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中美青年一代谁更钟情于互联网?

    时间:2021-03-27 07:5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美国媒体大家巴里·迪勒(Barry Diller)最近对北京学生发表演讲时表示:“说到数字化生活,中国人好象比美国人先进得多。”

    迪勒最近刚刚解散了他自己的媒体公司IAC,并在北京宣布他将涉足中国互联网项目的投资领域。为了证明此举的正确性,他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对16至25岁的中美网民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就像在其它不少领域一样,这一次又是中国遥遥领先。

    迪勒总结认为:“如果把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国相比,从潜力和发展两个方面上看,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都远远超过美国。我认为对中国来说这很好,但是对我们来说就不那么好了。”他在这里说的“我们”不是他自己的公司,而是指美国人。IAC公司旗下的网络品牌包括搜索引擎Ask和社交网站Match.com。迪勒认为中国人对互联网上的一切都抱有极大的热情,他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获利。

    中国目前的网民人数估计已经达到1.37亿(美国的计算),仅次于美国(1.65—2亿)。根据JWT广告公司所做的“青年数码行家”调查结果,80%的中国青年认为“数码科技在我生活十分重要”,但只有68%的美国青年持上述观点。认为如果超过一天时间无法上网就感觉不爽的中国人是美国人的一倍。

    尽管美国网络社区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诸如MySpace、Facebook以及Second Life(用户可以在这里合法地以完全不同的身份出现)等热门网站;但是说到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美国仍比不上中国。82%的中国年轻人认为“互动有助于增进亲密感,距离不是问题”,但只有36%的美国人持此观点。接受调查的中国人中有三分之二(63%)认为“即使没有面对面的接触,也完全有可能在网上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但只有21%的美国人同意这个观点。

    只有30%的美国网民承认互联网对其社交生活有帮助;有77%的中国网民同意“互联网对我交友有帮助”。JWT公司的潮流观察师玛丽安·萨尔兹曼(Marian Salzman)表示:“我们的研究确认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上充满了虚拟的信息素,你也可以称之为网络素”。

    迪勒还有另外一个词汇命名虚拟空间中的这种情感单元:情感比特(emobyte)。总的说来,他认为美国缺乏情感比特是个问题,因为这个现象同样表明权力的天平正在向中国一方倾斜。他说:“更多的网上活动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更多的联系以及更加进化的劳动力;而这些正是中国想要摆脱世界工厂的身份,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所需要的”。

    也许他说的不无道理;但是他的另外一个观察的意义更大:“随着中国年轻一代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些情感比特以及科技情感究竟会对公众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的确,这就像MySpace在美国青少年中盛行一样,因为“直升飞机式家长”盘旋在他们生活中所有其它领域的上空,这里是唯一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同样道理,在中国,年轻一代钟爱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里是他们所拥有的唯一安全的空间。

    IAC/JWT调查明确指出了这些现象。此外,就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发表个人意见文字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国受访者也明显多于美国网民(72%对56%);有52%的中国网民会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美国网民中则只有43%)。中国网民中有约66%表示“网络互动大大提高了我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只有26%的美国网民持这种观点。

    当然,对迪勒这样的网络生意人来说,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同时,与其感叹中国又在一个新的领域赶超了美国,还不如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件事情。美国年轻人在现实世界中有更加丰富、完整的生活,这也许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42%的中国年轻网民说他们有时感觉对网上生活“上瘾”,只有18%的美国网民有这种感觉。或许这些中国青年真的应该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真实生活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中美 互联网 钟情 青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