悖,为官的经历使他产生一种“违己交病”内心痛苦,他不愿违背内心,向社会妥协,在俗世的“尘网”中淹没自我。于是,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陶渊明决意远离嚣尘臭处的恶浊社会,走上了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在躬耕自资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在归田隐居之初,陶渊明的生活还算比较富裕,有田庄、僮仆,后移居南村,生活日益贫困,常须朋友接济,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之中,在这一时期盛行的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魏晋玄学思想也给了陶渊明很大的启发,使他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为自己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理论依据,然而任其自得的理想人生真正实现有赖于具体生活方式的选择,陶渊明就是通过归耕田园的生活来实现其超然自得的人生真意。

    陶渊明广泛地接触了儒、道、释三家思想,但他都以严肃审慎的态度予以剔除选择。他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天经”,立下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济世之志,形成了严谨郑重的生活态度,抛弃了儒家轻视体力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偏见,接受了道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世界观,崇真尚朴的观念以及藐视名利富贵的思想,但也扬弃了道家思想的糟粕,没有像其他魏晋名士那样采取了纵欲狂放、醉生梦死、游戏人生、成神成仙的荒诞态度,他与佛教中的某些著名人士私交笃厚,但对佛教“形尽神不灭”的迷信观念则持明确的否定态度,这些思想决定了陶渊明在归隐之后能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能以淡泊名利之志去对抗名利富贵的诱惑。

    陶渊明现存诗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散文12篇。以五言诗成就最高,尤其以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为甚。田园诗则是陶渊明的独创,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田园风光,歌咏劳动生活,反映农村凋敝,抒写美好理想,曲折暴露了时政的昏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诗风平淡醇和,平淡中见真情,质朴中含韵味。陶渊明以新颖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二、诗风平淡质朴而又淳美

    陶渊明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平淡而又淳美、质朴而又挺拔、通俗而又新奇、坦诚而又凝炼的特点。前人常用“平淡”二字来概括陶诗的风格,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我们在陶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明白如话,而又真率自然。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特点在于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炽烈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平淡中见淳厚,韵味隽永,真趣无穷。陶渊明的诗多用平朴自然的“田家语”,多用比较接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意象,而不重雕饰和辞彩。陶诗铺排语很少,对偶和用典不多,渲染物色之词更少,如实写来,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在思想上、人生道路上、诗体风格上和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陶诗的特点,是在平淡之中见真情,质朴之中含至味,因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元好问评陶诗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中肯地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白居易的“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之句恰当地评出了陶诗的艺术追求。陶渊明写诗并不着力浓艳粉黛,精雕细刻地描绘事物本身,而在于表达他那中和淳厚、坦荡磊落的心灵,使艺术美和心灵美融合统一起来,因而在欣赏时才韵味隽永,真趣无穷。陶诗所写的多是农村最普通的事物,但这些平淡无奇的现象,一经诗人点化,就注入诗人的情感和人格,有了“郊居闲适之趣”,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不事雕琢,不事渲染,却使人领略到诗人的情怀。陶诗中的比喻、象征随处可见,诗人在悠然自得的倾诉中传神写意,并且赋予不同的事物以特殊的形象意义。如《怀古田舍》诗中“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写良苗贪恋春色,一个“亦”字,耐人寻味地把诗人的欣喜之情表现出来。《移居》诗中“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把酒更相呼,有酒更酌之。”中的“呼”字,通俗平淡的语句反见出朋友间的真切无间,反映出诗人生活在自由环境中的融洽气氛。《乞食》诗中“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写诗人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斯里,叩门之后,又不好意思开口,全诗平实写来,诗人为饥饿所迫的难堪境况表现的极为真切。由此可见,陶诗平淡,却淡中有深味。它不是不讲究创作技巧,而是展现出一种不露雕琢痕迹的更高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所创造的平淡隽永的诗歌意境和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为后人所推崇并加以学习。自陶渊明以后,“田园诗”即形成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一直影响后世诗歌的发展。

    三 、情、景、理熔于一炉

    陶诗多为抒情精品。诗人有时直接抒情,有时通过景物抒情,但他决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追求形似,而是在描写景物时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注重传神写意,力求平中见奇。《归园田居》诗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充满了远离世俗,返朴归真,悠悠自得的情韵,抒发了诗人憎恨虚伪,热爱淳朴、自由生活的感情。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物,这些景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性格和不懈追求。《和郭主薄》诗中“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孤云是诗人孤高无依的自我写照。陶诗中有《归鸟》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以鸟的远飞比喻诗人的出仕思想和济世的胸怀;《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用高飞之鸟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反衬自己的不得志状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寄托了诗人的倦游思归的意趣;《读山海经 其一》中“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抒发了诗人隐居的欣慰之情。总之,鸟的出林、遭遇、归林等形象,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诗人的幻想、出仕、压抑、归隐各个过程,鸟的形象也是诗人的艺术化身。

