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白山黑水琴韵扬

    时间:2021-03-09 07:59: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中国的民族乐器谱中,扬琴是唯一一个兼有广泛的世界性与鲜明的民族性的民族乐器。这也为扬琴的蓬勃发展跟多元化表现形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扬琴的分布广阔,种类繁多,几乎在地球上的每个大洲都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并被传承着,我国的扬琴蓬勃发展的道路要从解放后说起,随着项祖华,郑宝恒,黄河,桂习礼,许学东等老师的不断努力,扬琴有了系统的练习方法与演奏曲目。扬琴也开始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

    关键词:扬琴;演奏;发展;流派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94-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很多新鲜事物不断的迸发出来,各种新兴艺术形式不断冲击并挑战着传统艺术,扬琴那薄弱的基层性发展尤其受到严峻的考验。

    一、当代扬琴的基层发展现状

    经过我长期的考察与走访各个地方的艺术中心与培训班发现。如今扬琴的地方性基层教育渐渐走向沉寂,低迷,甚至是零发展。以至于出现了断层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北京还算良好,可是在很多省市的城区,扬琴就真的成为了一种鲜为人知的乐器。很大一部分人只闻其声,未见其形。由此可见,当代扬琴正在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以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城市调查。扬琴学者竟然在有的地方是个位数甚至是十位数来计算的。这让我很疑惑也很迷茫。是什么导致了这门艺术的断层发展?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也是一种危机。

    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扬琴艺术的各流派,犹如一朵朵烂漫的山花,千姿百态,争奇斗妍。

    二、杨琴演奏的传统流派

    杨琴演奏具有代表性的是:

    1.广东音乐扬琴。广东音乐是流行于我国广东、广西和港澳、南洋一带,由粤剧的过场音乐和插曲演变而成地方乐种。扬琴作为主要乐器在清未明初已出现独奏曲。旋律悠扬流畅,节奏明快活泼,风格清新爽朗,演奏上充分发挥了华彩性加花润饰的特点,音韵紧密配合粤语的韵律,颇富南国情调。优秀曲目有《倒垂帘》、《饿马摇铃》、《雨打芭蕉》、《双星恨》、《昭君怨》、《寒鸭戏水》等。

    2.江南丝竹扬琴。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由丝弦、竹管乐器组合演奏的民间音乐。多在婚、丧、喜、庆或庙会等场合演奏。扬琴作为主要弹拔乐器于明未清初出现独奏曲。旋律优雅酣畅,风格细腻秀美,情绪轻快乐观,韵味隽永,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优秀曲目有《欢乐歌》、《弹词三六》和《行街》等。

    3.四川扬琴。“四川扬琴”是一种以民间故事和传统剧目为题材的说唱艺术,在堂会、茶馆演唱。由其曲牌改编的扬琴曲以《将军令》、《闹台》称著。演奏上以浪竹、咕噜音为主。曲调激昂铿锵,风格粗犷豪放。给人予强烈的艺术感受。

    4.东北扬琴。廿年代初,辽宁盖县老艺人赵殿学模拟古筝弹奏,创新了颤竹、滑弹、吟揉技巧。其弟子王沂甫又加发展。乐曲具有醇朴豪放的艺术特色。优秀曲目有《苏武牧羊》、《汩罗江上》等。

    5.少数民族扬琴。我国新疆、内蒙、西藏、云贵等少数民族的扬琴演奏,密切配合当地民族音韵和舞蹈节奏,模拟打击乐音响,具有热情欢快、刚健爽朗的艺术风彩。优秀曲目有《南疆舞曲》、《数西调》、《藏族弦子歌》等。

    三、东北扬琴的形成与发展

    东北扬琴被称为中国扬琴体系四大学派之一,东北扬琴传统流派和东北皮影戏音乐有着亲缘关系,各地区的皮影戏音乐多源于当地民间音乐、民歌、说唱和戏曲音乐等。影戏唱腔活泼、明快而热烈,表演者又是演唱者和演奏者。东北扬琴是民间艺人在扬琴与东北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立的。它以吟、揉、滑、颤……等技巧的大量运用而独具一格,使音乐刚柔并济、韵味浓郁、形成具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的扬琴流派,后来被称为“东北扬琴”。

