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清末时新小说集》研究概况

    时间:2021-02-25 07:59: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1895年5月,傅兰雅举办了一次新小说征文竞赛,要求征文需针对妨碍社会进步的 “三弊”——鸦片、时文和缠足,并提出救治良方。此次征文竞赛共收到全国各地来稿162份。然而,这批参赛作品随着1896年傅兰雅的离华而消失,直到2006年在美国东亚图书馆被发现,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才与世人见面。本文主要从《清末时新小说集》的产生、发展、概况,为学界更全面地呈现这批清末“时新小说”。

    关键词:《清末时新小说集》;产生;发展

    作者简介:严丽萍,女(1989.12-),江西鹰潭人,文学硕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01

    一、《清末时新小说集》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韩南在《“小说界革命”前的叙事声口》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事实上,我想辨明,对现代中国小说的诞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间实际是1895年,就是损失惨重的中日战争和奇耻大辱的《马关条约》之后,而不是梁氏宣言发表的1902年;1895年后的几年应当被视为先于小说革命而兴起的第一波创新的浪潮。”2韩南认为“创造全新小说的第一股直接动力来自傅兰雅”。1然而,为什么说这第一股直接动力来自傅兰雅呢?这是因为,在1895年5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在年轻知识分子当中激起了改良主义思潮,傅兰雅趁着改革的呼声兴起了一场“时新小说”有奖征文比赛,号召国人抨击危害中国社会的“三弊”——鸦片、时文和缠足。1895年5月25日之后,傅兰雅分别在《申报》、《教务杂志》以及《万国公报》上刊登了征文启事,征文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来稿162篇,其中2篇因涉及淫词艳语,被傅兰雅直接退回,剩下的文稿随着1896年傅兰雅离华赴美而漂洋过海,被傅兰雅带到了美国加州大学。直到2006年11月22日,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发现了傅兰雅遗留下的这批当时参赛的150篇原稿并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1年结集出版,由周欣平主编,共14集。世人才得以真正目睹这批沉封百年的“时新小说”,并不断出现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文献研究。

    二、《清末时新小说集》基本概况

    《清末时新小说集》经过对原始文稿的整理再现,一共收集出版了148篇当时参见征文比赛的“时新小说”,但是,这些时新小说存在着体例不一、涵盖面广、以改良社会为目的、宗教色彩浓厚等特征。

    1.体例不一。时新小说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162篇稿件,经过整理出版的共有148篇。在傅兰雅选定的20部获奖作品中现仅存15部,有5部已佚失。其中包括第一名、第五名、并列第十名的两部作品和第十一名中的一部作品。《清末时新小说集》的编辑体例是按照一获奖小说,二未获奖小说,三议论文章来划分的,其中获奖小说有15部,收集在前五册中。未获奖小说41部,收集在第6-10册中,议论文章92篇收于第11-14册。但是,未获奖小说并不全是小说。比如,第9册《游亚记》说唱兼用;第10册《三清案》为数篇歌词成篇,《论足歌鸦片歌论时歌》、《五字新论》、《俗弊宜除》、《时新觉世歌》纯是歌词,另外,陈恒新《无题》为三篇议论文加上三篇歌词,《三戒合传》则说唱相间的如同小戏一般。第11-14册的议论文章中同样存在杂糅难辨的文体,有文、词、诗、歌、唱曲等不同形式,当然,也不乏徐乐水的《时新小说》这种符合小说体裁而被划分为议论文章之中。

    2.涵盖面广。傅兰雅征文消息扩散到12省以上。今存148篇作品,有119位作者注明地址:山东36人,广东23人,湖北18人,福建13人,江苏6人,河北5人,浙江4人,安徽3人,上海2人,陕西2人,江西2人,山西1人,地址不明5人。从来稿作者的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及内地个通商口岸。

    3.宗教色彩浓厚。《清末时新小说集》中,在目前刊登于《清末时新小说集》的148篇小说文稿中,小说作者构成,显示出明显的宗教倾向。署名作者146人,有43人来自教会组织:山东12人,广东10人,湖北9人,安徽3人,河北3人,福建2人,浙江1人,山西1人,地址不明2人。“其中来自教末11人,长老会9人,福音会6人,巴色会4人,基督堂3人,教堂2人,真神堂1人,浸信会1人,美部会1人,传道院1人,传教生1人,牧师门徒1人,教友1人。”无论是总数量还是各地数量,教会组织都约占一半。教会代转的小说有16篇。而“由孝感福音会堂敬祈陶牧师送至”的数部文稿,如赵邦燮、赵禹臣、毛芝生、赵理斋、周务三、赵斋贤等人的作品,在封面的纸张与题签、田字格稿纸与文字抄写方式上,都明显相似,显示了教会的组织与指导痕迹。其作品内容也明显地带有宗教教义传播的色彩。如第六名获奖小说望国新的《时新小说》通篇将小说情节与西方基督教义相结合。诸如此类的传播西方基督教义的作品在《清末时新小说集》中约有77篇,占总篇数的52%。

    2011年《清末时新小说集》的出版问世不仅仅给我们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萌芽,而且还把我们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现代小说是始于梁启超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新小说》从1902年至1903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梁启超本人作的《新中国未来记》,此文被公认为是导发中国小说从古体迈向现代的第一部“新小说”作品。但美国学者韩南提出这一说法是有待修正的:因为“它忽略了一部前‘新小说’,无论以它自身价值或对晚清小说的贡献来说,都是值得重视的”。它比梁启超的《新小说》早了7年,比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早了8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之作。这些作品代表了清末新小说时代的开始,它们的出现可以被看成是以小说为武器向封建势力发起的一声号角。然而,目前关于《清末时新小说集》的研究并不充分,由此,对《清末时新小说集》进一步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而且是具有深刻意义和价值的。

    参考文献:

    [1][2]韩南著,徐侠译.《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页9、10

    [3]周欣平.《清末时新小说集》1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页23

    相关热词搜索: 时新 清末 小说集 概况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