    陶诗中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他笔下的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在诗中,那在南风吹拂下张开了翅膀的麦苗,陪伴他锄草归来的皓月,袅袅升起的炊烟以及不嫌他门庭冷落、重返旧巢的春燕,无不富有浓郁的情趣。在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景物中,诗人特别喜爱菊花,经常借菊言志抒怀,展现高洁的情操,借菊寄兴抒慨,表达坚贞孤高的人格。由于诗人的爱好和描写,菊花在后人心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陶诗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的哲理,融艺术和深邃思想于一体。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在晨”,“有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饥者欢初饱,束带侯鸣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等,这些诗句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意味隽永。

    四、语言质朴省净、自然天成

    陶渊明的田园诗给人一种平淡自然之美。这种美学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陶渊明的诗歌所描绘的对象都是农村极为平常的景和田园生活以及身处在这种生活环境中的恬淡闲适的心境;另一方面就是其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夸饰渲染,不事雕琢,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钟嵘说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就准确地指出了陶诗的语言简洁纯净。

    陶诗的语言质朴省净,自然天成,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的那种率真的个性是分不开的。一般人作诗,难免有一个“为人”的心,所谓“为人”是说要讲仁义道德或者治国安邦,或者说要考虑到别人对诗的好坏评价,有了这种念头总想与人争胜,总想让自己的诗在千百年之后仍受到人们的赞美,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琢矫饰,有时就失去了自然真率之美。有诗人故意把诗写的很难,让大家看不懂,像李贺、韩愈即是;有的让不识字的老太太都听的懂,像白居易,但不管难还是易,都有一种“为人”之心。而陶渊明则与他们不同,他不是为了刻意去追求“为人”,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端,这正如他自己所言:“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可见他的创作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态度,所以在用词用语上才不刻意去修饰,而用朴素无华的“田家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田园居》其三)读这首诗,我们就觉得这是诗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一样,没有任何的雕琢,没有任何的修饰,用的都是平常之语,不用人们再去猜测词句的意思,让人一看就非常明白,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山村带月回归的农民的形象,其间那种舒心,那种怡然自得跃然纸上。再如:“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春秋多佳日,登高为新诗”,“落地为兄弟,何必为骨肉”。诗人的诗很少用形容词,只用些动词和名词,但那些鲜明的个性却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显得明白如话,情真意切,语言朴素无华。

    (一)自然平实,不加雕饰

    陶渊明写诗从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就在于全是他性情的自然流露。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对于写景之类的作品,古代的人特别讲究用大量的排比、比喻来描述,讲求辞藻的绚丽,作者却没有这样做,写景只用了“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而不用“的砾”、“飘絮”之类的精巧比喻,只用了平平常常的十个字就写出了雪落无声的轻柔意态。再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这些农村中最常见之景,诗人一一叙及,不加任何修饰,然而景色却历历在目,编织成一幅淡远宁静的图景。还有“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田父有好怀”,写邻里的往来,亦无任何渲染,平实地道出当时的情景。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没有刻意地去修饰,娓娓道来,毫不费力,似讲平话,显得平淡自然。贺裳在《载酒田园诗话又编》中说:“诗之乱头粗服而好者,千载一渊明耳。”后来之学者,或伤于俚浅,或失于纤秀。

    (二)高度精炼,去芜存精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质朴自然,也并不是完全不经锤炼,反而是高度精炼,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王圻《稗史》:“陶诗淡,不是无绳削,但绳削到自然处,故见其淡之妙,不见其削之迹。”正是“大匠运斤,不见斧凿痕”。 正如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不避重复,清新自然。陶渊明作诗不避重复,随手拈来,但绝无拖沓之嫌,反增添诗的形象感。如《归园田居》(其三),仅40来字的小诗中,豆、草、沾衣等字眼反复出现,但却天然浑成,满目清新。陶渊明的诗歌中还大量使用了叠音词使作品更加形象、清新。如“荣荣窗前兰,密密堂前柳”中,“荣荣”和“密密”这两个叠音词形象地描述了草木的欣欣向荣;“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描写了山村景致的朦胧与静谧,“依依”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轻柔体态,这样一幅宁静致远的农村景象便浮现在读者的眼前。又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中,“凄凄”让人感受到风是如何劲吹,“翳翳”又再现了大雪的天空是如何的昏暗阴晦……在不避重复而又非刻意重复的诗句中,一个个鲜明、清新的艺术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词语妙用,率真质朴。陶渊明作诗虽然不刻意琢磨推敲用词,但却又能捕捉到最生动最自然的字眼来描摹自然,袒露心迹。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一个“翼”字足见南风吹拂新苗摇曳欣欣向荣的田园风貌,无过多的描绘比拟,又无典故,而美景历历在目;又比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中,“贮”字虽只是极为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把林荫写活了,让人感觉到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似乎是可以贮存的,有如一翁可以掬起的清泉。

    所以说,陶诗的语言是不入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的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陶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的。

    陶渊明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到了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人能比的艺术成就,一下子就将田园诗推向了巅峰。以后的田园诗人都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汲取了养分,但却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其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备受后人称道,诗的平淡中饱含对日常生活的热爱。陶渊明田园诗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却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诗韵隽永,犹如春风拂面,却荡涤着后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李华主:《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版。

    [2]沈维潘:《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2月版。

    [3]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4]王立群、张进德:《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王锺陵:《古诗词鉴赏辞》,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相关热词搜索: 质朴 韵味 中见 平淡 真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