    东北扬琴创始人是辽宁盖县民间艺人赵殿学先生(?~1963年),他凭借雄厚的东北民歌、辽南地区皮影戏、民间说唱音乐的基础,运用自制的扬琴以街头卖唱售琴方式,创编演奏许多东北民间音乐曲调为内容的作品,尤其是在1920年前后结合自己独创的扬琴“揉压滑颤滚”等技法,润色了独奏乐曲《苏武牧羊》。赵先生创编演奏这首乐曲时,在传统扬琴演奏技法基础上,创造性借鉴运用了古筝的吟揉手法,发明了颤竹及颤竹滑音技巧,极大丰富了扬琴的演奏手法和表现力,使它成为具有鲜明地方色彩、东北韵味十足的代表性曲目,成功崭露东北扬琴演奏区别其它地区扬琴的特性风格,历经几代人不断努力,终于发展成为一个以体现东北扬琴风格为主的扬琴艺术教学、表演创作的群体并拥有众多代表性曲目和一些代表性演奏家的学术流派。

    赵殿学先生第一位亲传弟子是王沂甫先生(1917~1989年)辽宁海城人,曾于1931年师从赵老先生学习扬琴。正是他整理了《苏武牧羊》演奏谱,使之流传于世,继承和发展了其艺术风格和演奏手法。他在1935年改编古曲《汩罗江上》。他创作的扬琴独奏曲《春天》借鉴古筝抓弦手法,获得成功,丰富了扬琴的和声效果,增加了扬琴的音乐表现能力。他于1963年改编《绣金匾》并灌制唱片,更加展示了东北扬琴技术手法;他于1957年执教于西安音乐学院,曾提出扬琴演奏八法“弹、轮、颤、滑、点、拨、揉、勾”,意在规范扬琴技法名称,是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和东北扬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东北扬琴学派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宿英先生(1929~1991年),辽宁营口人(祖居山东),少年时向王沂甫先生学习扬琴,后经赵殿学先生亲授,得其妙艺,曾将《苏武牧羊》予以浓缩,使其更为精采。他多年致力于扬琴技法研究和乐曲创作,创编的乐曲《秧歌》中使用了双竹滑颤,并将又一代表曲目《翻身五更》展现于舞台,其中运用了双声部旋律奏法;此外作有著名的《音乐会练习曲》、《海鸥》等,在一些段落中创造性运用连续颤竹,使单手奏旋律线的轮音密度增强,又采用钢琴和弦式进行在扬琴上以大段和音方式演奏渲染高潮,拓宽了扬琴技巧领域,增强抒情写意性。他在1957年也是最早在东北开设扬琴专业教学的,在快速演奏及系统训练方面做有积极探索。

    解放前东北地区的扬琴演奏普遍集中在民间说唱伴奏和广东音乐演奏方面,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在特定时期成为了反击殖民地文化的强有力的武器。1939年哈尔滨成立的“古风音乐会”就是一个以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为主的民间爱国音乐团体。参加音乐会的年轻人,不甘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推行的奴化教育,为了保护和发展国乐,组织起我们自己的国乐队。他们借演奏国乐,抒发民族之情,促进人们的民族意识的增长。

    由于经费困难,他们买不起乐器,只好自己动手制作。会员中的郭维候就是一个擅于制作乐器者,他制作的扬琴(蝴蝶式)、秦琴和木琴、低音胡琴等乐器,在音质上都比较理想,除了该会自己使用外,也支援其他音乐团体使用。古风音乐会可称谓人才济济,当时哈尔滨的国乐高手大都汇聚在此,演奏的乐曲都有一定的水平。在光复前的哈尔滨国乐界,很有影响力。更主要的是他们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民族特点,委婉动听,通俗易懂,使当时被日寇奴役下的中国人民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心灵上的慰藉。

    四、结语

    总之,在民族乐器中,由于扬琴音域相对宽广且音色优美、颗粒性强,极富民族特色,与其它民族乐器的配合比较和谐、融洽,不但可以胜任伴奏的绝大多数曲目,并且还是一件出色的独奏乐器。扬琴伴奏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而中国扬琴在民族乐坛上的艺术表现力大幅提高,也为中国扬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白山黑水 琴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